壬田鎮

壬田鎮

壬田鎮地處江西瑞金市東北部、與市區相距16公里,方圓168平方公里,206國道南北貫穿境內,是日東鄉至市區的必經之地。東接石城縣龍崗鎮,南與葉坪鄉合龍接壤,北與大柏地鄉相銜,西與黃柏鄉交界,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素有“五虎下山”之地稱謂,江西省級著名森林公園——“羅漢岩風景區”和“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陳石湖水利風景區”同時坐落在鎮中心東部,景區具有特色山水文化,是人們休閒度假勝地,長年觀光遊覽旅客絡繹不絕,景區旅遊收入逐年呈上升趨勢,給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壬田鎮
  • 外文名稱:rentia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1個居委會和14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中華街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513
  • 地理位置:瑞金市東北部
  • 面積:168平方公里
  • 人口:52010人(2007年)
  • 方言客家語-寧龍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羅漢岩陳石湖水利風景區
  • 機場瑞金機場(在建)
  • 火車站瑞金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B
歷史沿革,村鎮概況,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發展,區位優勢,基礎建設,人文景觀,革命歷史,民風民俗,

歷史沿革

壬田地古為揚州城,歷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隋皆在雩都封內,唐天佑元年(904)始置瑞金監,領壬田地,南唐太保十一年(953)升瑞金監為瑞金縣,壬田在其內,明代壬田屬瑞金縣招台鄉賢一里,清朝初期,招台鄉改為賢鄉,仍置一里,清中葉至清末屬賢鄉賢一里鵝公隘。湖陂、沿崗等地皆在此轄內,民國以來,壬田屬瑞金管轄之內。壬田鎮以境內壬田圩而得名,壬田圩始建於唐代之前,當時壬、田、蔡三姓氏到圩鎮一帶,洗心園附近定居,取名壬田蔡。嗣後,在圩鎮周圍築起土石結構的寨,改名為壬田寨。蘇區時期,以壬田河為界,分設壬田區、河東區,1934年合併為壬田區。解放前夕、解放初期均設壬田區,1950為壬田、大悅等鄉。1958年設壬田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改鎮。
早期姓氏為壬與田的人家居住於此,稱壬田鎮。1950為壬田、大悅等鄉,1958年設壬田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改鎮。1997年,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5.9萬,轄下街、大川、大悅、大壟、金華、橋嶺、上穩、高軒、竹塘、中潭、長勝、柏坑、沙下、橫坑、洗心、車頭、半坑、蓮塘下、鳳江、青龍、肁心、金山、崗下23個行政村及中華街居委會。

村鎮概況

壬田鎮位於瑞金市東北部。處丘陵地帶。綿江自東北向西南流,並納池口河。距市區15千米,面積168k㎡,人口50938人。轄中華街居委會,車頭、高軒、風崗、大壠、沙下、下街、柏坑、長勝、橋嶺、洗心、橫坑、中潭、上穩、圳頭等14個行政村。206國道穿越境內。

地理環境

壬田鎮地處武夷山脈中的蓮華山腳下,瑞金市區北的綿江河上游,東與日東
壬田鎮
相連,南和葉坪、西同大柏地、黃柏鄉相連,北跟古城縣大由鄉交界,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18公里,總面積為168平方公里。206國道從鎮區穿過,對外交通便利。鎮區距瑞金市區16公里。氣候居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溫溫和,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9度,年平均降水量168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北風,夏季主導風向為偏南風。壬田鎮國土面積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99.1公頃,占總面積的12.5%,山地土壤多為紅壤、黃壤。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高峻群山重疊,折向南低,構成以壬田鎮為中心的綿江河畔山間盆地,最高處蓮花山海拔698.7米,最低處池口河橋海拔190米,綿江河、池口河為境內主要水系。壬田鎮以境內壬田圩而得名,壬田圩建於明代,歷史悠久,世事滄桑,昔日車水馬龍,通八省商貿,圩市更加繁榮,現為瑞金市主要中心城鎮。境內羅漢岩(陳石流清)為瑞金八大景之首,是有名的省級風景名勝。至2007年底,壬田鎮轄下街、青龍、鳳崗、車頭、橫坑、橋嶺、大龍、高軒、洗心、中潭、柏坑、長勝、沙下、圳頭十四個行政村,一個中華街居委會,332個村民小組,人口52010人,其中農業人口43864人。壬田鎮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瓜果,養殖以豬、鰻、牛、魚、雞為主,生產的桃、李、橙遠近聞名,擴大了菸葉、白蓮、馬蹄、油料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菸葉面積5000畝,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第三產業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瑞金市轄鎮。1950為壬田、大悅等鄉,1958年設壬田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改鎮。位於市境東北部。處丘陵地帶。綿江自東北向西南流,並納池口河。距市區15公里,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5.9萬。206國道穿越境內。轄下街、大川、大悅、大壟、金華、橋嶺、上穩、高軒、竹塘、中潭、長勝、柏坑、沙下、橫坑、洗心、車頭、半坑、蓮塘下、鳳江、青龍、肁心、金山、崗下23個村委會及中華街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甘蔗,兼產紅薯、大豆、油菜、荸薺、水果,特產草蓆、斗笠。鄉鎮企業有建材、福利、農機等廠及建築隊、發電站。有鰻魚養殖場。境內羅漢岩,奇山異景達14處。

行政區劃

轄下街、青龍、鳳崗、車頭、橫坑、橋嶺、大龍、高軒、洗心、中潭、柏坑、長勝、沙下、圳頭14個行政村,1箇中華街居委會,3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405戶55583人。
大龍村位於壬田鎮東北部,206國道穿村而過,距圩鎮4.5公里,東與日東鄉湖陂村接壤,南與中潭村毗鄰,西與高軒村相連,北與橋嶺村相鄰。總人口360戶1988人,下轄16個村民小組,有黨員33名,村幹部5名。
柏坑村位於壬田鎮東部,東與日東鄉毗鄰,南與葉坪鄉大勝村接壤,西與洗心、長勝村交界,北通中潭村。有23個村民小組,56個自然村小組,總人口826戶3660人,設5個黨小組,74名黨員。轄區面積1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9629畝,耕地面積2097.6畝。2016年全村種植菸葉423畝,種植白蓮1200多畝。
長勝村地處壬田鎮東南部,屬“十三五”省定貧困村。轄區面積3平方公里,12個自然村小組,476戶2000餘人,耕地面積1211畝,荒地面積270畝,年人均收入近3000元。現有黨員36名,其中女黨員5名,60歲以上黨員18人。
沙下村地處壬田鎮東南方,東與長勝村相鄰,南接葉坪鄉合龍村,西同圳頭村連線,北與洗心村相毗鄰。有1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77戶2072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224人,其中扶貧開發戶14戶50人,保障扶貧戶64戶174人。全村黨員38人,其中女黨員7人,60歲以上黨員13人,外出流動黨員25人,村“兩委”幹部5人。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42畝,山地面積2000畝。
圳頭村地處壬田鎮東南部,由原段心村、金山村、江下村三村合併,轄區面積16.8平方公里,有楊金山烈士紀念堂,客家文化祠堂,千畝白蓮,連片500畝菸葉基地等景觀。全村有31個自然村小組,總人口1093戶4375人,耕地2483.5畝,山地1003畝,年人均收入近3000元。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3戶共462人,其中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68戶229人,純低保戶61戶209人,五保戶14戶。有村幹部5人,黨員75名,其中女黨員5名。

經濟發展

壬田鎮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瓜果,養殖以豬、牛、魚、雞為主,生產的桃、李、橙遠近聞名。近年來,產業發展迅猛,擴大了菸葉、白蓮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有江南最大的特色旱菸基地、贛南最大的白蓮交易市場,全鎮種植菸葉近5000畝、白蓮萬餘畝,年出欄生豬可達5萬多頭,已形成以菸葉、白蓮、生豬為主導的新產業發展格局。
全鎮已形成以菸葉、白蓮、生豬為主導的新產業發展格局。依託江南最大旱地煙種植基地大力發展菸葉,2014年全鎮種植菸葉5097畝,實現產值1568萬元,創稅345萬元;圩鎮有瑞金市白蓮交易市場,白蓮收穫季節每天吸引一縣五鄉共2000多人到交易市場買賣白蓮;生豬方面以養寶、香山生態科技園為龍頭,帶領全鎮200多戶規模養殖戶養豬,每年生豬出欄可達5萬多頭。鎮轄山塘、水庫47座,農田灌溉便利,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壬田鎮有中心衛生院一個,醫院面積約2173平方米,醫務人員46名,其中主任醫師6名,醫生31名,護士10名,設有門診、住院、內科、外科、五官科小兒科、各種化驗檢查等科室、門類齊全,其本能滿足村民常見病就需要,除此之外,全鎮14個村,1個居委會、都有鄉村醫醫療點1—3個。鄉村醫師達110餘人,解決了民眾就近行醫看病的難點。根據黨和政府有關政策規定,壬田鎮農村人口34779萬人,占壬田鎮農業人口80%,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醫療健康保障水平。
特產特產
個體私營經濟不斷壯大。2000年來壬田鎮引進外商投資企業3家,引進資金300萬元,如高軒、中潭鰻魚廠,年產鰻魚8萬公斤,產值300萬元,給當地經濟增收帶來了頗豐效益。全鎮個體私營工商業戶、運輸、加工、餐飲、洗理等行業達100餘家,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事業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更新和發展。鎮黨委政府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要求,為了使農民儘快致富奔小康,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理念更新,大膽調整,改變過去靠單一種糧的做法。積極引導農民發展以菸葉為主,白蓮為輔,兼種糧食生產發展模式。全鎮菸葉種植面積由2005年的700畝擴大到2006年的1500畝,預計全鎮菸葉產量2006年達到45萬斤,實現銷售收入270萬元,為國家創造稅利80餘萬元,另外引進太空白蓮種植3000餘畝,因產量高、品技優、市場銷量大、經濟效益非常好,預計壬田鎮白蓮2006年產量達到75萬斤,實現銷售收入975萬元,是農民致富的好途徑。臍橙種植1560畝,現已掛果的有500畝。由於農業戶業結構的大力調整,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解決了我鎮農業發展速度,長期徘徊不前的重大問題,增強了農業?戶發展的後進力,使農民收入不斷增長,生活不斷改善,壬田鎮30%的農戶都蓋起了小洋房,絕大多數的農家人買了機車,運輸車,耕作機,還有一部份首富戶添置小轎車,彩電、冰櫃等家用電器早已成了農家人的日常生活用品

區位優勢

壬田鎮主種水稻,盛產水果,家家戶戶飼養豬、牛、狗、貓、、鴨、鵝,據統計,壬田鎮水稻年產量達到17648噸,水果年產量(桃、李、棗)達到1065噸,禽年飼養量分別達到3萬頭和10萬羽。以四大家魚為主的水產量也大幅度上升。這裡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壬田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南北朝時陳武帝與梁簡文王在這裡“梁陳鼎革軍嚴戒,南綏交兵分勝敗”。清朝初期,洪仁軒右天王與曾國藩在此打過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朱德、賀龍、葉挺與國民黨大軍師也在這時交過鋒。現存的古景點、古遺址、古建築、古碑刻、古墓葬比比皆是,古景點羅漢岩被列為全省重點風景名勝區,陂山崗漢墓、青龍唐陶窯、鳳崗客家村被定為市級重點文漢物保護單位,還有長春亭、善慶亭、鐵籮坑橋、東門碑刻、薛氏木雕等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壬田的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地下礦床有砂金、紅石、鎢砂、石油、石膏、煤、鈾、陶土等,生產瓷磚、琉璃瓦的主要原料陶土儲量屬贛南之最。鎮境內有陳石、龍山、石下、青竹塘、中逕、油籮、破石等七座水庫,還有綿江、池口二條河流,計庫容量3283萬立方米,裝機容量1275千瓦,此外,這時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羅漢岩、客家古民居九廳十八井名聲遠播,吸引著眾多天下遊客
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壬田鎮人口多,幅員廣大,社情民情亦為複雜。針對社會治安實際情況,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不斷加大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對治安工作實行鎮、村、組三級網路管理。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淨化,民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增強,揚善去惡,淨化社會風氣,連續5年,轄區內沒有發生惡性治安事件,基本實現社會政治穩定,幹部民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幹事業,為經濟建設造就了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基礎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壬田鎮的小城鎮建設速度在不斷地加快。
原圩鎮面積僅有1.3平方公里現已擴展到3.9平方公里,特別是隨著206國道改建,圩鎮商貿區的建設又有新的進展,圩鎮內街道路面硬化達5公里,下水排污設施,通信網路,閉路電視,居民飲用水管道已經進入居民家中。圩鎮中開闢了一個能容納500攤位的小商品市場,每逢集市大小百貨、布匹、衣服、鞋帽、化妝用品、農副產品等各類商品齊全,基本能滿足不同階層、不同興趣和愛好的顧客的需求,據工商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的統計,僅在壬田鎮小商品市場一塊地方,個體工商戶每年為國家和集體創造稅收利潤達50萬元。壬田鎮現有一所完全高中壬田中學(在職教師51名,在校學生1052名)、一所初級中學壬田國中(在職教師52名,在校學生1185名),15所國小,鎮轄區內居民的孩子從國小到高中就可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壬田鎮現有中學教師123名,其中高級職稱的教師49名,國小教師227名,其中有高級職稱的教師95名,在校中學生2115名,小學生5008名,壬田鎮總計中小學生達7123人數。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科教興鎮的基本發展戰略,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傾斜和扶持力度,在鎮財政比較緊張的務件下,還擠出一定的資金幫助修繕中、國小校舍,添置課凳桌及教師辦公用具,盡力改善辦學條件,辦學校教書育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羅漢岩羅漢岩

人文景觀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省級森林公園——羅漢岩風景區,有以萬畝菸葉、白蓮、水稻構建而成的山水田園詩畫般的自然景觀,有贛江源頭保存最完整的鳳崗明清古民居群和遠近聞名的“九廳十八井”,有太平天國遺址,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朱德、賀龍、葉挺與國民黨交鋒的革命舊址,有嘯聚工農鬧翻身的“革命烈士楊金山紀念館”, 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羅漢岩風景區
(參觀線路:總體介紹—試劍石—撐腰岩—蠟燭峰—橫杭亭—慈恩亭—大象斷鼻—海雲寺—金龜出水—羅漢岩—曬衣岩—忘龜石—大寨—千丈崖—一線天—仙女潭—羅漢寺—水上遊覽)

景區介紹:羅漢岩風景名勝區是1985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為第一批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正在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江西省境內十六大名山之一。漢岩風景名勝區位於瑞金市壬田鎮境內,地處贛閩交界,武夷山脈西麓,距瑞金市20公里,緊靠206國道廈蓉高速公路直達景區,交通十分便利。羅漢岩由72個大小山頭、36個岩洞組成,屬丹霞地貌,具有奇、險、秀、美和千姿百態的造型特徵,
羅漢岩得天獨厚的山光水色,曾經吸引無數的才子名人登臨題詠,據說宋代大學士蘇東坡被貶官嶺南時曾遊歷此處,對羅漢岩山水倍加讚美;明代才子王陽明也長期留戀此山美景並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句,其中一首是這樣寫的:“古來綿江八大景,名揚四海傳九州,最是陳石山水色,觀後胸中黃山無。”詩中的綿江是贛江的源頭,它像一條玉帶盤繞著瑞金這座千年古邑。綿江河畔有八大美景,甚是迷人,而“陳石”就是羅漢岩的別稱。

革命歷史

雙巴嶺遭遇戰
1927年8月初,南昌起義軍主動撤離,南下廣東。8月25日,賀龍率部到達瑞金城東北15公里的壬田寨與堵截起義軍的“討共第八路軍”右路總指揮錢大鈞駐贛州部隊約5個團遭遇。賀龍親率第二十軍一師三團於上午10時與敵人交戰,第九軍副軍長朱德也率部(約一個連)加入戰鬥,以葉挺為軍長的第十一軍七十二團於下午5時許趕到參戰。起義軍越戰越勇,6時許,敵人開始往會昌方向潰退。起義軍兵分三路撤離戰場:一路由羅漢岩經合龍;一路由茶寮崠去壬田;一路由橋嶺經橫坑,離開壬田。朱德親率教導團窮追至謝坊鎮才收兵。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壬田戰鬥以起義軍勝利而結束。
在壬田,起義軍真刀真槍與敵軍幹了一仗,還向當地民眾廣泛宣傳了革命主張,播下革命的種子。那時壬田鄉間流傳一個說法:“清黨和產黨(清黨是國民黨,產黨是共產黨,)打仗了,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革命的思想在這片土地播下種子,並為之後紅軍的到來奠定了民眾基礎。1929年正月十八,打了勝仗的紅軍到壬田住下,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
革命烈士楊金山舊址
壬田鎮圳頭村與葉坪鄉腳陂村交界處的坳子背緩坡上,有一座獨特的寺廟,裡面陳列著七名壬田圳頭籍英傑的畫像和簡介。而寺廟匾額下,還鑲有“革命烈士楊金山舊址”的標牌。
據圳頭村原支書楊遠津介紹,這座寺廟的燒毀和重建,與村裡的一名英烈士有關,他叫楊金山。金堂寺起建於1927年。1930年,這裡成為楊金山農民武裝暴動指揮部。從起義軍中回鄉革命的楊金山,常常在這裡召開幹部會,傳達上級指示,研究作戰方案,其中合龍戰鬥圳頭伏擊戰,就是在這座與合龍相鄰的寺廟裡指揮的。
據老支書介紹,傳說楊金山當年參軍,就是出於在村里所受的欺凌。由於楊金山家庭貧困,在國小堂畢業後,卻由於欠學費而拿不到畢業證書,與扣壓畢業證書的學校校長發生衝突。楊金山從小心裡就埋下了革命的種子。南昌起義部隊在壬田與國民黨部隊發生一場激烈戰鬥後,在瑞金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吸引大批農家子弟參軍。楊金山受到黨的指派,回到瑞金髮動革命,一直是當地赤衛隊、游擊隊的首領,村里跟著他鬧革命的青年也就特別多。據老支書介紹,跟隨楊金山參加紅軍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村里共有217名,是瑞金革命烈士最多的村子,名字都刻在了寺廟的英烈碑上,而跟隨楊金山參加紅軍成為領導的,主要是楊人波、楊人照、楊桂生、楊人初、楊祥燦、楊山,有的成了軍長,有的成為師長,有的成為財政部主任。楊金山烈士犧牲了,這些鄉親替他們把革命的道路走下去,為新中國的成立不斷奮鬥,終於迎來全國解放。這些人成為村裡的驕傲,重修寺廟時,就把相片簡介懸掛堂中。
村民還在傳說楊金山的革命事跡。1931年3月,楊金山在金堂寺指揮了圳頭保衛戰。老支書介紹,九堡鎮靖衛團頭目鐘運標要血洗圳頭,有勇有謀的楊金山對圳頭保衛戰作了周密部署。先是把進村橋樑拆毀,待敵人涉水過河時突然出擊,當時在河壩上就留下16具敵軍屍體,許多敵人還被河水沖走。後為,楊金山又在村里三個土圍里,組織戰士互相呼應,抵抗敵人進攻。紅軍長征後,反動武裝放火燒毀了金堂寺,傳說寺里一名齋婆(尼姑)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死了。
這座小小寺廟,見證了當年的階級鬥爭和革命烽煙。如今,寺廟成為“圳頭村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室”。

民風民俗

壬田鎮民風淳樸、民眾勤勞好客。九月十三日“廟會”是壬田鎮千百年來的風俗,這一天村民們焚香沐浴,抬著菩薩走村串巷遊街,各家各戶點亮特大的線香蠟燭,燃放特長的鞭炮,迎接菩薩神明從自家門前經過,祈求神靈保佑全家身體健康,事業興旺。這一天,家家戶戶開台宴請,誰家的客人越多就越有面子,就越是發財興旺。每家每戶的人,個個都要帶著親戚朋友回來,就像擺酒席一樣,大家都要大醉而回。每年的這一天中午,壬田的手機基本上打不通,瑞金城區的大多數人都去壬田趕“廟會”,城區的各大飲食店生意也因之格外的清冷,壬田的交通也分外的擁擠。壬田鎮的焙豆腐乾,以“潔白似玉,細嫩如脂”而遠近聞名,是豆腐中的上品。壬田的豆腐食法很多,有含漿豆腐、家鄉豆腐、滷水豆腐、油泡豆腐、麻辣豆腐、烤爐豆腐等多種品種。壬田的豆腐做法較為獨特:用一爐子生起炭火,炭火上面懸架一排紮好的竹子,然後把加了食鹽、味素的豆腐排放在竹子上面烤乾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