塢壁

塢壁

塢壁中國古代為防禦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稱塢堡,起源於漢代的一種住宅形制,即平地建塢,圍牆環繞,前後開門,塢內建望樓,四隅建角樓,略如城制。

塢主多為豪強地主,藉助塢壁加強防禦,組織私家武裝。到黃巾大起義時,著名的塢壁有許褚壁、白超壘(塢)、合水塢、檀山塢、白馬塢、百(柏)谷塢等等。

歷朝歷代以此為基礎又有進一步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塢壁
  • 目的:防禦
  • 性質:小城堡
  • 別稱塢堡
  • 起源於漢代
產生及其特點,作用和結構,魏晉時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產生及其特點

秦漢時代,鄉、亭、里既是政府的基層行政組織,也是人民的生產生活單位,其外有城柵,內部設有公署監獄,置吏管理戶籍課役,開閉掃除,逐捕盜賊等事。城內聚居與行政單位相統一,是其重要特點、對此,清代學者早有所論,當無疑義。[1]
動亂時代,鄉亭里成為擄掠財富與人口的目標,常遭兵燹。所以,城內百姓便在鄉里大族率領下,逃往山林陂澤,聚眾憑險自衛,從而形成“塢壁”。王莽末期,樊宏“與宗家親屬作營塹自守,老弱歸之者千餘家”;[2]馮魴“聚賓客,招豪傑,作營塹,以待所歸”;[3]第五倫聚眾,“宗族閭里爭往附之。倫乃依險固築營壁,有賊,輒奮厲其眾,引強持滿以拒之。……倫始以營長詣郡尹鮮于褒,褒見而異之,署為吏”,[4]由此可知,塢壁早在王莽時代就已出現,此後,每逢大的戰亂均可見到,如曹操部將李典許褚原來都是塢壁主。這是塢壁出現的時代特點。
塢壁的分布範圍極廣,並不限於中原或漢族地區。馬援“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賓客多歸附者,遂役屬數百家”;[5]邴原“在遼東,一年中往歸原居者數百家,遊學之士、教授之聲不絕”;[6]“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舊式,村塢相屬,多有寺塔”。[7]塢壁泛濫,莫過於五胡十六國時代。那些互不統屬的民族,猶如一群追逐水草的野馬,恣意縱橫奔突,在如雨的鐵蹄下,中原傳統社會組織隨著一個個城邑的陷落而分崩離析,失去任何保護的漢人幾乎是出自求生的本能,紛紛逃離成為戰場的鄉里,輾轉流徙於各地。他們在西晉殘餘將官或鄉里豪強的統率下,結成一個個獨立的組織,各自為戰,力求自保。“永嘉之亂,百姓流亡,所在屯聚”[8],自衛性質的塢壁聚壘遍布於中國各地,這是塢壁在地域上廣泛分布的特點。
塢壁既是為逃避戰亂而建,故大多設立於遠離城邑的山林川澤地帶。例如,洛水流經的檀山,“其山四絕孤峙,山上有塢聚,俗謂之檀山塢”;一合塢,“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險峭絕,惟筑西面即為固。”此外,如雲中塢、合水塢等塢名所示,[9]塢壁一般建在易守難攻之地。《資治通鑑》“永嘉四年七月”條,胡三省注釋塢壁道:“城之小者曰塢,天下兵爭,聚眾築塢以自守,未有朝命,故自為塢主”;《後漢書·劉玄傳》“離鄉聚”之李賢注也說:“離鄉聚謂諸鄉聚離散,去城郭遠者”;以及李流起義時“三蜀百姓並保險結塢,城邑皆空”的事例所見,[10]塢壁乃是從國家地方行政組織脫落出來的宗族流民自治組織,從秦漢的鄉亭里到魏晉南北朝的塢壁,實為動亂年代社會基層組織的一大演變。
塢壁

作用和結構

塢壁,中國古代具有圍牆的防禦建築,又稱塢、營塢、塢候。漢武帝時,為防禦匈奴,在北方及西北邊塞上築有大量塢壁。邊塞的塢壁是一種較城、障為小的防禦工事(有時大於小障),築在亭、隧的外圍。 塢有時分為內塢與外塢,均有出入口,置門戶,有卒守把。塢內有屯兵和居人的房舍。登亭、隧有稱為塢陛的台階。塢上並可舉烽 。東漢時,最多曾達616所。地方豪強也營建自己的莊院。地主塢壁建築呈城堡式。周圍為高牆,門上有門樓,四角有角樓,有的還有高層的樓櫓建築,門樓、角樓和樓櫓乃至牆垣高處開有鎡望孔或射孔。大門有衛士把守。塢內有塢主居所、衛士和奴婢僕隸樂隊等的居處,還有倉廩、手工業作坊等。

魏晉時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塢壁也稱塢堡或壁壘。多擇既有山林險阻,又可進行農耕的宜守宜農之地設定。比較常見的是採取血緣和地域的形式,以宗族與鄉里作為團聚的紐帶。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強自為塢主,或稱宗主。他們以宗族鄉里關係組織地方割據武裝,被控制的宗人鄉親實際上是塢主的私人部曲。此外,也有以流民結集的方式出現的塢壁,塢主都由流民公推有才能或宗族勢力相對強大者任之。塢壁主要盛行於北方地區。十六國和北魏的統治者,往往按塢主的實力大小,分別給予官職,大小塢壁又成為各級地方政權機構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護制,更全面地承認了宗主們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塢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推行三長制,三長代替了宗主;鄰、里、黨等地方基層組織也取代了大、小塢壁組織。唐以後,塢壁轉入衰落,但並未根絕。
十六國磚畫十六國磚畫

對社會的影響

當時北方城市因為戰亂而荒蕪,唯依靠堡塢務農以自給,所以堡塢在北方社會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並且農業占據經濟生產的主要地位。南方則相反,商業與城市比較發達。因為堡塢是宗族鄉黨為單位,所以北朝重同姓,重宗法,大大加強了鄉村豪族的地位,中央政府也要任用大批強宗大族以鞏固政權,構成了南北朝時代門閥政治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