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瑪·拉格洛夫

塞爾瑪·拉格洛夫

塞爾瑪·拉格洛夫,又譯名塞爾瑪·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1909年因為“由於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饒的想像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爾瑪·拉格洛夫
  • 外文名:Selma Lagerlf
  • 別名:塞爾瑪·拉格洛芙
  • 國籍:瑞典
  • 出生地:瑞典
  • 出生日期:1858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1940年3月16日
  • 職業:女作家
  • 主要成就: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
  • 代表作品:《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普初加里的皇帝
人物生平,寫作特點,榮譽,主要作品,人物思想,難以應付,拜見父親,經受考驗,

人物生平

瑞典女作家、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於1858年11月20日出生於瑞典中部韋姆蘭省的一個軍官的小莊園——莫爾巴卡莊園,並且在那裡度過了童年、青年和晚年。拉格洛芙出生後不久左腳不幸成了殘廢,3歲半時,兩腳完全麻痹不能行動,從此以後她總是坐在椅子上聽祖母、姑媽和其他許多人講傳說和故事。7歲以後開始大量閱讀,書籍給她病殘的身體帶來莫大的精神安慰。一天,她讀到一本關於美國印第安人的冒險傳說,激發起將來要從事寫作的欲望。她的麻痹的雙腿經過多次治療後能像健康人一樣行走,但是走起路來腳仍然有一點兒跛。她的父親是位陸軍中尉,結婚後一直居住在莫爾巴卡莊園,從事農業勞動。勞動之餘,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朗讀詩歌和小說。父親酷愛文學這一特點以及熱愛韋姆蘭家鄉風俗習慣的傳統是拉格洛芙從她父親那裡獲得的兩項極為寶貴的遺產,對她的文學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她的作品中,尤其是描寫童年和青年時代的作品中,父親往往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世時,每年父親生日,8月17日,她總是要邀請莊園裡和附近的鄉親們來莊園聚會慶祝,以示對父親的懷念。
古斯泰·貝林的故事古斯泰·貝林的故事
1889年第一部作品《古斯泰·貝林的故事》以強烈的懷舊感記錄了莊園傳統和生活習慣,抒發了自己的戀鄉情。1891年,塞爾瑪·拉格洛芙的第一部文學作品《戈斯泰·貝林的故事》出版,這部以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牧師的遭遇為主要情節的小說立刻成為了暢銷書。使塞爾瑪·拉格洛夫一躍成為瑞典的著名小說家。
1894年出版《無形的鎖鏈》獲得空前成功,這極大地鼓舞了拉格洛芙的創作熱情,她辭掉教員工作,走上了專心從事寫作的職業作家之路。這一時期她的主要作品還有《假基督的故事》,故事集《古代斯堪的納維亞神話集》和以巴勒斯坦的瑞典移民的生活為題材的史詩小說《耶路撒冷》,後一部作品被認為是她藝術才華發展到完美的表現。
1894、1899、1901她又出版四本短篇小說集,出版長篇遊記《假基督的奇蹟》、《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耶路撒冷》。其中以《一座貴族園的傳說》藝術性最高, 《耶路撒冷》成功地刻畫了人物。拉格洛芙據《基督傳說》而進行的傳說創作《在拿撒勒》、《紅胸脯的鳥》,和用民間口頭傳說形式創作的《阿爾納先生的錢》,是優秀的兒童文學讀物。1902年,塞爾瑪·拉格洛夫受瑞典國家教師聯盟委託為孩子們編寫一部以故事的形式來介紹地理學,生物學和民俗學等知識的教科書。4年後《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出版了。
塞爾瑪·拉格洛夫塞爾瑪·拉格洛夫
1906至1907年,《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她在國內外的地位和聲望也不斷提高,1907年5月當選為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當選為瑞典學院院士,挪威、芬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還把本國最高勳章授予她。她被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她有能力買回童年時代住過的莫爾巴卡莊園。從1915年起到她去世,她一直居住在這座莊園裡。她一面辛勤地經營莊園,一面積極創作,接下來的日子相繼出版了長篇小說《利爾耶克魯納之家》、《車夫》、《普初加里的皇帝》、《被開除教籍的人》,回憶錄《莫爾巴卡》和《羅文舍爾德》三部曲。即使到了晚年,她仍然孜孜不倦地創作著,出版了回憶錄《一個孩子的回憶》和《日記》。她出版的最後一部作品是《秋天》。她的最後一部小說《聖誕節的故事》出版於1938年,表現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
二戰爆發後,塞爾瑪·拉格洛芙把自己的諾貝爾獎章送給芬蘭政府,為後者籌錢進行蘇芬戰爭。芬蘭政府非常感動,但把獎章歸還了她。
晚年,她為和平、團結及各種人道主義要求而發表許多熱情講話的同時,完成了小說三部曲,其中以第二部《沙勞德·羅文舍爾德》為最出色。1940年2月,82歲高齡的拉格洛芙計畫為她的好友蘇菲·埃爾康撰寫一本傳記小說,可惜只寫了兩章,她自己不幸於3月8日患腦溢血。3月16日,塞爾瑪·拉格洛芙在莊園去世。在去世前不久,這位女作家還以她個人的影響力,通過瑞典皇室,向德國納粹政權交涉,從集中營里救出了猶太女作家,後來於196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奈莉·薩克斯女士及她的母親。
這位在瑞典享有崇高地位和聲譽的女作家一生沒有結婚,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文學事業。她逝世時正值芬蘭冬戰爆發,德國法西斯攻占鄰國丹麥和挪威,對她的悼念很快被隆隆的炮聲所淹沒。
從1991年開始,她的肖像出現在瑞典貨幣20克朗鈔票上。

寫作特點

除了父親以外,祖母和姑媽對拉格洛芙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她們兩人心中裝著講不完的韋姆蘭民間傳說和故事,尤其是祖母,講起故事來語調感人,表情豐富,孩子們喜歡圍著她,從早到晚聽她講故事。
那些瑞典和北歐的詩人、作家以及韋姆蘭地方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極大地影響了拉格洛芙藝術的早期階段。

榮譽

摘取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桂冠是許多作家夢寐以求的事,也是當今世界從事文學創作者所能獲取的最高榮譽。因此,一旦夢想成真,一旦某一文學俊彥真的戰勝無數競爭對手,獲此殊榮,走上領獎台時,他的心情將會怎樣地激動、興奮和喜悅,就是可以猜測的事了。在這萬眾矚目的時刻,每個作家的表現並不一致。有的作家因早就將得獎作為明確的奮鬥目標,成竹在胸,所以得到它時,雖有種謙虛之態,但很大程度是出於禮節需要。如1920年獲獎的挪威小說家漢姆生到了那隆重而盛大的場合,手足無措,不知該怎么辦才好。他只覺得“頭在旋轉,我已在空中飄浮。……一股對祖國的無比崇敬之情激盪在我的全身,使我有騰空之感。”最精彩的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就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作者,她的致謝演說,既是一篇奇特的妙文,又是一次與眾不同的內心展露,讓人從中看出這位偉大女性所具有的非凡的人格和胸襟。
塞爾瑪·拉格洛夫家鄉塞爾瑪·拉格洛夫家鄉

主要作品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阿爾納先生的錢》、《一座貴族園的傳說》、《無形的鎖鏈》、《利爾耶克魯納之家》、《車夫》、《普初加里的皇帝》、《被開除教籍的人》、《假基督的奇蹟》、《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耶路撒冷》、《婚變》

人物思想

難以應付

拉格洛芙認為,接受諾貝爾獎,是“一件難以應付的事情”,因為此前她一直在老家韋姆蘭特過著獨居隱遁的生活,對熙攘紛繁的公眾生活已倍感生疏,現由於獲獎、又要在大庭廣眾面前拋頭露面,應對許許多多的人事,因而有些不大自在,但當她轉而想到她的兄弟姐妹和年邁的母親那一張張笑逐顏開的面龐時,她又“溢滿了喜悅之情”。接下來她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親,想到不能將這喜訊告訴酷愛文學的父親,她又黯然神傷,深以為憾。

拜見父親

倘若只是表達這么點意思,那拉格洛芙的演說也就毫不足奇了。然而拉格洛芙思緒一轉,馬上乘坐夢想的列車,凌空蹈虛,前往天國,去拜見父親。她看見父親“像往日一樣坐在前廊的搖椅里,讀著弗列奧夫的《英雄傳奇》”。於是拉格洛芙便向父親傾訴衷腸,說自己欠了一大筆債,不知該如何償還。其父驚異。拉格洛芙連忙向父親解釋,說自己所欠的債務並非金錢,而是欠祖先和前輩們的,因為老人們給她講了無數童話和英雄傳奇故事,流浪藝人唱歌謠,演滑稽戲給過她營養,修士修女們給她講述過許多動人故事,朝聖的農民們的偉大行動使她蒙受很重的恩惠,面對先輩給她的這些無比厚重的禮物,她不知該怎樣才能回報。父親聽懂女兒所欠是種精神債務,就放心了。不料拉格洛芙並未說完,她又說還欠整個大自然的,因為飛禽走獸、花草樹木,它們無一不把自己的奧秘告訴了我。
托爾斯泰托爾斯泰
拉格洛芙為什麼要跑到天國去找父親求援呢?因為她覺得這世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怎樣才能還清這筆債,只有見多識廣、身在天國的父親才能指點和幫助自己。其父聽後就安慰她:“別擔心,孩子,你的麻煩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可拉格洛芙並未釋然,她又列舉出更多的債主,說自己還欠教她寫字的人,欠那些寫散文、韻文的好手,欠挪威瑞典俄羅斯等一切新老作家的巨債,因為自己曾受惠於他們的恩澤,偷用了他們的不少東西。“他們都激勵了我的生動的幻想力,催動我去競爭,終於使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接著拉格洛芙開始埋怨父親,覺得他還是不了解還清這筆債對自己“有多大的困難”。
這重重的疑問和一個個的難題使其父無法對答,陷入沉思。突然他猛醒了,揩著幸福的淚花,舉拳捶著搖椅扶手大喊:“無論天上人間,如果有人會為了這種無人能解的麻煩事大傷腦筋,那可真是個大傻瓜。你得了諾貝爾獎卻憂心忡忡,我卻高興得什麼也顧不上了。”至此,拉格洛芙的問題算是有了個初步的解答,她誠摯地表示,
“在我沒有找到更好的答案之前,我只能請你們與我一起(指在場的所有人),先敬瑞典文學院一杯!”
這就是拉格洛芙面對國王、評審會、各路英豪和世界名流的演講梗概,是她充滿激情和奇思異想的心跡吐露。我所以不避繁瑣地轉述、引證了那么多,實在是覺得這演講別出心裁、深蘊哲理,是篇不可不讀的奇文。

經受考驗

許多榮獲諾貝爾獎的作家都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他們不愧為文壇精英、人中楷模。如法國作家杜·加爾在獲獎演說時就深情地談到托爾斯泰給予自己的決定性影響,美國獲獎戲劇家尤金·奧尼爾也說自己的靈感是源於近代最偉大、最天才的劇作家斯特林堡,丹麥作家延森在獲獎時說自己是歐倫施拉格的私塾弟子,法國作家紀德則表示,他之獲獎是由於另一位傑出人士保爾·瓦勒里不久前去世,才使自己站到了這個本屬於瓦勒里的位置上,而自己對他的天才總是心悅誠服地甘拜下風,他們皆具有謙遜、明智、坦誠的品格。但拉格洛夫的表現尤為令人欽佩,她高人一籌的地方在於,她不僅沒有絲毫狂傲,沒有志得意滿的自持,反而像個惴惴不安的小女孩,面對巨大的榮譽,一下子就將自己心中的憂慮——巨大的欠債感,永遠也無法償還的債務,不加掩飾地合盤端出。僅從這一席情真意切披肝瀝膽的話語,就可看出拉格洛夫善良的心性、過人的才氣和崇高的情懷。
拉格洛夫所欠是種什麼樣的債務呢?在許多人看來,她恐怕是誰也不欠的,因為她從未向誰借過債,所以也不必歸還任何人。但拉格洛夫言之鑿鑿,同樣是有理有據一點也不虛妄。因為她之所欠,是一種永遠也說不清,永遠也還不完的心靈債務、情感債務、知識債務和養育債務。多讀幾遍拉格洛夫這充滿欠疚、深懷負債感的奇文,實有助於我們好好思索一番做人為文的道理,有助於每一個人更清醒地對待榮譽,更明智地認識自我。
金榜題名時”,原是人生最榮耀的時刻。一個成功者處在人生峰巔時怎樣看待自己取得的成就,怎樣對待榮譽,怎樣恰當地總結過去面對未來,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淺薄者或許會讓勝利沖昏頭腦,狂妄者難免會得意忘形,就是頭腦清醒者也很難再保持冷靜,唯有那些真正淡泊名利、胸懷博大的人才能不驚不躁、不驕不狂,從容應對,如處平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