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下鄉

塔下鄉

塔下鄉是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上高縣城南面,距縣城1公里。塔下鄉總面積48.4平方公里。東連界埠、南接上甘山、蒙山、西毗蘆洲、翰堂,北鄰上高縣城、錦江。轄天山、茶十、槐樹嶺、塘富、長山、田北、下林、上新、建新、毛江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2個自然村,常住人口10810人(2017年),贛語為當地方言,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塔下鄉有耕地面積13650畝,其中水田11115畝,人均耕地1.3畝。

塔下鄉耕地面積充足,有豐富的林地和礦產資源。境內水源充足,森林覆蓋率100%,杉木到處可見。塔下鄉的柑橘,聞名全中國。便利的交通,又為經濟作物的銷售提供了保障。大量的礦場資源,如生石灰、瓷土等,給塔下鄉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資。塔下鄉的旅遊資源也很豐富。著名的大觀塔、七寶山觀音洞、絞機洞、嗩吶洞等都位於塔下鄉境內,每年都能吸引很多遊客前來觀光。這又成為了塔下鄉的一項經濟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塔下鄉
  • 外文名稱:Taxia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
  • 下轄地區:天山、茶十等行政村(社區)
  • 電話區號:0795
  • 地理位置:贛西
  • 面積:48.4平方公里
  • 人口:10810人(2017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觀塔、七寶山觀音洞
  • 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宜春明月山機場
  • 火車站:新余北站,宜春站
  • 車牌代碼:贛C
  • 民系江右民系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交通,經濟發展,基礎建設,旅遊資源,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1968年冬擴社並隊時開始組建塔下鄉政府,由原永聖公社的天山、茶十、毛江、建新大隊,錦江公社的田北、長山、下林、上新大隊,城陂公社的塘富大隊及上甘山林場合併而成,原名上甘山公社。1972年,場社分開,轄建新、毛江、上新、下林、田北、塘富7個大隊。1984年更名為塔下鄉。2003年9月鄉鎮機構改革,上甘山林場的天山、茶十、槐樹嶺3個行政村合併到塔下鄉,現塔下鄉轄建新、毛江、上新、下林、田北、長山、塘富、天山、茶十、槐樹嶺10個行政村及大坪居委會。

自然資源

塔下鄉轄區內地勢平坦、開闊,給城鎮化建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錦河、錦惠渠傍境而過,為工業、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境內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7.6攝氏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7.2攝氏度,全年無霜期平均269天,降水豐富,年降水量均達1642毫米,適宜發展農業生產;資源豐富,境內有豐富的石灰石、水泥灰石、硫鐵礦瓷土等資源,尤其是石灰石、水泥灰石,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塔下鄉山地面積881.6公頃,森林覆蓋率100%,以杉木為主。塔下鄉林場,地處建新燕子窩,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山上有大小溶洞十餘處,洞內怪石林立,十分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塔下鄉杉木林塔下鄉杉木林

交通

塔下鄉交通便利,320國道、上新公路、上新鐵路三條主幹線穿境而過,形成四通八達交通網路。火車站日吞吐能力1500噸,是上高及周邊縣市的貨物集散中心。錦江河季節性通航,5-10噸的機帆船可直達高安、南昌等地,上新公路是宜豐、銅鼓、上高至廣東的必經之地。

經濟發展

塔下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籽西瓜柑桔辣椒、生薑、紫皮大蒜、榨菜、蕭山蘿蔔等,尤其以天嶺生薑、辣椒、紫皮大蒜“天嶺三辣”遠近聞名,具有很大的潛在開發價值,其加工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塔下鄉水利設施齊全,11149.3畝水田均為有效灌溉面積。2006年播種作物面積46395畝,其中水稻24870畝,總產8237噸。經濟作物面積21525畝。出欄生豬1.53萬頭,家禽出籠7.7萬羽。小(二)型水庫14座、塘壩65座、水陂14座,可放養水面1200畝。農業機械326台,動力2180千瓦,電力排灌站7座。
塔下鄉柑橘塔下鄉柑橘
塔下鄉發展特色經濟作物,最佳化產業結構。各村發展各自的特色農業,天山村、茶十村、建新村、毛江村等村,山多地勢複雜,氣溫常年比山下偏低1-2℃,農民有種植生薑、大蒜、辣椒的傳統,鄉政府建立了3000畝的“三辣”基地;田北、長上新三村離縣城較近,交通便利,利用這一條件,大力發展蔬菜生產,成為縣城的“菜園”;大力發展生豬生產,成為縣城的"豬圈子"。2008年,塔下鄉糧食總產6689噸,蔬菜種植面積達5415畝,總產7893噸。生豬出欄20720頭,可養水面980畝,年水產品產量482噸。
天嶺生薑天嶺生薑
2008年個私企業67家,個體工商257戶,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26167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7627萬元,農業總產值8540萬元,完成財政任務534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856元。2008年,塔下鄉引進客商企業56家,引進資金5.6億元。

基礎建設

塔下鄉有農技推廣站1個。中學1所(塔下中學),教職員工24人,在校學生444人。中心國小1所,教學點4個,教職員工44人,在校學生943人。其中,中心國小職教工31人,學生61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中心幼稚園1所、文化站1個。有線電視接收站1個,用戶2100戶。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0人,病床15張。個體診所5個,村醫生5人。塔下鄉有鄉文化站1個,藏書3000餘冊,有線電視接收站1個,有線電視網用戶918戶,占總戶數的40%,婦女剪紙獨具特色,成為320國道上高百里小康文化走廊的一個亮點。
塔下鄉國小塔下鄉國小
塔下鄉國小,地處上高縣城建設南路,是上高縣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一所全日制城鎮國小。她的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有學生2000餘人,設有34個教學班。學校教學設施先進,功能齊全,列上高縣國小之首,進入了宜春市、乃至江蘇省先進行列。建起了集教育、科研、管理及信息服務於一體的多媒體計算機校園網,有多功能階梯教室、語音室、電腦室、電子琴室、自然實驗室、圖書閱覽室等專用教室,學校圖書室藏書達30000餘冊。
塔下鄉計畫生育工作一直走在上高縣的先進行列,是江西省最早實行知情選擇的四個試點鄉之一。塔下鄉政府先後撥款16萬元,專門用於鄉村計生辦添置設備、裝修計生服務室等,健全了計生隊伍。鄉計生辦配備了6名專職技術人員,10個村每村配備了一名計生專乾,塔下鄉共配備58名中心戶長專門抓計畫生育工作。

旅遊資源

人文景觀:大觀塔座落在上高縣城南郊錦江河畔狀元洲對面。大觀塔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塔高46.53米,七層八角,每層四門,屋頂懸如覆釜。青磚結構,內砌夾牆巷道,有石級盤旋而上,可至塔頂。清嘉慶劉丙在上高任知縣時,曾在大觀塔燃長明燈,“上燭重宵,下照百里”,日夜不息,且有專人守護。大觀塔建成二百多年,歷經滄桑,仍堅固完好。建塔以來,登游者不斷。清縣令談有本登游大觀塔吟詠:“大觀塔峙錦江流,佳節重登憶舊遊”。大觀塔“為一縣之大觀”故名。大觀塔正門上有石刻橫額“大觀塔”三字,為范元楊手筆。1983年8月29日公布為縣保單位。
溶洞溶洞
自然景觀:七寶山觀音洞、絞機洞、嗩吶洞等。 七寶山風景渡海區位於上高縣面東南方向,距縣城12.5公里,占地約288公頃,該景區主要由上甘山林場和塔下鄉林場的速生林組成,全景區森林覆蓋率約90%。在景區內已控明的溶洞共有六個,正在開發的有天河洞、嗩吶洞、觀音洞。其中天河洞最大,洞內景觀奇特,鐘乳石、石筍林立,最大的廳面積約4000平方米,觀音洞內塑有觀世音、八仙等菩薩十餘尊,嗩吶洞內還有一條地下河,河水終年流淌,清澈透明。據勘察,天河洞與嗩吶洞兩洞相通,距離長達三里。

社會事業

2008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上高縣塔下鄉黨委給每一位現役軍人發去了慰問信,勉勵他們安心在部隊服役。還組織部分軍人家屬召開座談會,在全塔下鄉範圍內開展多種形式的“雙擁”幫扶活動。
塔下鄉剪紙工作塔下鄉剪紙工作
江西上高縣塔下鄉是著名的剪紙之鄉,塔下鄉文化部門舉辦多期培訓班,吸引了大量打工妹學習這項傳統藝。上高縣塔下鄉婦女剪紙協會成立於1991年,會員發展到200多人。剪紙協會已經成了返鄉打工妹的樂園。
塔下鄉幹部分成10個工作組深入農村一線,做好林改工作。塔下鄉山林總面積32943.5畝,已分山面積25047.4畝。分山到戶率達到了76.03%,林權證發放到戶率100%,塔下鄉共培育楊樹苗1.2萬株,造楊1.2萬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