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鱗灰毒鵝膏菌(塊鱗灰鵝膏)

塊鱗灰毒鵝膏菌

塊鱗灰鵝膏一般指本詞條

鵝膏菌科鵝膏菌屬。分布於河北、安徽、湖南、江蘇、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西藏等。夏秋季在針葉、闊葉林中散生或群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塊鱗灰毒鵝膏菌
  • 拉丁學名:Amanita spissa (Fr.) Quél.
  • 別稱:麻母雞(貴州)、塊鱗灰鵝膏、麒麟灰毒傘
  • :真菌界
  • :傘菌目
  • :鵝膏菌科
  • :鵝膏菌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呈灰色。菌蓋直徑5-14cm,扁半球形,開傘後平展,濕潤時稍粘。蓋棕灰色,具深灰色易脫落的鱗片,蓋邊緣無條棱。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密、離生、不等長。菌柄長7-13cm,粗0.7-2.5cm,污白色,菌環以下有環形灰色鱗片,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可達1-3cm。菌托由灰色顆粒環帶組成,易消失。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9-11μm×6-8μm,糊性反應。褶緣囊體泡囊狀,無色。
塊鱗灰毒鵝膏菌
生態習性:夏秋季在針葉、闊葉林中散生或群生。
分布地區:河北、安徽、湖南、江蘇、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西藏等。
經濟用途:此種有毒甚至記載極毒,但毒素不明。外形特徵與角鱗灰鵝膏菌很相似。屬樹木的外生菌根菌,與馬尾松雲南松及某些櫟等樹木形成外生菌根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