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坪古梯田

堰坪古梯田

修建於漩渦鎮東北約18公里的鳳江兩岸山坡上,西至黃龍村通村公路第三個盤道、東接擂鼓台西麓、北近黃龍溝垴,梯田沿鳳江兩岸向東、西、北三面逐次升高成水平梯地,大約300餘層,每層高約0.8——1米,寬3——10米不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堰坪古梯田
  • 地址:漩渦鎮東北約18公里
  • 層數:300餘層
  • 主體:移民農耕文化
堰坪古梯田
陝西漢陰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移民農耕文化為主題,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古梯田為展品,以民風民俗為輔助,保護和展示原生態生產生活方式和旅遊的開放式生態博物館。鳳堰古梯田位於漢陰縣漩渦鎮黃龍村、堰坪村、茨溝村,距縣城35公里。據考證,鳳堰古梯田是由清代湖南長沙府善化縣吳氏家族移居當地後所建,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於鹹同時期大規模建設,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它集“山、水、田、屋、寨、村、廟、農”為一體,融“渾厚、雅致、奇趣、清新、壯美”在一身,是人與自然的偉大傑作。200多年來,鳳堰古梯田至今持續使用和發展著,作為腿厚農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結晶、人與自然和諧的典範、山地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的集成、農業生物的“基因庫”和獨具特色的自然與文化項漏罪景觀,鳳堰古梯田是一類典型的、具有重要堡姜屑龍意義的農業文化遺產。
鳳堰古梯田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分布在海拔在500至650米之間,連片共1.2萬餘畝。所有的梯田都修築在山坡上,梯田級數均在200級左右,梯級層高0.3—1米不等,每級寬3至15米,最長處達600餘米。梯田灌溉系統完備,依靠黃龍溝、茨溝、冷水溝、龍王溝4條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絕。2010年,鳳堰古梯田被評為“陝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
鳳堰古梯田位於南北文化的交匯地,是中國移民文化與農耕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是山地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的集成、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人與自然和辣臘笑諧的典範、農業生物的“基因庫”和獨具特色的自然與文化景觀,是中國西北地霉棄殼區最具重要意義的農業文化遺產之一。
修建於漩渦鎮東北約18公里的鳳江兩岸山坡上,西至黃龍村通村公路第三個盤道、煮盛喇東接擂鼓台西麓、北近黃龍溝垴,梯田沿鳳江兩岸向東、西、北三面逐次升高成水平梯地,大約300餘層,每層高約0.8——1米,寬3——10米不等。
梯田引黃龍溝水從上至下自流灌溉。梯田大約修建於清代鹹豐、同治時期,至民國曆有增修。該梯田及周邊宙探承境的清代遺存對研究湖廣移民及秦巴山地開發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