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蠟粉蚧

堆蠟粉蚧

堆蠟粉蚧,屬同翅目粉蚧科。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雲南貴州四川以及湖南湖北江西浙江陝西山東河北的局部地區。寄主植物除柑橘外,還有葡萄龍眼荔枝、黃皮、油梨、番荔枝、棗、茶、桑、榕樹、冬青、夾竹桃等,造成果樹枯梢和落果,影響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堆蠟粉蚧
  • 拉丁學名:Nipaecoccus vastalor(Maskell)
  • 昆蟲綱
  • :同翅目
  • :粉蚧科
  • :食葉害蟲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福建等
形態特徵,危害症狀,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種群分布,防治措施,

形態特徵

雌成蟲
橢圓形,長3~4毫米,體紫黑色,觸角和足草黃色。足短小,爪下無小齒。全體覆蓋厚厚的白色蠟粉,在每一體節的背面都橫向分為4堆,整個體背則排成明顯的4列。在蟲體的邊緣排列著粗短的蠟絲,僅體末1對較長。
雄成蟲
體紫醬色,長約1毫米,翅1對,半透明,腹末有1對白色蠟質長尾刺。卵淡黃色,橢圓形,長約0.3毫米,藏於淡黃白色的綿狀蠟質卵囊內。
若蟲
若蟲形似雌成蟲,紫色,初孵時無蠟質,固定取食後,體背及周緣即開始分泌白色粉狀蠟質,並逐漸增厚。
的外形似雄成蟲,但觸角、足和翅均未伸展。

危害症狀

若蟲、成蟲刺吸枝幹、葉的汁液,重者葉乾枯捲縮,削弱樹勢甚至枯死。
堆蠟粉蚧在樹枝處危害堆蠟粉蚧在樹枝處危害

生物學特性

堆蠟粉蚧在廣州每年發生5~6代,以若蟲成蟲在樹幹、枝條的裂縫或洞穴及卷葉內越冬。2月初開始活動,主要為害春梢,並在3月下旬前後出現第一代卵囊。各代若蟲發生盛期分別出現在4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上旬、10月上旬和11月中旬。但第三代以後世代明顯重疊。若蟲和雌成蟲以群集於嫩梢、果柄和果蒂上為害較多,其次是葉柄和小枝。其中第一、二代成、若蟲主要為害果實,第三至六代主要為害秋梢。常年以4~5月和10~11月蟲口密度最高。已發現的天敵有台灣小瓢蟲、二星姬瓢蟲、孟氏隱唇瓢蟲、克氏長索跳小蜂、指長索跳小蜂、粉蚧長索跳小蜂、澤田長索跳小蜂、克氏金小蜂、福建棒小蜂,還有1種草蛉和1種寄生菌。

生活習性

華南年生5~6代,以若蟲和雌成蟲在枝幹皮縫及卷葉內越冬。翌年2月開始活動,3月下旬產卵於卵囊內,每雌可產卵200~500粒,若蟲孵化後逐漸分散轉移為害。各代若蟲盛發期:4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上旬,11月中旬。以4~5月和9~11月蟲口密度最大,為害最重,世代重疊。雄蟲一般數量很少,主要行孤雌生殖。

種群分布

分布華中、華東、華南。華南各省比較普遍且嚴重。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加強果園栽培管理,結合春季龍眼疏花疏果和采果後至春梢萌芽前的修剪,剪除過密枝梢和帶蟲枝,集中燒毀,使樹冠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少蟲源,減輕危害。同時,控制龍眼冬梢抽生,既可防止樹體養分的大量消耗,影響翌年開花結果,又可中斷害蟲的食料來源,從而降低蟲口基數。
2、生物防治:利用果園飼養山雞,在堆蠟粉蚧成蟲、若蟲期皆可人工刷除龍眼樹上的害蟲落地,讓雞食之;白蛾蠟蟬若蟲期,受驚時常跳躍落地,成為雞的好餌料,成蟲羽化高峰期可用網捕捉。同時,要注意保護利用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合理用藥,不使用對天敵危害大的農藥。
3、藥劑防治:根據白蛾蠟蟬與堆蠟粉蚧在幼蟲初孵若蟲階段,取食前蟲體都無蠟粉及分泌物,對農藥較為敏感的特點,掌握初孵若蟲盛發期,適時噴藥。而堆蠟粉蚧的防治重點在春梢期進行。可選用80%敵敵畏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加0.2%洗衣粉,每隔5-7天1次,共噴2次;也可選用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18%殺蟲雙水劑400-600倍液或5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