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戰役

捍衛太平洋航線,失敗的本末倒置,荷蘭人的最後一擊,

捍衛太平洋航線

從16世紀開始,西班牙海外事業的重心就是美洲地區。他們不僅在當地收穫了廣袤領地,還通過秘魯的銀礦,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國。儘管軍事行動總不能如願,但西班牙人確實用美洲白銀改變了世界。新教徒國家的崛起、奧斯曼帝國的衰敗和大明朝的中興改革,都與其有所關聯。
西班牙基隆殖民地西班牙基隆殖民地
西班牙帝國的海外領地 全是以美洲為核心的西班牙帝國的海外領地 全是以美洲為核心的
在遠東,西班牙人根據1495年修訂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成功控制了南洋地區的東部。從墨西哥等地出發的二代征服者,占據了呂宋大城馬尼拉,並橫掃了汶萊帝國都城。來自美洲的白銀也從秘魯的港灣出發,經過關島等中轉站,抵達當地。來自東亞大陸的商人,則可以在1567年的隆慶開關後,抵達馬尼拉直接貿易。著名的太平洋航線,由此被徹底確定下來。
太平洋航線 實際上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生命線太平洋航線 實際上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生命線
但到17世紀,荷蘭人從東西兩面同時殺入,徹底攪亂了確立不足一個世紀的南洋國際貿易。通過頻繁派遣船隊襲擊、籠絡亞洲地方統治者等手段,他們成功在錫蘭和南洋腹地建立起勢力範圍。接著,通過定期封鎖澳門和馬尼拉兩港,力圖徹底壟斷同明朝的國際貿易。西班牙帝國因為忙於在歐陸參與爭霸戰爭,根本無力在海外投放更多資源。荷蘭人便利用寶貴的視窗期,將他們徹底限制在呂宋等地。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部隊從巴達維亞出發,成功登入了缺乏管理的台灣。隨著很多人都熟悉的熱蘭遮城開始建立,身在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如坐針氈。因為只要荷蘭人在台灣的勢力坐大,就可以更方便的阻斷從廈門開往馬尼拉的商船。這對於非常依賴外貿經濟的菲律賓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打擊。而且荷蘭相比早年的葡萄牙人,在對待本地人的態度上要強硬不少,稍有不合便可能訴諸於武力。
荷蘭人在台灣西南部建立的 熱蘭遮城荷蘭人在台灣西南部建立的 熱蘭遮城
為此,馬尼拉當局必須想辦法開闢新的前進基地。否則,整個太平洋航線的一頭將陷入停滯。其蝴蝶效應也將從菲律賓波及美洲,並進而影響到西班牙本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西班牙人才從並不寬裕的兵力中再抽調人手,嘗試在台灣北部建立據點。
1626年,由2艘大型槳帆船戰艦護航的12艘中國式帆船,從馬尼拉港出發。除了百餘名西班牙官員、士兵和傳教士外,大部分遠征軍成員是呂宋的土著人口。他們成功繞過了台灣東北面的海角,發現了當代都是重要港口的基隆
登入台灣基隆港的西班牙征服者登入台灣基隆港的西班牙征服者

失敗的本末倒置

基隆的 桑蒂西瑪-特立尼達要塞基隆的 桑蒂西瑪-特立尼達要塞
起初,西班牙人在台灣的開拓比較順利。在基隆港的入口,他們發現了一座適合防禦的小島,並將之命名為桑蒂西瑪-特立尼達。首批征服者們在島上構築了1座棱堡要塞,並以此作為進一步開拓的基地。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足以防禦這個戰略要點。
三年後的1629年,西班牙人已經開始航行到台灣西北部沿海。他們發現了非常適合進入內陸的淡水河,並在當代的淡水又建立了第二座要塞--聖多明各堡壘。西班牙士兵和傳教士也更多的以聖多明各堡壘為起點,順著河流深入內陸。一邊向土著部落傳教,一邊嘗試擴大自身的勢力範圍。
淡水河口在當代都是直入台灣北部的主要通道淡水河口在當代都是直入台灣北部的主要通道
在部分人看來,這個新建立的西班牙-台灣,已經具備替代馬尼拉的可能。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馬尼拉本身就是作為西班牙美洲的附屬品而存在的。沒有美洲的白銀輸入,馬尼拉就無法吸引廈門和澳門的商船抵達,也無力從香料群島大量進貨。相比之下,淡水無疑在地圖上的位置更佳。那裡更靠近西班牙控制下的關島,以及東亞另一大銀礦所在地日本,還不會被熱蘭遮城的荷蘭艦隊所輕易阻斷。
如果計畫順利,那么西班牙人將以淡水為中心,建立大範圍的領地。西班牙-台灣也將成為美洲總督區的主要貿易對象,使得馬尼拉淪為自己的經濟附庸。台灣島也有足夠的面積,讓開拓者在島上發展糧食產業和經濟作物。雖然在西班牙貴族官僚內部,這是觸及舊利益分配問題的大事,但對於縱覽一切的王室來說卻是毫無損失。畢竟,只要讓淡水能夠不斷做到人進來-貨出去,就不愁競爭不過西南海岸的荷蘭人。
西班牙舊的地圖上的基隆與淡水據點西班牙舊的地圖上的基隆與淡水據點
然而,西班牙人很快發現,他們低估了開拓台灣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也嚴重高估了所能獲得的相關收益。計畫制定者忽略了一個歷史因素,台灣從不是一個海上勢力所熱衷的對象。因此,直到歐洲商船已經定期抵達日本的時代,全島大部分地方還處於欠開發狀態。之前的荷蘭人後之後的鄭成功集團,都苦於需要付出大量人力開拓可用土地,而無法立刻收到期望的回報。對於人力資源還不如兩者的西班牙人,情況自然是更為嚴重一些。以至於在整個殖民地存在階段,淡水等要塞的口糧還需要從馬尼拉輸入。
西班牙人還發現,本地的部落很難被他們成功駕馭。由於缺乏同外部世界的聯繫,土著的文明水平也遠低於呂宋地區。征服者們在能夠動員起他們之前,首先要給予必須的控制、教育和引導。由此,他們就不免介入不同部族間的衝突,幹著吃力不討好的仲裁者角色。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前,大量的土地就不可能有人手進行開發。本地的貨物出口期望,自然就難以兌現。反過來,氣候惡劣且土地貧瘠的西班牙-台灣,也不可能吸引來更多帶有熱情的殖民者。發展效率自然被南面的荷蘭人給比了下去。
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發展非常艱難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發展非常艱難
西班牙帝國的海外殖民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淡水等據點的發展。在本地已經缺乏吸引力和競爭條件的前提下,他們還始終不允許吸納更多明朝流民、呂宋人或日本人來新地盤開拓。只有為數不多的人口,依靠幻想會成功的單一經濟模式,做著抱殘守缺的事情。位於美洲總督區的西班牙人就奇怪的發現,號稱更有地利優勢的淡水,運來的貨物可能比馬尼拉的更貴。
由於這些有相互作用的失敗運作,西班牙-台灣在十多年時間裡都沒有實質性發展。一小撮根本不理解本地需求的上層,妄圖靠著自己控制的一畝三分地,玩轉於太平洋兩岸三地之間。這種缺乏對本地人的真正重視,盲目依靠外部經濟因素加分的行為,是根本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淡水不僅沒有將馬尼拉比肩下去,甚至還被西班牙宮廷都視為是賠錢賺不到吆喝的累贅。當美洲的銀礦出現枯竭,淡水的經濟也馬上陷入凋敝。一旦馬尼拉的糧食供應出現晚點,宣布要讓西班牙-台灣富起來的當局就立刻揭不開鍋。
西班牙人期望淡水成為明朝海商的主要集中地西班牙人期望淡水成為明朝海商的主要集中地

荷蘭人的最後一擊

作為西班牙-台灣的最大對手,熱蘭遮城裡的荷蘭人也一直關注著北部局勢。他們就和自己的西葡對手一樣,需要用非常有限的兵力,應付相隔甚遠的各個戰場。所以,只要淡水當局足夠強大,荷蘭人就沒有能力發起進攻。
荷蘭與西班牙在台灣的勢力分布荷蘭與西班牙在台灣的勢力分布
1640年後,西班牙-台灣的凋敝已成定局。曾被寄予厚望的聖多明各堡壘慘遭裁撤,很多人選擇返回菲律賓發展。過去常駐台灣的小規模艦隊也一併消失,只留下最後的400人在苦苦支撐著基隆的桑蒂西瑪-特立尼達要塞。
大部分基隆的西班牙駐軍都是呂宋土著士兵大部分基隆的西班牙駐軍都是呂宋土著士兵
於是在1641年,總部設在熱蘭遮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分部,嘗試向西班牙據點發起了首次試探性進攻。為了測試西班牙人可能的反應力度,擔任台灣總督的保盧斯還提前給基隆方面寫信,將自己的意圖都告訴了對方。這一次遠征雖然被擊退,卻也讓荷蘭人清楚的看到,對手最有力度的反擊,只是帶有傲氣和不妥協口吻的回信。
1642年8月,真正的荷蘭遠征軍重返基隆。在4艘蓋倫帆船和7艘小型戰船的掩護下,有369名士兵在島上成功登入,但擁有遠勝於西班牙人的火力力量。他們所要面對的只是400名西班牙和呂宋土著組成的守軍。雖然西班牙要塞的防禦水平不低,但荷蘭人卻首先選擇占據島上的制高點。隨著炮兵陣地的完成,攻城火力開始不斷傾瀉到桑蒂西瑪-特立尼達要塞內部。對於近代的棱堡防禦體系來說,這是最為致命的攻擊手段。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
經過6天的抵抗,要塞內的西班牙守軍宣布投降。在交出旗幟和全部火炮後,所有人得以被允許坐船返回馬尼拉。由於時間過於短促,菲律賓方面甚至沒有準備好任何增援行動。儘管菲律賓總督因為基隆的失守而被問罪,但西班牙人也再沒有提出任何反攻計畫。
荷蘭人在控制基隆後,也發現當地沒有多少經營價值。他們將舊的西班牙要塞規模縮小,留下了象徵性的防禦部隊。在被更早放棄的淡水,他們也重建了一座要塞,但還是像西班牙前任那樣缺乏人力資源。要塞本身也在後來被鄭成功與滿清的軍隊接受,最後在19世紀成為了英國領事館駐地。
聖多明各堡壘最後成為了英國領事館駐地聖多明各堡壘最後成為了英國領事館駐地
縱觀西班牙-台灣的迅速衰敗,無疑是在策略上本末倒置的結果。西班牙人自己就有諸多問題,在海外競爭方面不如荷蘭挑戰者要強勢。台灣北部的殖民方案,僅僅是一個根據本能所得出的權宜之計。
這也注定了聖多明各堡壘無法壯大。因為真正能把商人吸引到熱蘭遮城或馬尼拉的,還是來自美洲或日本的白銀資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