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克爾二世

埃爾克爾二世

埃爾克爾二世英語:Erekle II;波斯語:ارکلی خان,意為埃爾克爾汗),原名赫拉克利烏斯二世(英語:Heraclius II;喬治亞語:ერეკლე II,1720 – 1798)是喬治亞巴格拉季昂王朝的君主,統治時間為1744年至1798年。當時的喬治亞處於分裂狀態,大部分領土處於波斯阿夫沙爾王朝附庸狀態。1744年他成為波斯附庸下的喬治亞東部的卡赫季王國的國王。 埃爾克爾二世利用波斯帝國動盪的機會謀求獨立,並在三個世紀以來首次在政治上統一了東喬治亞,並試圖通過改革使政府,經濟和軍事現代化。 1783年,埃爾克爾二世將他的王國置於俄羅斯帝國的正式保護之下,但俄羅斯對喬治亞的保護十分消極。於是他又轉向奧斯曼帝國,結果俄羅斯撤銷了保護承諾,使得喬治亞在1795年被波斯人的入侵所破壞。埃爾克爾二世在1798年去世。

儘管埃爾克爾二世未能使得喬治亞從波斯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但他聯合了喬治亞的卡爾特利和卡赫季兩個王國,統一了喬治亞,並通過改革讓喬治亞進入近代化,並使得俄羅斯——另一個更“溫和”的列強加入了對喬治亞的爭奪。

基本介紹

  • 本名:埃爾克爾二世
  • 別稱:赫拉克利烏斯二世
  • 所處時代:近代
  • 民族族群:喬治亞人
  • 出生地:泰拉維
  • 出生時間:1720年11月7日
  • 去世時間:1798年1月11日(享年77歲)
  • 主要成就:統一喬治亞東部,使喬治亞近代化
  • 執政時間:1762年 - 1798年1月11日
  • 王朝:巴格拉季昂王朝
  • 國籍:喬治亞
人物生平,早年,國王,與俄結盟,波斯入侵,臨陣被刺,改革與晚年,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早年

赫拉克利烏斯出生於喬治亞卡赫季王國的泰拉維,他的父親卡赫季國王泰穆拉斯二世母親塔瑪王后,是喬治亞卡爾特利國王瓦赫坦六世的女兒。他的童年在1732年至1735年間由奧斯曼人占領卡赫季時度過,後者在1734年和1735年兩次連續的攻勢中被波斯的納德沙阿(國王)驅逐,波斯人迅速恢復對喬治亞的統治。泰穆拉斯與波斯人站在一起,在卡赫季被任命為波斯的總督,而基里吉·阿里·汗則統治了鄰近的卡爾特利地區。然而,許多喬治亞貴族拒絕接受新政權,並因納德對喬治亞各省的大量進貢而反抗。儘管如此,泰穆拉茲和小赫拉克利烏斯仍然忠於沙阿,部分原因是為了防止競爭對手,穆克拉尼家族的復出,他們曾是卡爾特利的統治者,1720年被泰穆拉茲吞併。從1737年到1739年,赫拉克利烏斯加入納德對印度的遠征,指揮了喬治亞的一支輔助部隊,並被視為一位能幹的指揮官。1744年,當納德在波斯首都伊斯法罕短暫召見泰穆拉茲進行磋商時,他擔任了父親的助理和攝政。與此同時,赫拉克利烏斯挫敗了穆克拉尼家族的競爭對手,王子阿卜杜拉·貝格的政變企圖,並幫助泰穆拉斯鎮壓由Givi Amilakhvari領導反對波斯霸權的貴族。作為獎勵,納德在1744年授予泰穆拉斯卡爾特利王位,並授予赫拉克利烏斯以卡赫季國王的頭銜,並安排他的侄子阿里-科里·汗與泰穆拉斯的女兒Kethevan結婚。
赫拉克利烏斯的父親泰穆拉斯二世赫拉克利烏斯的父親泰穆拉斯二世

國王

直到1747年納德被暗殺之前,喬治亞的卡赫季和卡爾特利兩個王國都一直處於沉重的波斯統治之下,必須向波斯進貢。泰穆拉斯和赫拉克利烏斯設法利用波斯的隨後的政治不穩定來維護他們的獨立,並驅逐波斯的軍隊,迫使波斯從包括提比里西(今格首都)在內的喬治亞的所有重要地區撤出。在1748年,他們相互密切合作,設法防止由阿迪爾沙阿的兄弟易卜拉欣汗煽動的新的叛亂。喬治亞與亞塞拜然的可汗締結反波斯聯盟(這些盟友特別容易受到波斯軍閥的侵略),後者同意承認赫拉克利烏斯在東高加索地區的至高無上地位。1749年,他占領了葉里溫(今亞美尼亞首都),1751年6月,赫拉克利烏斯在Kirkhbulakh戰役中打敗了由一個波斯王位覬覦者和他的前任盟友阿薩德汗領導的龐大的軍隊。在這些事發生之後,赫拉克利烏斯基本上可以忽視阿拉斯河南部不斷變化的局勢。
年幼時的赫拉克利烏斯年幼時的赫拉克利烏斯

與俄結盟

1752年,赫拉克利烏斯向俄羅斯派遣了一個使團,要求派遣3000人的俄羅斯軍隊或提供援助,使他們能夠僱傭切爾克斯僱傭軍入侵波斯,並承諾在那裡設立親俄政府。然而,使團未能取得任何結果,因為俄羅斯當局專注於歐洲事務。1762年,泰穆拉斯在聖彼得堡執行外交使命時去世,赫拉克利烏斯繼承父親,同時擁有了卡赫季和卡爾特利的王位,使得這兩個喬治亞王國獲得統一,號埃爾克爾二世。而喬治亞的西部則由另一個伊梅列季王國統治。
與此同時,隨著一名未成年的繼承者馬什哈德被罷黜,波斯阿夫沙里王朝宣告滅亡。在1762-1763年,在波斯王卡里姆·汗·贊德入侵亞塞拜然的戰爭中,埃爾克爾二世向新的波斯薩法維王朝稱臣,並獲得了“喬治亞總督”的頭銜,儘管這只是對其在喬治亞地位的重申。
卡爾特利和卡赫季統一後的喬治亞疆域卡爾特利和卡赫季統一後的喬治亞疆域
在外交政策方面,埃爾克爾二世專注於尋求可靠的保護者,以保證喬治亞的生存。 他選擇俄羅斯不僅僅是因為二者均信仰基督東正教,而且在也因為它可以作為與歐洲大陸聯繫的紐帶。他認為這是喬治亞作為現代國家發展的榜樣。
然而,埃爾克爾二世與俄羅斯的初步合作被證明是令人失望的。 他參加了第五次俄土戰爭(1768-1774),與俄羅斯結盟,但並沒有像期望的那樣收復被奧斯曼占領的喬治亞南部領土,因為俄羅斯駐喬治亞的指揮官表現得非常趾高氣揚,往往背道而馳,而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高加索戰線僅僅是戰爭的次要戰場。儘管如此,埃爾克爾二世仍然在尋求建立與俄羅斯的堅定聯盟,他的直接動機是波斯統治者卡里姆汗試圖再次將喬治亞納入波斯勢力範圍。卡里姆汗在1779年去世,使波斯再次陷入混亂,暫時解除了喬治亞的這些危險。
1783年,俄羅斯向南擴展到克里米亞,使高加索成為葉卡捷琳娜二世感興趣的地區。在1783年的《格魯吉耶夫條約》中,埃爾克爾二世最終獲得了俄羅斯的保證,將喬治亞變為俄羅斯的保護國,埃爾克爾二世正式結束了與波斯的所有法律關係並將其外交政策置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然而,在第六次俄土戰爭時期(1787-1792),一支駐紮提比里西的小規模俄羅斯部隊撤離了喬治亞,埃爾克爾二世面臨來自波斯的新危險。 1790年,埃爾克爾二世與喬治亞西部的伊梅列季王國締結了《伊比利亞條約》。

波斯入侵

穆罕默德·汗·愷加爾在1794年之前將大部分伊朗中部高原納入了自己的愷加王朝的控制之下,他傾向於再次把喬治亞變成波斯帝國的囊中之物。1795年,在迅速重新征服了高加索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後,他要求埃爾克爾二世重新承認波斯為宗主國,並承諾將他封為總督。 埃爾克爾二世拒絕了,於是1795年9月,三萬五千波斯軍隊侵入喬治亞。在國王親自參加的Krtsanisi戰役中,儘管提比里西守軍進行了英勇的戰鬥,但埃爾克爾二世的5000人小部隊(包括來自伊梅列季的兩千人援軍)幾乎完全被殲滅,提比里西完全淪陷。城市遭到了殘忍的屠殺和破壞,不想離開戰場和城市的埃爾克爾二世國王被他的最後一名守衛和幾個家庭成員強制帶走。
Krtsanisi戰役Krtsanisi戰役

臨陣被刺

波斯人的入侵給喬治亞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喬治亞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儘管多次在關鍵時刻被拋棄,但他仍然不得不依靠遲來的俄羅斯的支持,並於1796年與葉卡捷琳娜派來的俄羅斯遠征軍一起進入波斯領土。但葉卡捷琳娜於在1796年去世,使俄羅斯帝國的高加索政策突然改變,繼任者保羅一世再次撤出了該地區的所有俄羅斯軍隊。阿加·穆罕默德發起了第二次入侵,懲罰喬治亞人與俄羅斯結盟的行動。 就在這時,埃爾克爾二世遭到了暗殺,這意味著喬治亞將面臨著更黑暗的時代。
埃爾克爾二世之墓埃爾克爾二世之墓

改革與晚年

在維持某種波斯式傳統的同時,埃爾克爾二世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歐洲化”計畫,該計畫得到喬治亞知識界的支持,但並未獲得絕對的成功,因為喬治亞與歐洲本身地理上的距離十分遙遠,並且不得不花費大部分可用的資源捍衛其不穩定的獨立。他努力爭取歐洲列強的支持,並吸引西方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為他的國家提供最新的軍事和工業技術。他的執政風格類似於“開明專制”。 他個人行使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並密切監督政府部門的活動。埃爾克爾二世的內部政策的主要是通過減少貴族權力來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為此,他試圖創建一個由他的代理人組成的執政團隊,以取代在地方事務中自負的貴族領主。與此同時,他鼓勵農民服兵役,要求封建領主提供軍事支援,以應對貴族的反抗,保護國家免遭喬治亞人稱為萊科尼亞巴的達吉斯坦的不間斷襲擊。用英國歷史學家大衛·馬歇爾郎的話來說:“他在關心人民的同時保持著無限的警惕性。在戰爭中,他熬夜觀察敵人的動向,而在和平的時候,他將他的生命花在了處理國家事務或進行宗教活動上,並且每天只花幾個小時的時間睡覺。”1798年去世的埃爾克爾二世在臨死前仍然相信只有俄羅斯的保護才能確保他的國家繼續存在。 然而相反,繼承王位的兒子喬治十二世體弱多病,虛弱無能。1801年,俄羅斯帝國通過武力迫使喬治亞貴族妥協,強行將其吞併。巴格拉季昂王朝失勢,取而代之的是一百餘年的俄羅斯統治。
埃爾克爾二世紀念碑埃爾克爾二世紀念碑

軼事典故

貨幣政策
埃爾克爾二世在這幾十年的外交立場反映在他的政府發行的貨幣中。銀幣上面印著伊斯梅爾三世(1750–1773的波斯王)的名字,或者用Zand風格的銘文援引上帝,但實際上是指卡里姆·汗·贊德。這些硬幣在提比里西鑄造,直到1799年——卡里姆·贊德死後約二十年。在同樣的幾十年里,提比里西的銅幣出現三種主題; 基督教,喬治亞,甚至是“俄羅斯帝國”(如刻有雙頭鷹)。通過製作有卡里姆·贊德內容的銀幣,他們可以在伊朗進行貿易,而銅幣僅用於當地使用,反映了埃爾克爾二世對俄羅斯和波斯的政治取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