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稍瓜

地稍瓜

地稍瓜,為直立或斜生草本,多年生中旱生,高15~25cm,果實有白色乳液,密被細柔毛。莖多分枝,細弱,節間甚短。

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條形,長3~5 cm,寬2~5 mm,先端尖,基部稍窄,全緣,兩面均有短毛,下面中脈隆起。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生境分布,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簡介

地稍瓜,生長在田野中。植株長一尺左右,近地開展生長。葉像獨掃葉,但比較細窄、尖硬;又像沙蓬葉,也比較硬,葉子聚集在莖周圍生長。莖葉中開白色的小花。瞢莢果像蓮子大小,兩頭尖;又像鴉嘴,叫地稍瓜,味甘。
救飢:在它的瞢莢果幼嫩時,摘取煤後食用,如果它的果皮已變硬,剝取其中的嫩穰生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高15-25厘米,含乳汁。根莖橫生;莖直立或斜升,上部纏繞,多自基部分枝,密生白色柔毛。單葉對生或近對生,線形,長3-6厘米,寬2-5毫米,兩面密生白色柔毛;葉柄短,長約1毫米。聚傘花序傘形狀,葉腋生;花萼5深裂,外面被柔毛;花冠裂片5個,綠白色;副冠杯狀,頂端成5個裂片,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蓇葖果紡錘形,兩端短尖,中部膨大,長5一6厘米,直徑2厘米。

生境分布

地稍瓜適應性很強,具有抗寒、耐熱、耐肥、耐貧瘠、耐旱、耐強光、易管理等特點。地稍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自然生長於林緣、草叢、石坡、砂石灘;在一般的沙土、壤土地、水溝邊、地頭地角、大株作物行間均可種植,在肥沃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良好。在遮蔭條件下,植株生長旺盛,葉色青綠,果實脆嫩。
分布於東北、華北內蒙古江蘇、陝西、甘肅、新疆、蒙古、俄羅斯等地。甘肅是地稍瓜的主產地之一。主要分布於祁連山區海拔1700—2200米的林緣、草叢、石坡、砂石灘。

主要價值

地稍瓜藥食兩用,以全草及果實入藥,通乳,主治體虛、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營養全面,生長旺盛,病蟲害較少,因此被視作綠色食品和營養蔬菜,自古就有生食的習慣,也有洗乾淨涼拌食之,味道更加可口,深受當地居民的青睞。
藥用價值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補肺氣,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主治用法:氣血虧虛,腦神經衰弱,咽喉腫痛。用量:三錢~二兩。
附方:
1、氣血雙虛:地稍瓜草一兩, 黃芪二兩,水煎服。
2、腦神經衰弱:地稍瓜草二兩,水煎取汁,用藥汁打雞蛋二個, 當茶飲,日服二次。
3、咽喉腫痛:地稍瓜一兩(全草二兩)水煎服,或鮮果嚼服。

栽培技術

溫度影響
實驗設溫度將地稍瓜種子分別在10℃、15℃、20℃、25℃、30℃的恆定溫度條件下,分別在持續光照(黑暗)每個水平設不同處理,每個處理放精選的種子50粒,四次重複,用9*9cm培養皿鋪雙層濾紙進行培養。萌發過程中24小時觀察一次,並做好補水工作,連續觀察15天。然後通過計算種子發芽率來分析各因子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所用設備為RXZ智慧型型人工氣候箱、KH型電熱恆溫培養箱。
水分含量
稱取70g經高溫消毒後的沙土放入培養皿中,隨後分別加3.68ml、7.78ml、12.35ml、17.50ml、23.33ml、蒸餾水,注意加水要均勻,使沙土含水量分別為5%、10%、15%、20%、25%、,5個處理,重複4次,每個處理放50粒種子,播深1cm。(將培養皿在25℃,黑暗條件下培養),每天補充所失水分(解釋)、觀察和記錄種子發芽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