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塹

地塹

地塹(Graben)是地殼上廣泛發育的一種地質構造,為兩側被高角度斷層圍限﹐中間下降的槽形斷塊構造。僅在一側為斷層所限的斷陷﹐稱為半地塹或箕狀構造。大規模地塹發育的地方,預示著地殼拉伸變薄。地塹常成長條形的斷陷盆地東非大裂谷、我國東部新生代盆地都是典型的地塹構造系。許多重要的有機礦藏均與地塹有關,因此研究地塹有重大實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塹
  • 外文名:Graben
  • 相關學科:地理學、地質學
  • 相對地壘
  • 特點:中間下降的槽形斷塊構造
  • 成因:拉張說
地塹概述,地塹成因,典型地塹,研究價值,理論意義,實用價值,

地塹概述

地殼上有一些規模巨大的狹長斷陷帶,它們受地殼斷裂體系控制,被稱為地塹或裂谷。地塹為兩側被高角度斷層圍限﹐中間下降的槽形斷塊構造,它經常與地壘並排出現,相間排列。地塹常成長條形的斷陷盆地﹐其邊界可以是平直的﹐但更常見的是折線狀邊界﹐一般由多條高角度正斷層聯合而成。大型地塹構造延長可達數百公里。僅在一側為斷層所限的斷陷﹐稱為半地塹或箕狀構造。
地塹

地塹成因

自本世紀初,人們就開始了地塹成因的探討。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了大量的地塹成因模式,拉張說得到普遍承認。地塹大多發育在地殼受拉伸地區。在水平拉張作用下﹐地殼在垂向上減薄﹐在上部形成兩組剖面上共軛的高角度正斷層﹐其間的地塊下降﹐就形成地塹。在兩個傾向相背的斷層中間則形成地壘。關於拉張驅動力,多數學者認為地幔物質上涌導致地殼拉張;也有學者認為區域拉張形成斷陷,之後導致地幔隆起。
地塹

典型地塹

東非大裂谷
奧斯陸地塹
地塹
里奧德蘭格裂谷
薩格奈地塹
汾渭地塹

研究價值

理論意義

隨著海洋地質調查的開展、板塊構造學說的興起和地球物理勘探的深入,已發現了彼此相連的全球地塹系。地塹也是一種重要的活動帶,許多現代火山及淺源地震帶均與之有關。地塹構造的研究,對更好地解決全球大地構造問題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實用價值

研究地塹構造的重大實用價值在於,許多重要的有機礦藏均與地塹有關。調查表明,地塹中的重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金剛石等等。世界油氣儲量的大部分屬於中、新生代盆地,我國已知油氣儲量及產量90%以上均分布在東部第二沉降帶內。深入研究裂陷盆地構造力學機理,對認識油氣生成 、運移、儲集規律,探明更多的油氣資源,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地塹有地下水出露,是湖泊的匯集地和公路的迴避處。
地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