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

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

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發生於1974年7月20日,土耳其軍隊以保護土耳其族居民為藉口,侵入賽普勒斯,並占據了全賽普勒斯36%的領土。

戰爭發生後,大批居住在賽普勒斯北部的希臘賽普勒斯人逃往南方;北部希臘族人口原占北部總人口的80%,戰後,北部希臘族人口迅速下降。與此同時,居住在南方的土耳其族遷往土耳其方控制的北部。1983年,土耳其控制的北賽普勒斯成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賽普勒斯從此分裂,即賽普勒斯共和國控制的南部領土與土耳其族控制的北賽普勒斯。賽普勒斯共和國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北賽普勒斯政權僅得到土耳其一國承認。

基本介紹

  • 名稱: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
  • 地點賽普勒斯
  • 時間:1974年7月20日—8月18日
  • 參戰方:土耳其,賽普勒斯,希臘
  • 結果:土耳其軍事上獲勝
  • 參戰方兵力:土耳其 60,000人
    賽普勒斯,希臘 42,000人
  • 傷亡情況:土耳其 戰死568人
    賽普勒斯 死亡1,273人
    希臘 死亡105人
  • 主要指揮官比倫特·埃傑維特,尼科斯·桑普森,格拉夫科斯·克萊里季斯
  • 所屬洲:歐洲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戰爭結果,

戰爭背景

1571年,賽普勒斯島土耳其占領,之後的307年裡,土耳其族不斷向島上移民,但該島主體民族希臘族也被允許保留其宗教。1878年,英國取得賽普勒斯控制權後,有意識地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希臘族和土耳其族產生矛盾,以防兩族聯合動搖殖民統治。
20世紀50年代,希臘人發動起義,英國殖民者立即成立全部由土耳其族組成的警察部隊予以鎮壓,使得兩族仇恨日漸加深。在英國殖民當局縱容兩族內斗的同時,土耳其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土耳其之所以阻撓賽普勒斯獨立,是因為一旦賽普勒斯獨立,主體民族希臘族必定會占有統治地位。
1959年2月,英國初步同意賽普勒斯獨立,英國、希臘、土耳其三方簽訂《蘇黎世-倫敦協定》,後來希臘、土耳其、賽普勒斯三國又簽訂《聯盟條約》,兩份條約意味著英希土三國確保賽普勒斯的獨立。但事實上,土耳其並不願意看到希臘族在賽普勒斯“一家獨大”,於是派出軍艦前往賽普勒斯,將大批武器交給當地土耳其族。
1960年8月16日,賽普勒斯宣布成立共和國,組成兩族聯合政府,然而兩族矛盾卻有增無減。1963年12月,土耳其政府突然宣布驅逐生活在伊斯坦堡的1.2萬名希臘族人,並將他們的財產沒收。這一訊息立即刺激了賽普勒斯的希臘族人,不滿情緒蔓延開來,希臘族人認為他們不僅在土耳其備受壓制,在賽普勒斯國內也到處遷就土耳其族人,讓他們占有超出人口比例的政府重要職位。不久,兩族因制憲問題發生衝突,根據土耳其情報部門的秘密指示,賽普勒斯土族議員否決所有預算和立法議案,政府陷入癱瘓。希臘族人火冒三丈,他們通過中央政府,解除所有土族部長職務,土族公務員也大多被停職審查。土族為此提出強烈抗議,土耳其政府則聲稱希臘是這場紛爭的幕後黑手。
1963年底到1964年初,賽普勒斯的希土兩族械鬥造成193名土族人和133名希族人遇難,250多人失蹤。英國《每日電訊報》則添油加醋地把這場衝突稱為“種族清洗”,妄圖煽動更大的暴亂。賽普勒斯總統馬卡里奧斯發出和解呼籲,但沒有一方願意理睬。與此同時,土耳其陸軍派出特遣部隊,控制賽普勒斯首府尼科西亞到海港凱里尼亞的戰略要道,這條通道在歷史上被稱為賽普勒斯的“生命線”。自此,從1963年12月到1974年,土耳其軍隊發起全面入侵,賽普勒斯的希族人根本無法正常使用這條通道。
1964年6月5日,美國總統在給土耳其政府的一封信件中警告,美國反對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土耳其才被迫允許希族人在聯合國維和人員陪伴下通過這條要道。
1967年希臘軍政府通過軍事政變上台,遭到全歐洲譴責,但美國卻支持希臘軍政府的“反共努力”。
1974年春,賽普勒斯情報部門發現希族準軍事組織——賽普勒斯全國戰士組織正策劃推翻馬卡里奧斯總統,他們還得到希臘軍政府的暗中支持。1974年7月2日,馬卡里奧斯總統寫信給希臘總統費宗·吉斯吉斯將軍,抱怨希臘試圖在賽普勒斯策動軍事政變。然而,希臘軍政府的答覆卻是加快政變步伐。
7月15日,賽普勒斯國民警衛隊在希族軍官指揮下突然炮轟總統府,馬卡里奧斯總統護送一隊參觀總統府的學生離開後,自己乘計程車逃到賽普勒斯南部的帕福斯,那裡有英國空軍基地。隨後,他乘上一架英國飛機前往紐約,向聯合國控訴希臘軍政府的暴行。與此同時,政變軍人扶植贊同希塞兩國合併的尼科斯·桑普森就任臨時總統。

戰爭過程

賽普勒斯政變使土耳其獲得了“口實”,迅速制定了“阿提拉1號”作戰計畫。7月20日拂曉,大批土耳其部隊突然在賽普勒斯北部港口城市凱里尼亞以西8公里處登入,土耳其宣稱此舉是為了“保護”賽普勒斯土族人的安全。土耳其入侵部隊包括“恰克馬克”特別攻擊旅、第6兩棲步兵團、第50步兵團和第39師坦克營,裝備有12輛M47坦克、20輛M113式裝甲輸送車和12門105毫米口徑榴彈炮。
為了趕走入侵的土耳其軍隊,賽普勒斯國民警衛隊先派出第251步兵營的2個連和第23坦克營的1個排(5輛T-34坦克)前去攔截。塞軍起初打掉土軍2個無後坐力炮陣地,但土軍的M113裝甲車和步兵密切協同,擊毀2輛塞軍T-34坦克,使塞軍的努力付諸東流。
再看塞軍其他部隊,第306、326步兵營反應遲緩,而第281步兵營和第286機械化步兵營從尼科西亞馳援凱里尼亞途中遭到土耳其戰機空襲,第286營營長陣亡。
面對危局,塞軍緊急從莫爾富再派出第316步兵營,沿途排除土族人設定的路障,與第286營殘部會師後抵達凱里尼亞城。為統一指揮,塞軍參謀長康斯坦丁·波法斯也在7月20日夜裡趕到凱里尼亞,他迅速指揮3個不滿編的步兵營向土軍發起夜襲,擊斃土軍第50步兵團團長,但土耳其空軍對凱里尼亞進行野蠻轟炸,使土軍的灘頭陣地得以穩固。7月22日,從梅爾辛港緊急運來的土軍援兵在凱里尼亞登入,這支由坦克連和機械化步兵連組成的部隊在當天中午11時向凱里尼亞發起總攻,依靠優勢兵力衝破塞軍防線,到下午便控制了凱里尼亞全城,數千名希族人逃離家園。
凱里尼亞城陷落的第二天,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土塞雙方就地停火。就在同一天,希臘軍政府也因干預賽普勒斯危機不利而倒台,流亡的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回國出任總理。令人遺憾的是,土軍不顧聯合國的停戰令,繼續擴大戰果。當時有一支950人的希臘部隊正駐紮在賽普勒斯首都尼科西亞附近,土軍的入侵不可避免地使希臘軍人捲入戰鬥,兩個北約國家打起了“內戰”。
土軍企圖占領尼科西亞國際機場,遭到塞希聯軍頑強抵抗,土軍2輛M47坦克被毀。靠著希臘駐軍的支撐,土軍一直未能完全占領尼科西亞,希軍也為此付出88人陣亡、148人負傷、83人失蹤的代價。
7月25日至30日,各方在瑞士日內瓦進行了第一輪和平會談,但會談未有實質成果。8月14日,進行了第二輪和平會談,土耳其要求賽普勒斯政府接受聯邦制的解決方案,並實施族群遷移。賽普勒斯代總統格拉夫科斯·克萊里季斯要求三至四天的時間,以便與雅典方面協商。土耳其方拒絕了這一要求。
由於北約未能有效制裁土耳其,希臘一氣之下退出北約框架內的軍事指揮體系。儘管各國均呼籲土塞雙方停火,但土軍照樣攻城略地。26日,土軍攻占聖塞奧佐羅斯。27日塞軍奪回這個重要據點。28日土軍又將塞軍趕走。聖塞奧佐羅斯變成了一台“絞肉機”。
到8月初,土軍在塞島上的兵力已達2個師(第28師和第39師),外加數個特戰旅,總計4萬餘人、坦克200餘輛。8月8日,土軍占領拉皮索斯,隨后土耳其將領制定“阿提拉2號”作戰計畫,打算消滅塞軍有生力量,占領法馬古斯塔(今阿莫霍斯托斯)、莫爾富和尼科西亞北部。8月14日,“阿提拉2號”戰役正式啟動,塞軍被徹底擊潰,莫爾富和萊夫卡盡落敵手。
聯合國對土軍擅自越過停火線極為憤怒,要求土耳其予以澄清,但土耳其竟以“不清楚前線指揮官具體行動”為由推卸責任。8月15日,法馬古斯塔的塞軍投降。而在尼科西亞北部,由於塞希軍人殊死抵抗,土軍只推進了100米。
通過“阿提拉2號”攻勢,土軍占領賽普勒斯38%的土地,分裂目的已然達到。於是,時任土耳其總理的比倫特·埃傑維特表示接受停火提議,土耳其軍隊實際掌控的戰線也就成了事實上的“邊界”。

戰爭結果

1975年2月13日,由土耳其控制的賽普勒斯北部單方面成立“賽普勒斯土族邦”,聯合國安理會第367號決議對這個“土族邦”不予承認。1983年11月,該邦改名為“北賽普勒斯土耳其斯坦共和國”,不過只有土耳其承認這個“國家”。為確保土族在賽普勒斯北部成為主體民族,土軍將占領區內超過16萬的希族人驅逐出家園,後來歐洲人權法院曾多次控告土耳其“種族清洗”,但至今沒有任何效果。
通過“阿提拉2號”攻勢,大批希臘族賽普勒斯人成為難民。賽普勒斯估計人數大約在20萬人,其他來源則稱人數約140,000到160,000。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被土耳其軍隊強制驅離家園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