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刺繡

土族民間刺繡是青海最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其刺繡品與土族鄉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服飾刺繡有衣領、衣袖、繡花口袋、圍肚、大腰帶、襪跟、繡鞋等;生活用品有繡花枕頭、錢搭、菸袋、針扎、香包等;宗教方面有刺繡、堆繡佛像及喇嘛頭飾、用具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族刺繡
  • 性質:手工藝品
  • 發源名族:土族
  • 分類:服飾刺繡、生活刺繡
簡介,花樣,歷史,

簡介

土族是個能歌善舞、酷愛美的民族。在土族服飾文化中,最引人注目、最美麗的算是土族花袖衫。這是土族女人的傳統服飾,土族語稱作“秀蘇”,是一種用紅黃藍白黑紫綠等七種色料的布或絲綢製作成套袖,縫於長衫上。由於土族女人喜歡穿五顏六色的花袖衫,所以,人們習慣稱她們為“穿彩虹衣衫的人”,土族之鄉也因此而得名“彩虹之鄉”。
這些花袖衫是土族刺繡,尤其是盤繡技藝最集中的反映。盤繡的操作方法為一針兩線,一根線盤,一根線訂,特點是針法細膩,用面料、選絲線的顏色搭配講究,結實厚密、耐於保存,圖案主要有石榴、五瓣梅、太極圖等,蘊涵著家庭興旺、幸福長久等吉祥含義,有著千餘年的歷史。

花樣

土族刺繡之所以自成一體,與其民族宗教、文化、習俗是分不開的。所以,土族姑娘從8、9歲就開始習練刺繡技藝,直到出嫁年齡乃至終生以刺繡為榮。土族刺繡的內容非常豐富,胸襟上繡有“轉魁子”、“五瓣梅”、“太極圖”等具有宗教色彩;饒有民間情趣的花圍肚上繡有“孔雀戲牡丹”、“石榴花”、“寒雀探梅”、“獅子滾繡球”等傳統文化;五顏六色的繡片、針扎、香包上,繡有仙桃、牡丹、佛手等吉祥、祝福圖案。常用的針法有三種:平針、摻針、插針。平針以“平塗式”的色彩效果,使畫面整體均勻、平穩;摻針以“暈染式”將畫面顏色深淺過度自然,有光澤,質感強;插針以“點綴式”使畫面局部華麗、活躍。不同針法又延伸出獨特的盤繡、拉繡、掛繡。盤繡是將數根絲線搓成細繩,用繩線盤繡出圖案,有立體感,多用於大腰帶、錢搭;拉繡是將絲線繡出編織效果,一般用於彩帶、花鞋、菸袋等;掛繡是用色線繡成彩條,裝飾吊帶之用;堆繡是將棉絮充入主體圖案布裡層,形成起伏不一的浮雕效果。如今的土族繡品已走向市場,成為特色濃郁的旅遊紀念品。
土族刺繡樣式土族刺繡樣式
盤繡用料考究,加工精細,以黑色純棉布做底料,再選面料貼上。盤繡是絲線繡,有紅、黃、綠、藍、桂紅、紫、白等七色繡線,繡時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協調,鮮艷奪目。
盤繡的針法十分獨特,操針時同時配兩根色彩相同的線,一作盤線,一作縫線。盤繡不用棚架,直接用雙手操作,繡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針,作盤線的那根線掛在右胸,作縫線的那根線穿在針眼上。上針盤,下針縫,一針二線,雖費工費料,但成品厚實華麗,經久耐用。盤繡的圖案構思巧妙,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包括太極圖、五瓣梅、神仙魁子、雲紋、菱形、雀兒頭、富貴不斷頭、人物、佛像等幾十種樣式。
盤繡的圖案構思巧妙,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包括法輪(土語稱為"擴日洛")、太極圖、五瓣梅、神仙魁子、雲紋、菱形、雀兒頭、富貴不斷頭、人物、佛像等幾十種樣式。最常見的圖案有"八寶"、"雲氣"、"太極圖"、"富貴不斷頭"、"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石榴花"以及十二生肖等。運針細密均勻,圖案緊湊大方、生動形象、疏密得當、融疊自然、色澤鮮明流暢、平整幹練,十分優美。每件繡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一千多年來,盤繡以母女相傳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間傳承。土族盤繡一直傳承至今,其文化與藝術的價值不可低估。土族盤繡色彩繽紛,圖案逼真,在形、色、質、意等方面體現出本民族的審美態度和價值判斷,為民族學、美學等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材料。2006年,土族盤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

土族的刺繡針法以盤繡和平繡為主。土族人民的刺繡藝術明顯地表現在對服飾的精心裝飾方面。
據考古發現,在青海省都蘭縣發掘出的土族先祖吐谷渾墓葬中就有類似盤繡的刺繡品,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紀左右,盤繡工藝已經發軔。土族盤繡在一千多年的傳承中,形成了民俗學、美學等多種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