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古代北方地區部落)

土方(古代北方地區部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土方是指挖土、填土、運輸的工作量,通常都用立方米計算,有時也簡稱土方。也指民間流行的藥方。也是古部族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方
  • 外文名:earthwork
  • 拼音:tǔ fāng
古部族名,史料記載,

古部族名

屢見於甲骨文。《詩·商頌·長發》:“洪水芒芒, 禹敷下土方 ,外大國是疆。”
土方在唐虞夏商時期活動在我國包括山西、陝西一直到內蒙古以北地區的古老遊牧民族之一。今天我們稱土方是一個族是廣義性的稱謂,因為從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這一族稱所代表的群體,大概還只是處於一個部落群的階段,其文明程度和經濟水平還遠遠落後於當時的商族。
土方是殷代北方距離商王畿較近的一個部族,屢屢侵奪商地居民,曾進入商東部劫掠兩個居民居住地,武丁在征伐工方的時候,用兩三年時間消滅了土方,土方之地也成為商朝領土。
商王武丁每次征伐土方都全力以赴,出兵最少也是“登人三千呼伐土方,”出兵最多達“共人五千伐土方。”這些戰鬥大多是由武丁親自率領和指揮的,隨從征伐的武將叫沚。結果,土方的首領被殺,土方人民歸順了商王朝,土方地區成為商的北土。土方被滅後,武丁經常到這裡視察,卜辭上叫做“王省土方。”

史料記載

有關土方的史料記載,最早當屬甲骨文。而記錄土方與夏(漢)族的關係,則可上溯到夏禹時期。《詩經》中就有“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記載,它將土方與治理洪水的大禹聯繫在了一起。《楚辭·天問》中也寫道:“禹降省下土方”,說明大禹與土方之間在當時確實有過關係。
商與土方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更為密切了。在甲骨文中,除了有 “王省土方”、“伐土方”、“征土方”等多處戰爭記錄外,同時還有“貞卜土方貝與不貝”的記述,也就是關於殷商與土方之間進行實物交易的記載。(“貝”在當時既是一種珍貴的裝飾品,同時也可以充當交換過程中的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貨幣)。
郭沫若曾根據甲骨文中有關土方的記載,認為土方在殷商時期是與商族發生關係最多、戰爭也最頻繁的一個民族。他推斷說:“土方距殷京(今河南安陽)約十二三日之路程,每日平均行程八十里計,已在千里之下,則土方之地望在今山西之北部。”
據考證朔州境內活動的東邊主要是土方,北邊主要是鬼方。《中國民族概論》記述:“從商代起,‘戎’、‘狄’(翟)的成為我國北部和西北地區部落的代表。”土方和鬼方自然屬於戎狄的範圍。這些戎狄方國經常騷擾掠奪中原。商朝為鞏固統治,長期與之鬥爭,商王武丁時征服了土方和鬼方。據史載武丁時征服的方國部落有40多個,其中北方的土方和鬼方是主要征討對象,《易》卷六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商朝屬國周部族首領季曾經商王同意,遠征並大敗鬼方。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又據殷墟卜辭可知,鬼方酋長自武丁時就參與商朝的祭祀、征伐、擄掠羌人等活動,說明當時強大的鬼方已被商人征服,成為商王朝控制的方國。而土方經武丁時出兵討伐後,卜辭中很少見到其活動的記述,土方人不是歸降了商王朝,就是被趕走了。商王武丁、武乙時征討鬼方、土方的結果,是大大開拓了商朝北方疆土,囊括了今朔州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