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沼澤化

土地沼澤化,由於興修水利、不合理灌溉、採礦活動引起土地退化的一種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地沼澤化
  • 主要形成:排水不暢地帶
原因,分類,

原因

主要形成於排水不暢地帶。與地質、地貌、氣候、水源和植被等自然因素有關,更受盲目開墾、用水不當、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影響。土地沼澤化的產生機理多樣。

分類

①水利工程造成的沼澤化。流域內的地表河水與地下水常有密切的水力聯繫,水利工程的建設造成河流水文條件改變,也影響地下水位,使土地出現鹽鹼化和沼澤化。
②調水工程造成的沼澤化。岩土體的含水量是影響其工程地質特徵最敏感的指標之一。當渠水補給地下水而使地下水位抬高至臨界深度以上時,如果氣候條件適宜,便會產生鹽漬化,而原本就在臨界深度以上的地下水位將因渠水補給進一步抬高,鹽漬化加劇,導致沼澤化。
③採礦活動造成的沼澤化。隨著礦井開採深度的增加,人為采動將造成農田大面積下沉,形成負地形,負地形積水會導致農田沼澤化。
④農田引水灌溉引起的農田沼澤化。農田引水灌溉能打亂自然排水流勢,引起灌區土壤次生鹽鹼化和沼澤化。1965年,中國土壤學家熊毅首次在國內進行井灌井排實驗,取得綜合防治旱澇鹽鹼的顯著效果。井灌井排技術很快在黃淮海平原及北方平原地區得到大規模推廣套用,使大面積鹽鹼化和沼澤化的土地迅速得到改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