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圖說大唐帝國)

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

圖說大唐帝國一般指本詞條

《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內容簡介:解讀最強盛王朝的盛衰,重現“天可汗”的盛世榮耀。《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大唐風雲》講述了從618年李淵開國建唐,到907年朱溫篡唐建梁近300年的歷史。其中包括了唐統一之戰,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武則天稱帝、韋武之亂、“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宦官亂政與藩鎮割據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有助於讀者把握唐朝的歷史脈絡。第二部分《名家論史》精選了8篇歷史名家的學術論文,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再一次全方位解讀大唐王朝。全書縱橫交錯,內容豐富,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生動而立體的大唐王朝。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
  • 作者:陳楠
  • ISBN:7543070405, 9787543070400
  • 類別:歷史
  • 頁數:263頁
  • 定價:30
  •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編輯推薦:印刷在書上的圖片歷史檔案館——歷史看得見,歷史就是這么簡單!國內首套圖解歷史書系——一套令你全面回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王朝盛衰的歷史書;將史書“經、史、子、集”體系同史學理論完美結合,用易懂的文字全方位解讀歷史;每本書收錄數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表格數據,清晰勾勒出各王朝的崛起和消亡歷程。
歷史看得見·帝國風雲系列:圖說大唐帝國

作者簡介

陳楠,1963年生,一直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先後在多所高校歷史系任教。出版有學術專著2部,參與合著各類學術著作7部;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圖書目錄

大唐兩都賦——西都長安·東都洛陽
玄武門之變
安史之亂
鐵甲雄風——大唐帝國的軍隊
序言 大唐盛世今何在
閱讀導航
上篇 史傳篇
第一章 亂世江山,群雄角逐,誰主沉浮——李淵開國建唐
隋末烽煙起(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李淵稱帝(公元617年~公元618年)
大唐旌旗遍四方(公元618年~公元624年)
盛世基石(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第二章 一代明主,千秋賢皇,開創帝都盛象——李世民和他的貞觀之治
兄弟奪嫡(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玄武門之變(公元624年~公元626年)
貞觀之治(公元626年~公元630年)
“天可汗”的成就(公元630年~公元649年)
第三章 狐媚惑主,亂政乾權,終是巾幗不輸鬚眉——一代女皇武則天
李治登基(公元643年~公元649年)
“火山”上的皇帝(公元649年~公元654年)
武則天崛起(公元650年~公元656年)
稱帝之路(公元656年~公元690年)
武氏王朝及其結束(公元690年~公元705年)
第四章 盛世基業,半生英明,卻教天下人負我!——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
韋後亂政(公元705年~公元710年)
唐玄宗繼位(公元710年~公元712年)
開元盛世(公元713年~公元741年)
盛世下的危機(公元742年~公元756年)
安史之亂的爆發(公元755年~公元756年)
叛亂平定(公元756年~公元763年)
第五章 政權支離,社稷荒蕪,可嘆亂世再現——中晚唐的風雨歷程
唐末兩大毒瘤:宦官與(公元757年~公元805年)
改革自救挽狂瀾(公元805年~公元820年)
爭鬥不休的朋黨之爭(公元808年~公元835年)
唐末農民戰爭(公元859年~公元884年)
大唐王朝的覆滅(公元885年~公元907年)
紅顏悲歌——楊貴妃的傳奇人生
千古絕唱——唐代文人與唐詩
四方來朝——唐王朝與中外各族關係
鑒真東渡
唐王朝之珍寶——金銀.陶瓷.玉器.琴具
下篇 名家論史
唐朝的初盛(呂思勉)
從魏晉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情形(呂思勉)
唐朝的分裂和滅亡(呂思勉)
唐宋時代的莊園組織及其成為村落而發展的情況(加藤繁)
附錄隋·唐·五代十國大事年表

序言

盛世今何在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山頂千門次第開,長安回望繡成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古人詩詞中的回望與惆悵,歷史是千年戰場上的金戈鐵馬,歷史是侯門深宮裡的政局風雲、萬千變幻……這樣的歷史,讓人嚮往而陶醉。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歷史都有一種深深的誤解,認為歷史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問,研讀歷史就是與一堆毫無感情的年代符號和深奧難懂的古文字打交道。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歷史事實的羅列與陳述,而沒有注意到歷史背後那些生動的故事。其實,歷史遠比我們想像的有趣得多。
為了讓讀者能夠真正地走進歷史,體會到閱讀歷史的樂趣,我們特地策劃出版了這個系列的叢書。這套圖書以新穎的視角、獨特的形式全面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幾個盛世王朝的興衰榮辱。本書則為大家講述了大唐帝國的風雨歷程,它猶如一幅長長的畫卷,將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故事一幕幕展現在讀者面前。
隋朝末年,隋煬帝的暴政導致天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各路英雄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一時間,“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家盜賊”現於中華大地。隋朝滅亡之後,大家相互征伐,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他就是李淵。李淵本是隋朝貴族,他趁著隋末農民起義的浪潮起兵並很快進軍長安,在關中立穩了腳跟。之後,他的次子李世民與堂侄李孝恭分別平定了山西、河北、洛陽、江南、嶺南等地的割據勢力,使天下重歸一統。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並在不久後登上皇位。他在位期間,任人唯賢、虛懷納諫,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的措施。與此同時,他積極進取,不斷開拓疆土,並在少數民族中贏得很高的聲譽,被尊稱為“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創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個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逝世後,他的兒子李治繼承了皇位。但李治性格軟弱,於是武則天乘勢而起,經過一系列的宮廷政治鬥爭,武則天逐漸掌握了唐王朝的最高權力。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自稱“聖神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后時期,唐朝的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但政局卻十分黑暗,特別是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最終,唐王室的大臣們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一代女皇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幾經波折之後,皇位終於又回到了李家的手裡。公元712年,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繼位,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登基之後,任用賢相,勵精圖治,糾正了武則天時期的一些錯誤,使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了新的發展,開創了大唐王朝的巔峰——“開元盛世”。
然而盛世之下也潛藏著危機,唐玄宗晚年寵幸楊貴妃,荒廢朝政,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這場動亂一直持續了8年才結束,嚴重破壞了北方的經濟,同時也導致邊防空虛,一些少數民族政權紛紛自立,侵占唐王朝的疆土。大唐的盛世景象早已一去不返。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陷入宦官亂政與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之中。儘管後期一些皇帝希望能夠挽救唐王朝衰落的命運,也嘗試著進行改革,但積重難返的唐王朝問題重重,百姓們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黃巢起義後,唐王朝名存實亡,最終滅於朱溫之手。
唐王朝的興衰榮辱已經成為過去,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閱讀歷史最重要的還是“以古鑒今”。歷史的功能在於立足往事以預知未來,這是一種大智慧,也是讀史的最高境界。西方史學家說:“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問答與交流。”我們現在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變革時代,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過去歷史進程中的興盛、衰敗、復興的奧秘,都能給今天的我們帶來啟示。讀史能開闊我們的眼界和胸懷,增加我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信心,為我們前進的道路打開一盞明燈。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精心收錄了四篇歷史名家的學術論文,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讓讀者能更加詳盡地了解大唐帝國的興衰起伏。前三篇文章節選自呂思勉先生的《白話本國史》。其中,《唐朝的初盛》重點講述了唐太宗登基以後的對外關係,包括唐朝和周邊少數民族的征伐過程以及唐朝與日本、朝鮮、南洋諸國的往來。《從魏晉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情形》則重點介紹了唐朝的官制、教育、兵制、刑制、稅制、學術、門閥等七個方面,還特地追溯了各項制度或風氣的歷史淵源。《唐朝的分裂和滅亡》則從藩鎮和宦官兩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最後一篇文章《唐宋時代的莊園組織及其成為村落而發展的情況》的作者是日本學者加藤繁,他在文中詳細闡述了唐宋時代莊園經濟的產生與發展。這些文章,有的從細節處分析,有的進行巨觀總結,皆細緻入微、見解獨到,他們提出的許多問題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呂思勉先生主要生活在民國時期,因此他在文中多採用民國紀元法,為方便讀者查閱,編者已在每個年代後面標註出相應的西元紀年。恐讀者不明,特此提出。
2書中設計了一系列彩色鑑賞插頁,共分為九大主題,可看成是對文章的延伸閱讀。其中有對帝都風貌的精彩描繪,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詳細解讀,也有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每一個專題都經過精心設計,圖文結合,內容豐富而有趣,帶給讀者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3本書創造了一個與文字緊密配合的圖表體系,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體會到審美的愉悅。書中收入二百餘幅精美的圖片,包括人物畫像、文物照片、傳世名畫、行軍地圖等等;另有四十餘個細緻的表格,比如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重要事件的發展過程等。這些圖片和表格能給讀者帶來更直觀、更生動的閱讀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