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外名人·諾貝爾:悲情的和平主義者

圖說中外名人·諾貝爾:悲情的和平主義者

《圖說中外名人·諾貝爾:悲情的和平主義者》為“圖說中外名人”系列之一。《圖說中外名人·諾貝爾:悲情的和平主義者》沿著諾貝爾人生和思想發展的主要脈絡,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諾貝爾,描述了悲情的和平主義者諾貝爾輝煌的一生。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BernhardNobel)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於義大利聖雷莫。他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獎金的創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圖說中外名人•諾貝爾:悲情的和平主義者
  • 出版社:四川巴蜀書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吳定初 黃萍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310088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圖說中外名人·諾貝爾:悲情的和平主義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對引導廣大讀者沿著科學巨匠的足跡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具有重要幫助。

作者簡介

吳定初(1951—),四川樂山人,四川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30年來,在“教育學”領域先後主持部省級研究課題多項,在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在(USA)SocialScienceResearch,NovaSciencePublishers,(CHINA)FrontiersofEducationinChina以及《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餘次,並有多項成果被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哥侖比亞大學,丹麥VIAUniversityCollege以及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校圖書館收藏。近年來曾赴德國、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考察與交流。吳定初教授始終關注基礎教育特別是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尤其注重青少年基本素質的提升,同時主張強化國際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培養“既有中國靈魂又有世界眼光”的新型教師和學生,並多次為丹麥、挪威、捷克、馬來西亞等國同行宣傳中國文化和教育。
黃萍,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澳洲拉籌伯大學雙碩士,長期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推廣和專題研究工作,關注青少年素質尤其是眼界胸襟的培養,在培養“走出去”人才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圖書目錄

炸藥家族
卓越的一家人
工廠主家庭
愛玩火藥
去美國留學
回到俄國
研究炸藥
發明新炸藥
發明雷管
工廠大爆炸
甘油炸藥
可塑炸藥
家族的事業
石油之城——巴庫
飛行炮彈
在法國遭遇挫折
博愛情懷
孝敬雙親
資助窮人
文學愛好者
對宗教的認識
戰爭與和平的困擾
和平的使者
多方面的發明
勞動是我的生命
世界大企業家
最後遺囑
總算葉落歸根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諾貝爾年表

序言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於義大利聖雷莫。他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獎金的創立人。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幹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母親是以發現淋巴管(約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學家O·魯德貝克的後裔。
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十六歲就成為有能力的化學家,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家語言。1850年離開俄國赴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後又赴美國在J·埃里克森(鐵甲艦“蒙尼陀”號的建造者)的指導下工作了四年。返回聖彼得堡後,在他父親的工廠里工作,直到1859年該工廠破產為止。由於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百折不撓的性格。經過長期地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從小體弱多病,但意志頑強,不甘落後。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終生未婚,沒有子女。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科學研究與發明,獲得專利355項。這些發明使諾貝爾在世界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平所發明的炸藥有:猛炸藥、無煙火藥、“巴立斯梯”或稱C89號。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的皇家學會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師學會。1880年獲得瑞典科學勳章和法國大勳章。他在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擁有全世界炸藥製造業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國巴庫油田的產權,積累了巨額財富。
逝世前,諾貝爾立遺囑將約920萬美元的遺產作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萬美元)設立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事業五種獎金(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增設經濟學獎金),獎勵當年在上述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從1901年開始,獎金在每年諾貝爾逝世日12月10日頒發,獎勵那些在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和向科學高峰努力攀登的人。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起,永遠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冊上。
諾貝爾本質上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希望自己發明的破壞性炸藥有助於消滅戰爭,但他對人類和國家的看法是悲觀主義的。
諾貝爾對文學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歌。後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現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捐款十分慷慨。
早年的貧困與憂慮,使得諾貝爾喜愛偏遠的地方和安靜的生活。儘管作為一個炸藥和武器方面的發明家和工業家,他卻厭惡暴力與戰爭,並且是~名忠誠的和平之友。他變成一位從早年起就把整個世界作為自己工作場所的徹底的世界主義者,不僅為人類創造了大量物質文明財富,還為人類留下了艱苦創業、不慕功利、不圖虛名的崇高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