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研究(期刊)

國際法研究(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際法研究》創刊於2006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主辦的原創性國際法專業期刊。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法學網和《國際法研究》 雜誌社官網顯示,《國際法研究》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2人,編輯部有責任編輯6人。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法研究》共出版文獻343篇、總下載139934次、總被引1599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01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26。 據2020年4月1日維普網顯示,《國際法研究》共發文323篇、總被引331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法研究
  • 外文名:Chines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Law
  • 語種:中文
  • 類別:國際法
  •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 編輯單位:《國際法研究》編輯部
  • 創刊時間:2006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10-1216/D
  • 國際刊號:2095-7610
  • 郵發代號:82-243
  • 現任主編:陳澤憲
  •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北街15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學術交流,辦刊成果,出版發行,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文化傳統,辦刊宗旨,投稿指南,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2006年,《國際法研究》集刊創刊,共出版了9卷。
2014年2月26日,國際法研究所在京舉辦《國際法研究》期刊座談會;同年5月,《國際法研究》雙月刊正式創刊;同年12月,該刊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7年11月4日,《國際法研究》編輯部舉辦“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繁榮中國國際法學”研討會。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國際法研究》設有專家學者評南海仲裁案、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法專欄、紀念日內瓦四公約1977年《附加議定書》通過40周年專欄、專題:國家的“回歸”與國際法律秩序的重建、國際人權法專論、專稿:紀念“日內瓦四公約”通過70周年、專論、專欄:國際刑事法院被害人參與問題研究等欄目。
  • 發表內容
該刊內容涉及國際法相關理論、立法、實踐、教學、重要檔案等,所探討問題覆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國際法學科的諸領域。

人員編制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法學網和《國際法研究》 雜誌社官網顯示,《國際法研究》編輯委員會有委員12人,編輯部有責任編輯6人。
職務
名單
委員
戴瑞君、傅攀峰、黃晉蔣小紅李慶明、劉敬東、馬金星、沈涓、孫南翔、孫世彥趙建文朱曉青
責任編輯
曲相霏、李慶明、郝魯怡、李西霞、羅歡欣、何田田
資料來源:

學術交流

2018年4月27日,《國際法研究》編輯部訪問廈門大學法學院。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法研究》共出版文獻343篇。
據2020年4月1日維普網顯示,《國際法研究》共發文323篇。

收錄情況

該刊是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網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4月1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法研究》總下載139934次、總被引1599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01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26。
據2020年4月1日維普網顯示,《國際法研究》總被引331次。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國際法研究》的辦刊宗旨是對國際法領域的法律制度和實踐進行研究,反映中國國內外國際法學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最新動態和重要成果,推動中國國際法學研究的繁榮發展,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理重大國際事務提供智力支持。

投稿指南

  • 投稿範圍
該刊刊載國際法及相關領域的論文、案例評析、書評等學術作品。
  • 投稿要求
(1)該刊反對一稿多投、重複內容多次投稿。
(2)該刊用稿實行匿名評審制度,稿件採用後編輯部會及時與作者聯繫。作者寄出稿件後兩個月未獲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
(3)該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費用。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編委會主任
陳國平、莫紀宏
編委會副主任
編委會名譽主任
主 編
陳澤憲
副主編
柳華文、趙建文
編輯部主任
柳華文
編輯部副主任
李西霞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