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宇航科學院

國際宇航科學院

國際宇航科學院(簡稱:IAA),是非政府性的國際學術組織,由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倡導,於1960年8月16日成立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IAA的宗旨是利用航天技術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社會的發展,由在航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組成,有基礎科學、工程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四大學部。

基本介紹

學院宗旨,學院院士,設立獎項,IAA中國,科學方案,網際網路址,未來活動,國際合作,出版物,宇宙研究,立場檔案,雜誌,

學院宗旨

1、為和平目的而促進航天學的發展;
2、表彰在涉及航天學科技某一分支領域中取得卓著成績的個人;
3、與國家科學院或工程技術科學院合作設立某種方案,使其院士可以藉此對促進航空航天科學的國際努力和合作作出貢獻。

學院院士

宇航科學院共有1136名院士,分屬4個理事部:基礎科學部包括87名院士和182名通訊院士,技術科學部包括367名院士和111個通訊院士,生命科學部包括165名院士和55名通訊院士,社會科學部包括128名院士和36名通訊院士。宇航科學院還有5名榮譽院士。
宇航科學院院士由那些在航天學的某個領域或對空間探索至關重要的某個科學分支中作出卓著貢獻的個人組成。選入宇航科學院,是對某個人的服務和成績記錄的承認,院士均是各國空間和航天活動的先導。新的院士由宇航科學院中的同行先出,正式院士終生當選,通訊院士兩年後有資格轉成正式院士,但五年後退休。成為院士後,須與同仁一道致力於運用航天學的方法和知識造福人類。
2016年
技術科學部通訊院士:
代守侖,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
Jin Qiming,密西根大學牙科學院臨床助理教授;
技術科學部院士:
宋征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十二所副總工程師;
王晉年,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
生命科學部院士:
戴克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
李英賢,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
劉永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責任研究員;
社會科學部通訊院士:
李國平
李壽平,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
社會科學部院士:
田玉龍,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

設立獎項

宇航科學院認有七項獎,由理事會根據頒獎和院士資格評審委員會的頒獎小組委員會的建議為表彰學和技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頒發。這些獎是1961年以來在不同時期設立的。
蒂奧多·馮卡曼獎
這是宇航科學院的主要獎,每年頒獎一次,表彰一生從事於任何科學學科所作出的傑出成績,不受國籍或性別限制。設立該獎是為了紀念享有最高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宇航科學院的創建人和第一任院長。
科學獎
此獎表彰基礎科學、技術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傑出成績,每年頒發一次。理事會根據院部主席通過頒獎和院士資格評審委員會提出的建議頒發此獎。
路易吉·納波利塔諾獎
此獎表彰個人或一些非宇航科學院院士近期(不超過三年)在與空間有關的任何領域中發表的傑出著述,每年頒發一次。理事會根據頒獎小組委員會通過頒獎和院士資格評審委員會提出的建議頒發。

IAA中國

2010年5月3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中國)(IAA Studies Center in China) 掛牌成立,這將為世界各國IAA院士在空間科技與套用中的合作與交流提供一個良好平台,IAA秘書長Jean-Micheal Contant評價說:“這是50年來IAA的工作人員和框架首次擴展到了巴黎以外的地方。”

科學方案

宇航科學院的理事機構是理事會,由主席、前任主席和四名副主席、四名院部主席以及各院部的六名理事組成。副主席是宇航科學院四個常設委員會的主席:科學方案委員會、出版物委員會、頒獎和院士院資格評審委員會以及財務委員會。常設委員會負責就宇航科學院某些具體事物的處理提供政策建議和指導。同法律顧問和秘書長一樣,各協作組織的主席也可出任理事會的職務。理事會每年開兩次或三次會。宇航科學院全體常會每兩年舉行一次。
成立宇航科學院科學委員會(以及專門工作隊和研究小組)是為了集中力量及時審查和平利用空間方面的具體問題。在這些委員會的主持下舉辦的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專家會議,通常都是與其他國際學會和研究院協作就國際性的重要領域展開的相互辯論。通過這些專題討論會和專家會議對於各種事實的界定、分析、評判和不帶偏見的陳述,科學委員會為世界各國領導人決定、發起和實施空間活動提供支助。這些會議的記錄一般都發表,供國際空間界使用。
目前,宇航科學院鼓勵通過30個專門科學委員會、小組委員會和工作組的工作來開展國際科學合作:
空間科學委員會
國際空間政策和計畫委員會
宇宙套用系統小組委員會
合作與競爭工作組
先進推進器工作組
生命科學委員會
空間生理黨和醫學小組委員會
人的因素小組委員會
空間和行星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小組委員會
生物技術和生命支助小組委員會
空間活動和社會委員會
藝術和文學小組委員會
經濟學與空間活動商業化委員會
火箭發射系統經濟學小組委員會
星際空間探索委員會
尋找外星智慧型生物委員會
安全、營救和質量委員會
空間方案質量小組委員會
空間碎片小組委員會
小衛星飛行任務委員會
行星飛行任務小組委員會
開發中國家小行星小組委員會
航天學史委員會
科學和法律聯絡委員會
艙外活動規程和操作委員會
多文種術語資料庫委員會
高級材料科學委員會
月球-火星探索委員會
月球開發小組委員會
火星探索小組委員會
宇航科學院在這30個委員會中設立了一個大型方案,每年從大約30次會議或專題討論會收到2000多份論文,所涉及的題目包括“人在太空”;“低成本行星飛行任務”;“近期現實先進科學空間飛行任務”;“宇航史”;“小衛星用於地球觀測”。1997年3月,宇航科學院的新任院長Michael Yarymovych組織了第一次戰略規劃會議,由法國的航空航天公司主辦,以發起重振宇航科學院各項方案的過程。過去十年當中,宇航科學院編寫了一些立場性檔案,其範圍與宇宙研究相比有限,後者是有宇航科學院所有四個院部的院士和專家參與的綜合性研究。

網際網路址

截至1998年6月,宇航科學院的網址(見下文)的規模相當於2,500打字頁,設計這個網址的初衷是增進宇航科學院院士之間的活動,另外還可增進與各國科學院及其科學組織的交流。該網址還提高了宇航科學院在航天界以外的知名度。“訊息和未來活動”部分每周增補,提供關於宇航科學院未來各項活動的地點、日期和主題事項的資料。
空間出版物部分還有一個關鍵的資料庫中心;有宇航科學院從1995年到1998年約130次不同會議或專題討論會上提出的各種論文一覽表(大約2000題目)。
“徵集論文”部分介紹今後專題討論會的整個方案,例如,關於“低成本行星飛行任務”的第三次宇航科學院國際會議,在第48次國際航天學大會或第32次空間研究委員會科學大會的範圍內舉辦的幾次專題討論會。另外還可以獲得關於討論題目(如何提交論文),關於地點、食宿和登記費,以及關於隨同人員安排的資料。
前不久經過增補的宇航科學院歷史,有50多頁,載列了多篇文章,包括“宇航科學院的歷史作用”、“宇航科學院的構想、誕生和幼年”、“創建組織:結構、方案和活動”、“宇航科學院章程和院士組成的演變過程”、“宇航科學院重組的原因”和“保證宇航科學院的未來”。

未來活動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宇航聯合會第49次大會上計畫舉辦下列專題討論會:
第28次空間活動經濟學專題討論會
第32次航天學史專題討論會
第12次國際空間計畫和政策專題討論會
第12次星際空間探索專題討論會
多語種航天術語專題討論會
第31次安全、營救和質量專題討論會
第18次空間活動和社會專題討論會
第10次尋找外星智慧型生物審查會議
第27次尋找外星智慧型生物審查會議
艙外活動和太空衣專題討論會
小衛星飛行任務專題討論會
高級材料學專題討論會
另外,1999年4月12日至16日將在柏林舉行關於“小衛星用於地球觀測”的宇航科學院會議。
宇航科學院將在第三次聯合國外空會議的框架內主辦或合辦 關於“小衛星為開發中國家服務”、“保護空間環境”(空間碎片)和“國際火星探索”的專題討論會。

國際合作

宇航科學院與各國科學院密切協調,促進跨國界、文化和機構的合作與進步精神,近年來,宇航科學院與下述國家的科學院一道舉辦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聯合會議:瑞典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皇家學會、芬蘭科學院和文學院、印度國家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荷蘭皇家藝術和科學院、加拿大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技術學院、美國醫學研究所、奧地利科學院、以色列科學和人文學院、挪威科學和文學院、中國科學院、都靈科學院、林塞科學院、龐提菲卡爾研究院、澳大利亞科學院和澳大利亞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學院。

出版物

宇宙研究

鑒於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討論空間未來時已包括一些雄心勃勃的多國項目,如建立月球基地和最終在火星上殖民,宇航科學院已著手進行一系列宇宙規劃研究,以便為決策者致力於實現這些方案提供不帶偏見的科學和技術依據。這些經過60個國家1,000名院士審核的多學科宇宙研究,審查了國際合作項目的替代方案及其對有關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可能影響。
國際宇航科學院
《建立國際月球基地的依據》1989年11月,法國巴黎,64頁。
這項研究的結論認為,國際月球基地的開發將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1992-2004年)將側重於月球探索,到2004年最終建造並運營一個載人月球軌道站;第二階段(2005-2010年)將建立起一個月球研究實驗室;第三階段(2011-2025年)將建立起一個主要生產設施;第四階段(2026-2100年)(可能需藉助商界支持)將看到月球基地發展成一個功能齊全的月球殖民地,到21世紀末具有高度的自給自足能力。研究報告在附錄中提出就設立國際月球規劃辦公室簽訂一項諒解備忘錄。
《國際探索火星:一項時機已經成熟的飛行任務》,1993年4月,法國巴黎,133頁。
這項研究報告的結論是,國際空間探索為人類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開拓振奮人心的新的知識疆域。現在,空間探索不再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競賽,而是一項齊心協力的事業。藉助機器人探索器對新的環境下的新世界的發現,增添了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而且還探索了將人類生命擴展到脆弱的地球以外的可能性。太空人對這些地球以外的世界的相繼訪問,將提供把這些夢想變成現實的實實在在的數據。“我們相信,對人類到其他星球上居住的現實的展示,域者反過來說是對人類無法到其他星球上居住的展示,將對21世紀保護我們自己的星球的國際制度的性質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技術上看,火星飛行具有挑戰性,在火星表面上操作也很困難。因此,火星探索綜合方案必須包括機器人飛行任務和載人飛行任務。機器人先驅飛行任務和持續進行的機器人探索將為基礎科學和建立人類活動點收集數據。方案戰略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在無人自動飛行任務和載人飛行任務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研究報告建議在不斷派出機器人飛行任務時側重於派出機器人先驅,以協助選擇建立人類前哨並繼續進行人類科學探索。
火星探索方案的形式,將受為實施這個方案而設立的機構的性質的影響。在這份宇宙研究報告中,宇航科學院力主開展國際合作。儘管目前的火星探索方案已經是國際性的,但為今後的飛行任務應加強合作與協調。通信和運輸技術的進展,把世界更為緊密地連線在一起,因此,需要對人人均可分享的未來的遠景取得協商一致的看法。

立場檔案

宇宙研究報告是由一大批人所作的綜合性工作,而立場檔案則是強調較小範圍重要信息的有限努力。兩者都是通過各種會議逐漸討論擬定,而後經過宇航科學院的院士若干次審查,為人類提供了由60個國家最顯赫的科學家和決策者編寫的有獨到見解的、不帶偏見的和不容質疑的科學和技術參考檔案。
“低費科學衛星飛行任務”,1990年6月,巴黎,23頁。
該立場檔案的結論認為,“低費”科學衛星,雖然其定義並不準確,但肯定會填補主要空間機構重大方案之間的空白;這些衛星從開發到投入使用的間隔時間短;管理和技術實施的規則也同重大方案所採用的規則大不相同。此類衛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增加飛行的頻度,縮短採用新的技術進展的時間。在理想情況下,從開發到投入使用的間隔時間,可以與空間科學的教學周期相吻合。對於許多國家來說,由於預算拮据,唯有這種意義上的“低費”衛星才是可行的。因此,在這些國家的方案和那些有能力把人送入空間並探索其他星球的國家之間,還是有互補性的。
該立場檔案旨在使人們認識到,尋找成本效益較高的方法仍是可能的;它們可以與大型方案開發的方法並存;而且大力建議為實現科學界不勝枚舉的眾多較小的目標而採用這些方法。
“小衛星論辯”,1993年3月,法國巴黎,44頁。
該立場檔案的結論認為,考慮用小衛星飛行任務作為滿足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需要的手段,是有根據的。檔案敦促所有國家的政府和研究機構根據目前自身的技術和經濟能力,為科研、教學和套用目的而研究、實施和支持小衛星方案。工業化國家應當率先收集並傳播資料,而開發中國家則應保證使用並增加這種資料。對於有助於調動空間教育積極性的項目,工業化國家應當給予特別鼓勵,發射系統的運營者則應以合理的條件提供發射機會;地球觀測獲得的原始數據應當為科研和民用而不加區別地提供給所有國家。
“關於軌道碎片的立場檔案”,1993年5月,巴黎,22頁。
該立場檔案的結論認為,空間已成為可供科學使用以及供公共和商業使用的基本資源。然而,由於早先未對人為生成的碎片實行控制,人類的空間活動現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危險。檔案對這個問題給未來空間飛行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表示關注,闡述了採取行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說明了採取行動的方式。
建議立即採取下述行動:不要故意造成太空飛行器的破碎,以免在長期軌道上生成碎片;儘量減少與飛行任務有關的碎片;對所有完成飛行任務後仍留在軌道上的火箭箭體和太空飛行器採取安全措施程式;選擇可保證火箭轉移級迅速衰減的轉移軌道參數;地球靜止衛星壽命結束時改軌;地球靜止衛星使用的單獨的遠地點發動機應當放入棄星軌道;應將用來把地球靜止衛星從地球靜止轉移軌道轉移到地球同步軌道的火箭末級放入棄星軌道,而且至少應放在地球靜止軌道之上300公里處並清除殘餘推進劑。
“關於《發現星外智慧型生物後活動的原則宣言》的立場檔案”,1989年4月,巴黎,2頁。
該宣言已為15個以上的國際組織贊同,可在宇航科學院網址上查到。

雜誌

自成立以來,宇航科學院的一項主要職責是傳播當前關於航天學及有關的科技動態的資料。
《航天學記事》雜誌於1959年問世,月刊,在宇航科學院出版物委員會的主持下,由倫敦Elsevier科學有限公司出版,這本雜誌介紹空間科學和技術的動態,涉及和平地科學探索空間及其造福於人類和進步,以及空基系統和地基系統的構想、設計、研製和操作。除了定期發表特邀論文和學報說明之外,該雜誌還發表國際航天學大會、宇航科學院的“人在太空”專題討論會以及宇航科學院其他專題討論會的記錄選編。
(與Elsevier有限公司合作)宇航科學院每季度出版一份簡訊,發表專題討論會的記錄、技術報告、宇宙規劃研究和新聞發布稿。
建立一個多語種空間術語資料庫,是宇航科學院的一個持續性項目。現在可以用阿拉伯文、比利時文、中文、捷克文、英文、法文、德文、印地文、匈牙利文、日文、波蘭文、羅馬尼亞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提供2,500個與空間有關的術語的辭典。荷蘭文和葡萄牙文辭典也在編擬之中。第一步是出版多語種合訂專門辭彙,現在已經有了個人計算機資料庫(相當於91種雙語辭典)。在宇航科學院網址上的“出版物”部分中可以查到訂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