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被稱為天文界的“奧林匹克”,每三年舉辦一次,是國際天文界最重要的學術和工作會議。中國自1935年加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來,首次參與舉辦此次大會,是中國天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屆時,全球各國約3000名天文學家將來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熱點與發展趨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
  • 來源: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分類:組織機構
  • 關於:天文學
首次舉辦,“天眼”在建,第28屆大會,

首次舉辦

第28屆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於2012年8月20日-31日在北京舉行。

“天眼”在建

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透露,中國正在建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將於2016年9月建成。據介紹,該望遠鏡全稱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其英文縮寫是FAST,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的天然窪坑作為台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鄭曉年介紹,FAST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總投資約為6.67億元。“天眼”FAST誕生後,能更好地閱讀宇宙邊緣信息,探索到宇宙早期演化的秘密。到目前為止,人類觀察到的脈衝星總共才1760多顆,“天眼”FAST正常運行後,一年內有望就能“輕鬆”尋找到700010000顆脈衝星。

第28屆大會

2012年8月21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來自8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名代表,將就天文學領域一系列重要議題展開交流和探討。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
習近平代表胡錦濤主席和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對本屆大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這是1935年加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來,中國首次承辦聯合會大會,大會的召開是國際天文學界的一件盛事,他向與會的世界天文學家和友好人士表示誠摯歡迎。
習近平指出,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對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紀甚至更早,中華民族的先人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國至今仍保存著世界上歷時最長、最完整的天象記錄。90多年前,中國現代天文學開始起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學院建成了完整的現代化天文台站運行體系,繼建成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大視場光譜巡天望遠鏡之後,目前正在建設五百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並在空間天文和南極天文等重要前沿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習近平強調,天文學的發展,是全人類認識宇宙的智慧結晶。天文學的發展歷程,給予我們不少寶貴而深刻的啟示。這主要有:科學技術發展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動力,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進步都與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關,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持續進步和創新。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羅伯特·威廉士在開幕式上致辭,祝賀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成功召開,並對中方為本次大會所作的積極努力表示讚賞。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陳希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上頒發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格魯伯宇宙學獎。我國著名天文學家蘇定強院士在開幕式上作學術報告,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崔向群院士在開幕式上致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