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務市場

國際勞務市場是世界上從事勞務交易的場所。國際勞務市場是整個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勞動力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勞務市場
  • 類別:勞務市場
  • 基本特徵:多側面、多方位、多層次
  • 國家:中國
簡介,概述,基本特徵,發展趨勢,主要勞務市場,

簡介

國際勞務市場經過了50、60年代的孕育與發展,形成了西歐和北美兩大勞務市場。隨著70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陷入滯脹和80年代的緩慢增長,以及中東國家石油收入的劇增和亞洲“四小龍”的興起,國際勞務市場已從只進行普通勞動力流動的西歐和北美兩大市場,發展成為亞太、中東、西歐、北美、拉美和非洲並能提供多種勞動服務形式的多元化市場。

概述

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世界經濟成長緩慢,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加強,使勞務市場上的競爭更趨激烈。目前,隨著多數國家採用調整與發展並重的政策,國際勞務市場呈現出對技術勞務需求增加的態勢,而且國際勞務市場多元化的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強。國際勞務市場與國際商品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是交易的對象不同,商品交易市場交易的對象是有形的,即有形的實物,而勞務市場上交易的標的是無形的,即非物化的活勞動;
其二是交易場所的設定不同,商品交換場所有很多都是固定的,如各類商品交易所以及定期舉辦的展銷會和貿易洽談會等,而勞務市場一般都沒有固定的場所,經常是哪裡有勞務需求,哪裡就是勞務市場。

基本特徵

當代國際勞務合作是主權國家間的經濟協作行為。相互尊重主權、堅持平等互利是開展國際勞務合作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原理。所以在主權國家間進行勞務合作是當代國際勞務合作的根本特徵,也是判斷是否是真正國際勞務合作的主要標誌。從時間上講,當代國際勞務合作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它同歷史上的勞動力國際流動相比,呈現出以下特徵:
第一、當代國際勞務合作,以實現合作雙方自身的經濟目的為動力,即通過雙方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配置、優勢互補,以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具有自主性的國際勞務合作,是建立在國與國之間平等互利基礎上,是派出國勞動力自覺自愿又自主的行為。這種合作對勞務人員本人而言,或者為外出就業謀生,以求生活得更好;或為學到管理技術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或為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等等。而二戰前的勞動力國際流動套著殖民主義枷鎖,流動的目的服從於資本榨取剩餘價值和殖民統治的需要。流動的方向、規模、方式等完全由資本殖民主義者支配和控制,而作為流動主體的勞動力,卻始終處於被強制的服從地位,這是一種建立在殘酷剝削與掠奪基礎上的不平等的勞動力國際流動。
第二、當代國際勞務合作,雙方以短期僱傭或提供勞動力為主。二戰前的勞動力國際流動主要以移民定居為主要形式,如17、18世紀英國到北美的勞動力,被販賣到北美的黑人奴隸,以及19世紀中葉後流落至南洋群島、美洲、大洋洲的中國勞動力等,大部分定居下來。但也有短期滯留的,如17、18世紀,在美國與墨西哥接壤的漫長邊境線上,每逢農忙生產季節,大批墨西哥人跨越邊境到美國農場做臨時工,待農忙季節結束,就自動返回國內。戰後近三、四十年,以移民形式而進行的勞動力國際流動從未停止過,一般是從開發中國家、較已開發國家向已開發國家移民。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國家對外來移民的政策也在變化。例如美國“移民國籍法案”規定,在“配額制度”的前提下,不能象過去那樣讓移民來選擇美國,而是由美國來選擇所需要的移民。其移民政策主要是吸收外國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和專門人才。因此。在美國移民總數中,各種專業人才、科學家、技術人員占了90%。這樣一來,移民定居在許多國家受到很大限制,數額減少。與此同時,由於世界經濟全球化及經濟合作形式的發展,短期滯留提供勞動服務的形式盛行,即勞動者通過辦理有關手續臨時出國數月,一般為2~3年,工作期滿後返回祖國。全世界該部分勞動力總數達4000萬人之多,遠遠超過移民定居者數量,成為當代勞動力國際流動的主要形式。
第三、當代國際勞務合作呈多側面、多方位、多層次。歷史上的勞動力國際流動,伴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和殖民主義擴張,其流向較為單一,基本是從非洲、亞洲和歐洲流向美洲、大洋洲。而當代國際勞務合作已涉足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在跨國公司擴大投資和全球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全球範圍內的人員跨國流動更為頻繁,國際勞務市場需求和規模不斷擴大,勞動力流動的方向也日趨多元化,由過去勞務輸出國向輸入國的單向流動,發展到雙向流動,許多國家既有勞務流出也有流入。勞務合作由低向高與由高向低多種走向並存,呈多層次交叉流動。但在當代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異懸殊的情況下,勞動力人口在國際間的流動,仍然遵循趨利避害、人往高處走的原則,主流由低至高。國際勞務流向的多元化,更有利於人才在更大的範圍內實現優勢互補,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但同時也加劇了國際勞務市場的競爭。

發展趨勢

世界勞務市場是世界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世界經濟資源分布和需求變化所導致的國際間人力資源的流動。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務需求行業也不斷發生變化,信息產業、生物工程、環保工程、計算機軟體和硬體、電信、金融、保險、旅遊業等朝陽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並逐步取代了傳統的建築、紡織、土木工程等產業,另外,醫務人員、律師、教師、農技人員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多,當代國際勞務市場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1、普通勞務需求呈下降趨勢,高技術勞務需求普遍提高
二戰以後,西方已開發國家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復甦和發展,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業已完成,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密集型項目已被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項目所取代。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勞務市場陷入不景氣。實際上國際勞務需求的減少主要是對普通勞務需求的下降,大批被裁減下來的外籍勞務人員主要是從事普通勞務的非熟練工人。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所奉行的保護主義政策主要也是針對普通勞務人員流入的限制,從目前發展趨勢看,這種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變,而智力和技術勞務市場的繁榮發展趨勢是當代世界勞務市場發展的主導力量。由於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全球範圍內各類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短缺的現象更為嚴重。據世界銀行統計,美國引進的外籍勞務60%以上是技術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西德這一比例達到70%,其他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類似的傾向。普通勞務比重下降,技術勞務比重上升,這種趨勢已經和正在促進國際勞務市場結構的變化,逐步形成以高層次勞務為重點的多層次、多行業的勞務市場結構。
2、髒、累、險崗位缺口日趨增加,服務型勞務呈明顯增長之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巨大進步,一方面推動勞務市場向高層次方向發展,同時又帶來了髒、累、險崗位的大量空缺和第三產業服務型勞務的迅速增長。已開發國家和一些比較發達的開發中國家,髒、累、險工作由於無人問津,而呈現供給不足現象,只好僱傭外籍勞務去填補,如清潔工、搬運工、礦工、漁工、鋼鐵廠和化工廠的一些工種等等。
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同時,已開發國家和比較發達的開發中國家的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服務業國民生產總值和就業人口中的比重日益上升,服務業勞務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例如,社區及公共事務服務行業在很多國家存在短缺,韓國短缺50%公共運輸服務人員,英國和香港缺乏家政服務人員、廚師等等。另外,在金融、保險、廣告、旅遊和諮詢服務等行業也存在著一定的勞務需求。因此,今後外籍勞務在服務業中的就業範圍將越來越廣,就業率也將越來越高。
3、人口自然增長緩慢,老齡化嚴重,導致已開發國家勞動力短缺
全球經濟和人口發展不平衡性決定了勞動力的流向呈不平衡發展的態勢。像美國、歐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一方面經濟規模巨大,對勞務的需求強勁;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緩慢,老齡化嚴重,使得勞動力供不應求的狀況得不到改善。據統計,1987年美國16~24歲就業人數為2340萬,到上世紀末降至2000萬。歐共體12國的人口1993年為3.21億,估計2025年降至3.15億,但65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將由4310萬增至6410 萬,其他國家如日本、澳大利亞和東歐各國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類似的情況。今後隨著一些已開發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為老人服務的醫療保健事業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外籍保姆、醫生和護士在這方面的就業機會也將越來越多,如美國2003年的護士空缺達到15%,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極其所屬醫院僱傭了將近10 萬名外籍醫護人員。
4、對外籍勞務特別是智力型和技術勞務的限制將逐漸趨於鬆動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普遍存在著普通勞工尤其是智力型和技術型勞務短缺的狀況。西方已開發國家和比較發達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許多社會地位底、工資少、耗體力的工作常常無人問津,歐盟有300萬人,美國有近千萬人,他們專門在那裡拾遺補缺,從事當地人不願做的工作。已開發國家和東歐、獨立國協國家人口下降和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加劇了勞動力短缺同發展經濟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專業技術性勞務的短缺更為突出。同時由於國內勞動成本的不斷上升又影響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這種壓力下,一些國家和地區不得不放寬移民管制,2004年初,美國總統宣布推動移民政策法案改革,意欲逐步開放勞工市場,為有意到美工作的外國勞工提供臨時、短期的就業機會。這項法案如獲國會通過,將給目前在美的近千萬非法移民3年臨時工作和居留許可。日本政府多年來,通過 “研修生”方式變相擴大了對外籍勞務的吸收,2003年,日本僱傭外國勞工27.4萬,比往年增加4.6萬,其中熟練工4.4萬,技能實習生5萬,日本要保持經濟長期穩定,每年需補充60萬勞力,因此開放勞務市場只是個時間和方式問題。西班牙政府一直對勞工輸入實行配額政策,但為吸收更多的外籍勞務人才, 2004年的配額已增加到5.2萬,預計在有效控制非法移民潮後,西班牙的勞工配額將大幅度增加,每年會超過25萬。另外,東南亞一些新興的工業國家和地區在經濟高速增長中出現結構性勞務短缺的情況下,也相繼放鬆了對外籍人員入境的限制。
總的說來,儘管目前國際勞務市場還存在對外籍勞務這樣或那樣的限制,對勞務的工種需求不盡相同,發展的潛力各不一樣,勞務競爭十分激烈,但國際勞務市場的總體趨勢仍在繼續穩定地發展,前景廣闊。

主要勞務市場

(一)亞洲勞務市場
亞洲地區持續快速增長的經濟狀況,導致了其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亞洲勞務市場成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在國際勞務市場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也是中國勞務輸出的最主要的市場。亞洲勞務市場包括中東勞務市場和東亞、東南亞勞務市場.中東勞務市場的發展主要得益於本地區所蘊藏的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卡達等產油國家是中東地區集中全球勞務最主要的市場。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經歷了兩次大幅度提價,使得中東產油國獲得了巨額的石油美元收入。為了將這些資金用於本國的經濟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發展本國的國民經濟,人口稀少、勞動力不足的產油國家開始從本地區其他非產油國家招募勞務,後來又吸引了東南亞大批勞務進入中東市場,中國也於1979年以承包工程的形式向該地區輸出勞務。此後的兩伊戰爭影響了中東勞務市場的發展。產油國經濟低迷,勞務市場也隨之萎縮,許多外籍勞務撤回了本國。近年來,隨著世界石油價格的攀升,中東勞務市場又開始復甦。東亞、東南亞地區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台灣、泰國和韓國等主要的勞務市場。這些國家或地區曾是向中東勞務市場輸出勞務的生力軍,同時他們也吸引了大批其它國家的勞務人員進入本國。東亞、東南亞勞務市場的興起主要取決於這些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所造成的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其大規模輸入的多是一些初級勞動力。各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勞務,又都制定了各自的政策法規,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外籍勞工的大規模進入。隨著這些國家市場對高級勞務人員的需求有所上升,有更多高素質的外籍勞務開始進入東亞、東南亞勞務市場。
(二)西歐勞務市場
西歐勞務市場的空前發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是最具悠久歷史的國際勞務市場。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西歐已開發國家的工農業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這些國家是西歐勞務市場中吸收勞務最多的國家。由於整體生活水平較高,當地的人們不願從事一些髒累險的工種,因此造成勞動力的缺乏。在西歐國家幾乎各行各業都面臨勞動力短缺的狀況,尤其是在條件差的行業和邊遠地區,就越是存在對外籍勞務的需求。隨著西歐國家工業結構的調整,本國勞動力大都轉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新興行業,外籍勞工的就業範圍自然就局限在那些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髒、差的工種以及條件差的邊遠地區。這種情況下,外籍勞務不會妨礙本國工人的就業,這也是西歐各國將外籍勞務的就業限制在較低級工種的目的所在,從而抑制外籍勞務擠占本國勞務市場。另外,一些專業性強、當地工人無法勝任的工作也必須通過招募外籍勞務來完成。
(三)北美勞務市場
北美勞務市場由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已開發國家的勞務市場所組成。北美地區歷史上就是吸收外來移民最多的地區,尤其是美國,大部分人都是當年移民的後裔。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勞務市場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70年代以來美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隨著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轉化,高科技產業部門對高層次勞務人員顯示出更高的需求,很多企業對雇員的教育程度要求較高,而大量美國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尤其是黑人和拉美人的輟學率提高,導致有些崗位招不到合適的人選。由於服務業的不斷發展,服務行業的就業機會也在大量增加。另外,美國經濟發達,社會福利較高,一些條件差的體力勞動很多美國人不願從事,他們寧願靠領取失業救濟金為生。這些都造成了美國經濟中結構性的勞動力短缺現象。美國對外來勞務的需求保證了整個北美市場的活躍與繁榮,加拿大甚為寬鬆的移民政策也為北美勞務市場注入了活力。與西歐勞務市場的外籍勞工只從事一些層次較低的工作不同,在北美勞務市場,除了那些從事髒、累、險、差的體力勞動的部門外,一些高科技產業部門,如半導體、生物工程、計算機、人工智慧及航天部門等,都遍布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勞務人員。不少來自開發中國家的科學家、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等都活躍在美國經濟的各個行業,並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非洲勞務市場
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其所擁有的自然環境資源決定了非洲勞務市場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較大的發展。首先,非洲地區經濟基礎較差,儘管非洲各國也都採用了一些能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政策,但是由於資金的缺乏,支付信譽較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洲勞務市場的發展。其次,除了奈及利亞、喀麥隆、加彭、安哥拉及剛果等少數幾個產油國家以外,大部分非洲國家都缺乏良好的投資環境,他們要么處於氣候炎熱的熱帶地區,要么就是茫茫無際的沙漠地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