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兵團

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兵團

第十二兵團是中華民國國軍王牌兵團之一,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胡璉吳紹周。該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全兵團戰鬥力強大,堪稱華中剿總乃至關內國軍主力之主力。

該兵團成立之初,就存在強烈的人事糾紛,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該兵團最後的命運。最後大部覆滅於淮海戰場,一部分突圍成功。後由副司令胡璉重建,參與並獲勝金門戰役

基本介紹

  • 部隊番號:中華民國國軍第十二兵團
  • 下轄部隊:第18軍,第10軍,第14軍,第85軍
  • 兵團主官:黃維,胡璉,吳紹周
  • 兵團編制:12萬人
  • 參與戰役:雙堆集戰役,金門戰役
組建第十二兵團,背景,兵團司令之爭,部隊編制,馳援徐州,占領宿縣,澮河戰役,固鎮轉移,雙堆集戰役,雙堆集被圍,突圍失敗,固守待援,胡璉空降,大王莊血戰,23師投誠,毒氣彈突圍計畫,14軍覆滅,尖谷堆爭奪,12兵團覆滅,突圍主官,重建第12兵團,收容突圍人員,江西徵兵,金門戰役,部隊編制,

組建第十二兵團

背景

1948年8月初,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商討關於重點防禦及確保華中曾有所規劃和準備的部署問題。由於力量愈加強大的解放軍在戰場上不斷整軍整師地殲滅國軍,以至於國民黨部隊不敢一兩個軍單獨與解放軍接觸。國民政府國防部遂就現有部隊加以調整編配,組成若干兵團,以準備即將來臨的防禦戰。
第十二兵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組建而成的,它是國民黨主力兵團之一。據黃維《第十二兵團被殲紀要》所載,該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十八軍(兵團骨幹部隊,軍長楊伯濤)、第十軍(所轄整編第三師被殲後,交由整編第十八軍胡璉重新成立整編第三師,該師悉由第十八軍的建制部隊和官兵撥編調整而成,軍長覃道善)、第十四軍(該軍前任軍長羅廣文陳誠系分子,曾任第十八軍第十八師師長,並曾一度任第十八軍軍長。羅廣文後因未能出任第十二兵團司令一職,遂以四川新兵訓練司令而去職,繼任軍長為熊綬春)、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及其部隊均系湯恩伯系,而吳此時的主要靠山是何應欽)。

兵團司令之爭

翻閱相關史料,不難看出,黃維這個司令當得卻頗具戲劇性:以整編第十八軍為骨幹部隊組建的第十二兵團,就算不讓軍長鬍璉來當兵團司令,也應該由比胡璉早當六個月第十八軍軍長的羅廣文來出任。其實,蔣介石這么做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兵團司令之所以由黃維來擔任,這是陳誠對付何應欽、白崇禧刁難的不得已之計。因為蔣介石曾為兵團司令人選的問題特意派林蔚去徵詢在上海養病的陳誠,陳誠本想讓其嫡系愛將胡璉出任,但林蔚從中斡旋道:"胡璉當司令,下面的羅廣文肯定不服,上面的白崇禧也不理睬他,到時候兩頭受氣,很難把事情做好。"權衡之後,陳誠遂舉薦另一嫡系愛將黃維;其次,因為整編第十八軍在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指揮之下,一方面,第十八軍所屬部隊是華中的主力部隊之一,白對胡也想拉攏;另一方面,白對陳誠及其嫡系第十八軍向來有成見,對胡璉屢有攻擊。國防部長何應欽因與陳誠是老對頭,自然對胡璉不滿。加上何應欽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於是,他聯合"小諸葛"白崇禧準備共同保舉後來投靠他的羅廣文出任。但最終因顧祝同的一句"老頭子都親自找黃維談過話了,你們還爭什麼"而作罷。
祖籍江西的黃埔第一期畢業生黃維,在出任十二兵團司令官之前正在新制軍官學校擔任校長併兼任陸軍第三訓練處處長。據黃維下屬後來回憶,他向來不苟言笑,性格孤傲,是一個較難與下屬相處的人,而且他多年離開作戰部隊,對大兵團作戰已較為生疏。所以,當黃維的私交李良榮提出要出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輔佐他,並要把他的基本部隊整編第二十八師(李良榮兼任師、軍長所帶的部隊)編入第十二兵團時,他滿心歡喜。他親自向蔣介石打報告,獲得應允並以命令的形式發表。但幾天以後,蔣介石卻調李良榮為福建省政府主席,更因整編第二十八師被白崇禧扣住不放,於是國防部又以整編第八十五師師長吳紹周部(即第八十五軍)編入第十二兵團,並由何應欽提出,以吳紹周升任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仍兼任整編第八十五師師長,此舉得到了蔣介石的核准。可是白崇禧又把第八十五軍抓在手裡,並把它編入第三兵團(張淦兵團),還把這個軍派到廣水、應山去了。後來由於黃維的力爭及國防部的堅持,白崇禧才把這個軍"吐"出來。直到第十二兵團已在蒙城和解放軍展開作戰時,第八十五軍才趕到蒙城,歸入兵團建制和參加作戰。
李良榮沒來,黃維在第十二兵團只有葉佩高這個親信。其時,不僅胡璉對其不滿(胡璉曾一怒之下以父親病重為由離開了部隊,回到了老家漢口,一待就是整整三個月,最後還是黃維把他"請"了回來),了解黃維為人的一些高中級軍官也十分灰心,整個部隊中的團結極為不好。作為新任兵團司令官的黃維也深知這裡的利害關係,為此,他特意找了昔日的部下胡璉,告訴他說:"我頂多乾六個月,戰爭一結束,我立馬回軍校教書。"這樣才化解了胡璉心中的疙瘩。

部隊編制

1948年9月—1948年12月第十二兵團序列
1948年9月由第十八軍在漢口擴編成立,約10餘萬人,1948年12月在雙堆集全軍覆沒
司令官:黃維
副司令官:胡璉,吳紹周
參謀長:肖銳
副參謀長:韋鎮福劉文修
第十軍 軍長:覃道善 副軍長:王岳 參謀長:周穆深
第18師 師長:尹俊 副師長:楊煥庭 參謀長:段昌義
第75師 師長:王靖之 副師長:李樹蘭
第114師師長:夏建勣 副師長:孟樹本 參謀長:曾昭鵬
總計9個團的兵力,一色美械裝備
第十四軍 軍長:熊綬春 副軍長:谷炳奎 參謀長:梁岱
第10師 師長:張用斌 副師長:潘琦
第85師 師長:譚本良 副師長:吳宗遠
總計4個團的兵力,一色國械裝備
第十八軍 軍長:胡璉(後由楊伯濤擔任) 副軍長:楊伯濤 參謀長:吳庭璽
第11師 師長:王元直 副師長:張慕賢 參謀長:李惠平
第49師 師長:何竹本 副師長:張定國
第118師師長:尹鐘岳 副師長:李果然 參謀長:路羽飛
總計9個團的兵力,一色美械裝備
第八十五軍 軍長:吳紹周 副軍長:張文心 參謀長:陳振威
第23師 師長:黃子華 副師長:周卓明 參謀長:張均鑄
第110師師長:廖運周 副師長:楊柳營 參謀長:洪爐青
總計6個團的兵力,國、日、美混合裝備
騎兵團 團長:翟連運
第四快速縱隊司令:尹鐘岳(該縱隊配屬18軍118師)
轄2個步兵團,1個坦克營(裝備20餘輛美式15噸輕型坦克,裝甲車10餘輛),1個炮兵營(裝備12門105榴炮),為摩托化部隊

馳援徐州

占領宿縣

黃維率第十二兵團於8日由駐馬店出發,經蒙城、宿縣向徐州靠攏。一周后,到達阜陽。18日,渡過渦河後到達蒙城,遭到解放軍堅決阻擊。為站穩腳跟,黃維決定以蒙城為核心,構築工事,屯積糧彈,看準目標再打下去,前進時先占領前方有利地形,作為新的核心。如此逐次躍進,穩紮穩打。當黃維正在實施他的“核心機動”戰法時,蔣介石突然發來電報:因黃百韜第七兵團在碾莊被圍,令黃維兵團火速向宿縣疾進。黃維只得放棄守蒙城的計畫,下令向北攻擊前進。

澮河戰役

11月23日,黃維為改變孤軍深入的不利態勢,急於渡過澮河與李延年、劉汝明兵團靠攏,在飛機、坦克支援下,分三路向南坪集猛攻。中野4縱頑強防守,鏖戰了整整一天,天黑後才按計畫放棄南坪集,退到徐家橋、朱口、伍家湖一線。這時,中野1縱、2縱、3縱、6縱、11縱、陝南12旅已分別到達郭家集、白沙集、孫町集、曹市集、胡溝集,形成袋狀陣地,只等黃維兵團渡澮河時,就發起向心攻擊,將其分割於澮河兩岸。
而南坪集解放軍的後撤,使黃維錯誤判斷解放軍已無力繼續阻擊,下令立即北渡澮河。11月24日,其先頭部隊已到達忠義集、東平集、楊莊一線,逐漸進入解放軍的袋狀陣地。但他隨即發現兩翼有解放軍主力集結,知道不妙,遂命令已渡過澮河的部隊迅速撤回。當日晚,該兵團又撤回南坪集地區。

固鎮轉移

11月24日,黃維召集各軍、師長商討下一步行動,黃維第12兵團中最有戰鬥力的,也就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軍軍長楊伯濤認為繼續向宿縣前進勢必落入解放軍重圍,他建議乘東南方還沒有發現解放軍主力,立即改變計畫向東南轉進,趕到固鎮與李延年兵團會合。南坪集距固鎮僅八十里,只需急行軍一天就可到達。只要到達固鎮就可立於不敗之地,退可往蚌埠,進可與李延年兵團合兵一處,同樣可以執行攻占宿縣的預定計畫。應該說這一建議在當時是最正確的,但黃維不敢不請示就改變計畫,怕承擔責任而遲遲不能定下決心。直到24日後半夜才下達轉向固鎮的命令。而且這一命令中規定以14軍、85軍掩護10軍、18軍脫離戰鬥,其實這一命令與迅速轉移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馳,因為第10軍和18軍是第12兵團四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兩個軍,根本不用兩個戰鬥力差的軍來掩護,而14軍、85軍原本只要簡單的原地轉向就可迅速轉移, 卻要掩護其他軍還得重新部署,這樣一來浪費了最寶貴的時間,可以說是黃維在指揮上最大的失誤。而當各軍準備完畢卻遲遲沒得到開始行動的命令,原來黃維兵團部的一個傳達命令的機要參謀失蹤,讓黃維足足等了半天。楊伯濤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行動,離開危險之地,被這樣根本算不得什麼的小事耽誤時間,是極大的失策。黃維在決策上的遲緩,主要是他沒有臨機決斷的勇氣和魄力,害怕自行其事而受責。從這一點上講,黃維是缺乏大將之風的,呆板地執行命令,不敢根據戰局變化進行必要改變,在這樣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葬送了他的部隊和決戰的勝利。11月25日十六時,黃維兵團開始向固鎮轉移,但才走了沒幾小時,太陽落山天色暗了下來。由於黃維兵團機械化程度較高,編有大量汽車和坦克,而這一地區又沒有像樣的公路,車輛在夜間難以行動,只得在雙堆集宿營。

雙堆集戰役

雙堆集被圍

就在黃維兵團脫離戰鬥向固鎮轉移時,解放軍立即乘機對雙堆集發起向心攻擊,黃維兵團剛準備宿營,防禦部署尚未形成,就遭到四面猛攻,被打了個猝不及防,11月26日,黃維的第12兵團四個軍和一個快速縱隊被合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不足十公里,南北不到五公里的狹小地域。

突圍失敗

11月26日,黃維兵團雖然被圍,但畢竟是精銳之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一邊迅速構築防禦工事,一邊與南京聯絡,顧祝同指示全力向東攻擊,擊破當面之敵,與李延年兵團會師。根據這一指示,黃維決定於次日集中四個主力師,乘解放軍立足未穩,包圍圈尚未嚴密,齊頭並進向東南突圍。
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報告該師偵察人員已發現當面解放軍的薄弱環節,可以乘隙取得突破。同時建議將齊頭並進改為梯次行動,由110師為先鋒,首先突擊,其他三個師隨後跟進。黃維採納了這一建議。但是黃維不知道的是,廖運周是中共秘密黨員,葬送了黃維的突圍計畫。當廖運周的110師在85軍建制里隨黃維兵團被合圍在雙堆集後,特別是在掌握了黃維的突圍計畫後,他立即派人設法與當面的解放軍中野6縱聯繫,請求乘突圍之際舉行起義。劉伯承、鄧小平批准了他的請求,規定了起義部隊的行進道路和聯絡信號,並指示6縱做好接應起義和阻擊黃維突圍的準備。廖運周得到劉、鄧批准後,考慮到突圍時四個師齊頭並進,110師被夾在中間不利於起義,為確保起義成功,這才向黃維提出了110師為先鋒首先攻擊的建議。
11月27日,廖運周率110師的兩個團(另一個團被85軍留作預備隊)順利通過解放軍的陣地,向指定地點開進。當110師通過後,6縱立即封閉了通道。黃維以為110師突圍成功,命令後續三個師沿110師的路線跟進,不料隨即遭到解放軍預伏火力的迎頭痛擊,儘管有飛機、坦克的支援,仍未能突圍出去。為妥善安置110師的起義官兵,中野對該師的起義保密三天,更使黃維對110師的突圍大惑不解。當得知110師的起義後,第12兵團士氣大挫,軍心動搖。劉峙在回憶錄中認為廖運周的叛變,是黃維兵團失敗的關鍵。
廖運周率部起義後,中野不失時機向黃維兵團猛攻,劉、鄧一度估計可在兩三天裡解決戰鬥,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樂觀,黃維依靠優勢火力,頑強防禦。而中野由於前一時期,先是千里躍進大別山,一路上為行動迅速,將重武器幾乎盡數丟棄;再是為鞏固根據地,又抽調了一些部隊充實到地方部隊。這就導致人員、火力都大為不足。特別是炮兵嚴重不足,當時中野全軍僅有75mm野炮兩門,山炮四十二門,炮彈約兩百發;迫擊炮兩百零七門,炮彈約兩百五十發,每門炮平均只有一發炮彈。憑藉如此少量的炮火根本無法壓制住敵軍火力,因而攻擊難以奏效,無法達到迅速殲滅的目的。而黃維認為,如果就地防禦,勢必被困死,不如乘解放軍包圍圈尚未鞏固之時,繼續組織突圍。因此在被圍的最初幾天,黃維每天以一到三個團不等的兵力,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支援下,不斷向東南突圍。
11月28日,黃維以18軍的三個主力團,在十二輛坦克掩護下,向馬小店強攻。在攻擊前的火力準備中,發射的炮彈多達數千發,將村內的房屋和解放軍的防禦工事幾乎盡數摧毀。但6縱17旅拚死抵抗,付出很大代價終將敵擊退。當天顧祝同乘飛機飛臨雙堆集上空,命令黃維就地固守,站穩腳跟,並儘量擴大占領地區。蔣介石認為黃維兵團完全可以頂得住解放軍的攻擊,所以命令黃維死守待援。第12兵團的軍、師長聽到這一命令,想到黃百韜兵團覆沒的下場,無不相顧失色。

固守待援

11月29日,黃維因連日突圍都未成功,加上蔣介石的命令,決定轉入防禦。兵團部在雙堆集以北的小馬莊,14軍守東面的張圍子、楊四麻子地區,10軍守南面的馬圍子、楊莊地區,85軍守西面的腰周圈、李莊地區,18軍守縱深的平谷堆和尖谷堆,並在雙堆集與金莊之間構築了臨時機場。黃維利用地形開闊,易守難攻的特點,構築了大量地堡、隱蔽部、交通壕,以多道障礙物和三道地堡群組成外圍陣地,以村莊為堅固支撐點,以數百輛汽車裝滿泥土排成一圈,構成縱深的核心陣地。另以七個團組成機動部隊,每天向解放軍陣地實施攻擊,以擴大占領區,搶掠一些食物。

胡璉空降

12月1日,第12兵團副司令胡璉乘飛機在雙堆集的臨時機場降落,胡璉原任12兵團前身整編第18軍軍長,在整編軍恢復兵團番號時,由於蔣介石、白崇禧、陳誠之間的派系矛盾,他沒有順理成章的成為兵團司令,而是由黃維出任司令,他只是擔任副司令,失望之下,便稱病告假。當12兵團陷入重圍後,胡璉拋下名利之爭,趕到雙堆集,與舊日的部屬同赴危難。由於胡璉精明幹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他指揮下打仗總是勝多負少,所以在12兵團,有著較高的威望。他的到來一定程度上激勵了部隊的士氣。
12月7日,黃維命胡璉乘飛機飛往南京,面見蔣介石匯報12兵團的近況,請求增加空投糧彈。臨行前,黃維知道大勢已去叮囑胡璉不必再回雙堆集。胡璉面見蔣介石後,表示12兵團許多軍官戰鬥經驗豐富,對黨國忠心耿耿,如果被解放軍圍殲,即便使解放軍付出數倍代價,也損失了一大批精華幹部,所以建議下令突圍。將介石接受這一建議,命令黃維毅然突圍。胡璉在匯報結束後,又飛回雙堆集協助指揮。

大王莊血戰

第18軍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百戰之師,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而其118師33團更以兇狠著稱,號稱“老虎團”。該團全部是由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自稱“英雄團”,作戰時罕遇對手,堪稱王牌中的王牌。大王莊位於雙堆集的南側,屏護著黃維兵團的核心陣地。黃維把“老虎團”放在大王莊,希望這支“惡虎”能守住雙堆集的南大門。
為殲滅“老虎團”、打開南大門,中野6縱46團和華野7縱57團兩個主力團進攻大王莊,對這個極具戰術價值的小村莊志在必得。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我第一攻擊梯隊的3個營勇猛衝殺,迅速突入大王莊,和“老虎團”殺在了一起。近戰夜戰本是我軍的拿手好戲,但對於屢經惡戰的“老虎團”來說,面對面的廝殺他們也毫不含糊。在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的大王莊內,“老虎團”和我軍展開了逐街逐屋的爭奪戰。機槍、衝鋒鎗、手榴彈、槍榴彈、火箭筒、火焰噴射器以及六○迫擊炮等近戰武器全用上了。雙方的重炮炮彈雨點般地落在這個小村莊裡。人的斷肢殘體連同泥沙石塊—起飛上了天空,空中瀰漫著嗆人的硝煙味和令人作嘔的血腥味、焦糊味。整個大王莊就像狂風惡浪上的一葉小舟,在炮火中顫抖、呻吟。
一場血戰,“老虎團”終於被我攻擊部隊逐出了大王莊。“老虎團”團長惱羞成怒,一邊呼叫炮群封鎖我後續部隊的投入,一邊組織力量進行反撲。一般的部隊三五次衝鋒攻不上去,腿可能就軟了,可這“老虎團”確是名不虛傳。他們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我軍進行搏殺,竟連續發動了15次衝鋒。打到最後,“老虎團”傷亡殆盡,我攻擊大王莊的3個營也所剩無幾。最後,“老虎團”團長組織起汽車兵、勤務兵、伙夫、馬夫等全團所余全部有生力量,發起了最後的衝鋒。關鍵時刻,我華野7縱首長派出了最後一支預備隊———縱隊警衛連。又一場惡戰過後,敵人的最後一擊終於被粉碎,而我150多人的警衛連也只剩下17人。大王莊爭奪戰從早上8點打到晚上8點,整個村莊除了幾堵斷牆,幾乎被夷為平地。

23師投誠

12月9日,解放軍猛攻85軍23師據守的小王莊,戰鬥非常激烈,師長黃子華要求補充彈藥和坦克增援,都未得到滿足。這不僅因為該師原是湖南湘軍舊部,並非嫡系;還因為85軍廖運周110師起義後,黃維對85軍失去了信任。黃子華認為這樣打下去,23師必定全軍覆沒。他看到解放軍在陣地前放置食物,救護自己部隊傷兵的戰場政治攻心,又受到廖運周起義的影響,決定放棄抵抗。當晚先派他的副官越過防線與解放軍接洽。又於次日派67團團長楊玉堂與當面解放軍華野7縱商談具體事宜。最後於12月10日晚率23師師部及所屬兩個團和216師餘部,共3000餘人投誠。85軍由於110師起義23師投誠,已再沒有戰鬥部隊,只剩軍部和一些直屬部隊。

毒氣彈突圍計畫

12月11日,蔣介石、顧祝同和空軍副司令王叔銘秘密制定了代號為“亥真1700”的計畫,即由空軍向解放軍陣地投擲代號分別為“甲彈”和“乙彈”的糜爛性毒氣彈和窒息性毒氣彈,以打開缺口,掩護黃維兵團突圍。黃維、胡璉和兵團正副參謀長、各軍軍長等極少數人根據這一計畫,擬定了在空軍投擲毒氣彈後突圍的具體計畫,只等空軍確定了轟炸時間就可實施。為使12兵團更好配合空軍的轟炸,還向雙堆集空投了催淚性毒氣投擲彈和迫擊炮炮彈,黃維將這些毒氣彈大部發給18軍,小部發給10軍。

14軍覆滅

同一天,解放軍中野4縱猛攻雙堆集東北的楊圍子,這是14軍軍部所在地,14軍參謀長梁岱曾在的南坪集戰鬥中被解放軍俘虜,他冒充書記官未被識破,第二天就帶著解放軍給14軍軍長熊綬春的勸降信被放回,當時熊綬春把勸降信燒了。當天下午解放軍又派軍使送去勸降信,時到如今,眼看大勢已去,熊綬春已有所動搖,準備與解放軍聯繫投降,但副軍長谷炳奎堅決不同意,就這樣在猶豫中超過了解放軍規定的時限,黃昏時分,解放軍發起總攻,僅一小時就攻占了楊圍子。熊綬春在戰鬥中被流彈炸死,梁岱第二次被俘,谷炳奎帶了數百人逃往雙堆集。中野4縱司令陳賡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又念及與熊綬春的黃埔軍校同學之誼,派人找到熊的屍體,將其埋葬,並樹碑為記,以便於其家人尋找。

尖谷堆爭奪

12月12日,劉伯承、陳毅發布《促黃維立即投降書》,要求其不要再作絕望的抵抗,應愛惜部屬的生命,放下武器。但黃維拒不投降,拚死頑抗。
當天黃昏,華野7縱攻擊雙堆集東南制高點尖谷堆,尖谷堆雖只有25米高,但在一馬平川的雙堆集地區,卻是關鍵的制高點,對於觀察戰況和步炮協同極為有利,12兵團的炮兵觀測所就設在上面,是個兵家必爭之地,由戰鬥力最強的18軍防守。由於解放軍攻勢很猛,18軍軍長楊伯濤擔心守不住,就命令發射空投下的催淚毒氣彈,解放軍沒有準備,部隊產生了混亂,被迫停止了進攻。直到了解到作用不大,部隊才安定下來。此後解放軍進行了防毒教育和防護準備,以後12兵團再使用,作用就不大了。
12月14日,陳士渠指揮華野3縱、中野6縱攻擊雙堆集東北的集團工事,他以華野攻堅能力最強的3縱8師為主攻,將3縱炮兵團的三個炮兵連和8師炮兵營組成炮群,直接支援8師的攻擊;將3縱炮兵團主力和華野特種兵縱隊的重炮組成炮群,由第3縱隊指揮負責壓制雙堆集敵軍炮火。經嚴密準備,於黃昏時分發起攻擊。守備集團工事的是10軍114師54團,該團原是18軍的起家部隊,後在部隊整編中調配給第10軍,是12兵團中戰鬥力最強的團,人稱“威武團”。解放軍攻擊部隊是華野3縱23團1營(即洛陽營)和中野6縱49團1營(即襄陽營),攻守雙方都是精銳之師,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硬仗惡仗。經過一小時強大火力準備,解放軍沖入陣內,雙方白刃肉搏,血戰三個多小時,解放軍終於攻占這一集團工事,威武團大部被殲,僅存百餘人逃回雙堆集。與此同時,華野7縱21師和中野6縱16師47團在炮兵支援下,經激戰攻占制高點尖谷堆,楊伯濤隨即將18軍特務營、工兵營,甚至給打完了炮彈的炮兵營官兵配備步兵武器,可以說是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兵力投入反擊,幾經反覆仍未奪回尖谷堆。另外中野第4、9縱隊也攻占了楊老五莊、楊自全莊。這樣一來,黃維的兵團司令部、炮兵陣地、臨時機場等都暴露在解放軍面前,形勢已極其危急。黃維將兵團警衛營調給18軍,還將14軍的千餘零散人員組織起來,也編入18軍,所有能拿起槍的人都用上了。對於失去陣地擅自後退的營長、團長,不問理由,一律槍決。但仍擋不住解放軍的攻勢,解放軍的炮火已經能覆蓋整個雙堆集,炮彈就在黃維的隱蔽部旁不斷爆炸,由於地區狹小,人員蝟集,所以每一發炮彈落下,就是死傷一片。

12兵團覆滅

12月15日九時,空軍副司令王叔銘飛臨雙堆集上空,通知黃維由於種種原因無法按計畫實施。黃維表示既然不能按計畫掩護突圍,只好由他斷然處置。於是召來10軍軍長覃道善和18軍軍長楊伯濤,命令破壞重武器和電台,於黃昏分路向蚌埠以南鳳台縣突圍。
十六時,解放軍發起總攻,攻勢如潮,黃維見難以支持下去,只得提前突圍,他和胡璉、兵團副司令兼85軍軍長吳紹周分乘三輛坦克,在11師和戰車營的掩護下從雙堆集西面打開缺口,突圍而出。但在半路,黃維乘坐的坦克發生故障,只好下車步行,被解放軍追上俘虜。吳紹周的坦克在過一條小河時因為黃維、胡璉的坦克在前,壓壞了浮橋而無法通過,吳紹周索性下車在路邊等著解放軍就俘。楊伯濤率部沒能衝出去,眼看解放軍圍了上來,他跳入旁邊的河裡自殺,卻因河水很淺,又是冬天河水冷得刺骨,只好爬上岸,被解放軍俘虜。覃道善也在亂軍中被俘。
至12月16日,黃維第12兵團四個軍和一個快速縱隊,共十一個師十萬餘人除18軍49師及騎兵團,以及部分突圍人員逃脫外,近乎全殲。

突圍主官

副司令胡璉一路狂奔,一直到達鮑集,遇上位於蒙城的18軍49師以及騎兵團才脫險,但路上多次遭到解放軍的射擊,胡璉背上也被彈片擊中,不過總算逃出(由於18軍49師以及騎兵團擔任第12兵團後衛任務,未被包圍)。18師師長尹俊率數百人從雙堆集東北打開缺口衝出重圍。75師師長王靖之負重傷,解放軍用擔架把他和其他一些重傷員送到蚌埠附近,由國民黨軍收容回去。

重建第12兵團

收容突圍人員

當胡璉突圍到第6兵團防線內的包家莊時,第12兵團已經覆沒了。包括胡璉一手訓練的第18軍在內的10萬人,如今只剩他一個人孤零零的逃了出來,連跟在身邊的士兵,都是戰車第3團的人。好在,固鎮還有第18軍騎兵團800多人,可以作為重建部隊的依託。幾天之內,第12兵團殘餘的官兵陸續集中到了蚌埠。從雙堆集突圍最大的一支部隊是第18師第53團副團長張灥帶領的本團官兵和第114師工兵營一部分數百人,途中和第18師師長尹俊率領的小部隊匯合到一起,又收容惡劣一些零散官兵,抵達固鎮時,已經有一千二百餘人了。
原本在固鎮附近,還有第18軍所屬的第49師5000餘人,但這個師屬於老整3師的餘部,是整18師重建整3師時候,實施插花改編置換過來的,和土木系沒有歷史關係。名列第18軍序列之下,卻根本不是胡璉的依靠。果然,沒有幾天,這個師就被下令撥入第88軍序列了。
隨第6兵團從蚌埠撤退的時候,胡璉已經收容了兩千餘人,勉強可以作為恢復部隊的基礎,但是中高級軍官的欠缺是最致命的。原第18軍、第10軍的師長、團長,突圍出來的沒有幾個人。然而這一切,都要等到南京面見陳誠之後,才有辦法。

江西徵兵

胡璉向蔣介石面獻“重整舊部,續為國用”之策。蔣介石當即任命胡璉為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於新到美援武器中,為其撥足三個軍的裝備。胡璉不負倚重,即日起程,前往江西,收攏殘部游勇,並獨出心裁,提出“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成師,九縣成軍”的特殊徵兵構想,僅數月,得新兵四萬。舉著在雙堆集徹底覆亡的十二兵團的靈幡,又出現在國軍的序列之中。
解放軍高級軍事機構,很快於敵營壘中重新發現十二兵團番號。戰場上,此類被全殲又再度恢復之敵,即便延用“王牌”標籤,一般均不堪一擊,戰鬥力與其“前身”,不可同日而語。故對敵重新組建之十二兵團,未予足夠重視。

金門戰役

葉飛的三野十兵團在千里入閩先下福州又向廈門發起猛攻之時,胡璉的新建十二兵團也從江西退至廣東的潮汕一帶。胡璉的任務原本是保衛廣州,眼看四野攻勢犀銳,為保存實力,乃從汕頭悉數登船,其回撤方向無非是海南、台灣、金門三地。十兵團情報部門已偵知胡璉正在海上,不排除去馳援金門,但最後判斷敵去台灣的可能性為大。此時,金門島上只有敵李良榮二十二兵團二萬餘驚弓之卒,十兵團遂下決心,挾大破廈門之餘威,一鼓作氣再攻金門。
胡璉開始確是要回撤台灣的,航至半途,接獲台北電令,“去金門與李良榮換防”,方掉轉船頭,向金門進發。胡璉船隊剛剛駛抵料羅灣,解放軍在古寧頭的搶灘登入也已打響,守方一個未走又來一個、平添數萬新銳,而攻方仍在按原計畫實施操作,勢大利於守而不利於攻。交戰之初,胡璉對勝負之數並無把握,雙堆集的教訓太深刻,他不敢再冒空降敵前的風險,堅持蹲在船上指揮,以防不測。後來,發現解放軍船隻被焚,後援不繼,已而降軍,才下決心充船登岸,實施更大規模的反包圍反衝擊。金島三天大血戰,胡璉以傷亡幾乎相等的代價,吞咽了解放軍登入部隊三個加強團近萬人。無可否認,這是國民黨軍於三年內戰中被整師、整軍、整兵團地消滅了八百萬人馬之後,唯一一次殲滅性的勝仗,古寧頭名副其實地“大捷”了,“大捷”於蔣氏政權風雨飄搖危如壘卵之際。胡璉,很像一個在最後一分鐘乘亂破門的球員,使敗方未被剃光頭,為慘敗挽回了一點面子。

部隊編制

1949年5月13日由原十二兵團殘部在上饒成立
司令官:胡璉
副司令官:胡素
參謀長:楊維翰
第十八軍 軍長:高魁元 副軍長:王靖之
第11師 師長:劉鼎漢 副師長:翟連運 參謀長:王文明
第14師 師長:羅錫疇 副師長:夏超
第118師師長:李樹蘭
第六十七軍 軍長:劉廉一
第18師 師長:尹俊 副師長:孟述美
第7師 師長:何世統 副師長:劉思鎮
第75師 師長:蕭圭田 副師長:汪光堯 參謀長:文立征
第114師 師長:王文
1949年9月到達潮汕地區整訓時序列,10月移防金門,12月26日改為金門防衛司令部
司令官:胡 璉
副司令官:胡素
參謀長:楊維翰
副參謀長:王文
第十八軍 軍長:高魁元 副軍長:王靖之 尹俊
第11師 師長:劉鼎漢 副師長:翟連運 參謀長:王文明
第43師 師長:鮑步超
第118師師長:李樹蘭
第十九軍 軍長:劉雲瀚 副軍長:唐三才 參謀長:林豐炳
第13師 師長:吳垂昆
第14師 師長:羅錫疇 副師長:夏超
第18師 師長:孟述美
第六十七軍 軍長:劉廉一 副軍長:袁九鵬 參謀長:張莫京
第56師 師長:沈莊宇 副師長:遊牧民
第67師 師長:何世統 副師長:劉思鎮
第75師 師長:汪光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