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槐小線角木蠹蛾

國槐木蠹蛾(主要為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木蠹蛾科線角木蠹蛾屬的一種昆蟲,是為害北方行道樹國槐的重要害蟲,在一些樹齡較大的路段受害株率在8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國槐小線角木蠹蛾
  • 拉丁學名: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木蠹蛾科
  • :線角木蠹蛾屬
  • :國槐小線角木蠹蛾
分布與危害,形態特徵,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分布全國。除了危害國槐外,還為害白蠟、龍爪槐、根杏、榆、櫻桃、櫻花、元寶楓、丁香、山楂、海棠、懸鈴木、檉柳、冬青和欒樹等樹種。
幼蟲蛀食花木枝幹木質部,常常幾十至幾百頭群集在蛀道內為害,造成千瘡百孔,與天牛為害狀有明顯不同(天牛1蛀道1蟲),木蠹蛾蛀道相通,蛀孔外面有用絲連線球形蟲糞(天牛排糞為分散鋸木屑狀)。幼蟲孵化後先危害植物的韌皮部,然後為害木質部,蟲體暴露在樹幹外的時間較短,幼蟲棲息取食在木質部,蟲道較深,因此,一般方法藥物很難接觸蟲體,防治非常困難;並且這種鑽蛀性的害蟲對樹體為害非常嚴重,由於蟲為害植株的韌皮部和木質部,破壞了樹體的輸導系統,阻止了水和無機鹽在木質部、有機養分在韌皮部的運輸,一旦水分、營養運輸被阻斷,植物容易失水萎蔫,乾枯,發黃,樹體內的孔洞極易造成風折枝,危害嚴重時樹皮環剝,全株死亡,就木材的利用上來講,也影響了木材的品質。
將危害總結如下:
(1) 生活比較隱蔽,除成蟲期營裸露生活外,其他各蟲態均在韌皮部、木質部營隱蔽生活,害蟲為害初期不易被發現,一旦出現明顯被害徵兆,則已失去防治的有利時機;
(2)蟲口比較穩定,受環境影響較小,天敵少,蟲口密度相對穩定;
(3)危害嚴重,枝幹害蟲蛀食韌皮部木質部等,影響輸導系統傳遞水分養分,導致樹勢衰弱或者死亡,發病後不加緊防治,樹木很難恢復生機,並且木材的利用價值大大降低。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為24毫米左右,翅展為48毫米左右,雄蛾較小。體灰褐色,觸角線狀,前胸後緣為深褐色毛叢線紋。翅面上密布黑色短線紋,前翅中室至前緣為深褐色。卵橢圓形,黑褐色,卵表有網狀紋。幼蟲老熟時體長為40毫米左右,體背鮮紅色,腹部節間乳黃色,前胸背板黃褐色,其上有斜B字形黑褐色斑。蛹被蛹型,初期黃褐色漸變深褐色,略彎曲,腹背有刺列,腹尾有臀棘。
發生規律該蟲2年發生1代(跨3個年度),以幼蟲在枝幹蛀道內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蟲活動為害。幼蟲化蛹時間極不整齊,5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化蛹期。蛹期為20天左右。6-9月為成蟲發生期,羽化時將蛹殼半露在羽化孔外。成蟲有趨光性,日伏夜出。將卵產在樹皮裂縫或各種傷疤處,卵呈塊狀,粒數不等,卵期為15天左右。幼蟲共12齡。幼蟲孵化後蛀食韌皮部,蛀食一段時間後蛀入木質部,直為害到11月(未見新糞排出),以幼齡幼蟲在蛀道內越冬。第二年3月活動為害至11月,以大齡幼蟲在枝幹蛀道內越冬。第三年3月復甦為害至5月,新一代化蛹開始。每年3-11月是幼蟲為害期,由於該蟲世代不齊,所以不論是為害期,還是越冬幼蟲,各種蟲齡的幼蟲均有,尤其6-8月木蠹蛾4種蟲態都有,因此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不論用什麼方法防治幼蟲必須掌握適期。木蠹蛾的越冬幼蟲在春季開始嚴重蛀食,夏末產卵,新孵幼蟲立即蛀食為害,選擇春末和夏末這兩個關鍵時期,防治適期為3-5月、9-10月。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 綠化時調運苗木要嚴格檢疫,以免擴大該蟲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