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簡稱NSMC(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re),成立於1971年1月,是中國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級科技型公益性、基礎性業務單位,負責擬訂中國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承擔氣象衛星套用系統的業務運行和在軌氣象衛星的運行管理;負責氣象衛星套用系統工程建設;從事與衛星氣象相關的科學技術研究;開展氣象衛星數據與產品的套用和服務;承擔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服務和系統建設;對氣象部門進行衛星遙感套用的技術指導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 外文名: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re
  • 簡稱:NSMC
  • 成立於:1971年1月
主要職責,人員概況:,

主要職責

負責擬訂中國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事業的近期計畫和長遠發展規劃;研究和協調氣象衛星用戶需求,提出氣象衛星的使用技術要求。
負責國家級氣象衛星套用系統的運行和管理;負責接收、處理氣象衛星資料,兼顧接收、處理其它遙感衛星資料;負責中國在軌氣象衛星的運行管理。負責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和其它資料生成氣象衛星遙感信息產品,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存檔分發,提供共享服務。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承擔氣象衛星在天氣、氣候、環境等方面的監測套用。重點加強衛星資料在數值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及生態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套用,拓展氣象衛星遙感套用服務領域。
負責氣象衛星套用系統技術方案的論證;組織完成套用系統工程設計和建設。
負責氣象衛星套用系統工程關鍵技術預研;開展衛星遙感套用基礎理論和產品算法的科學研究。
負責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和系統建設;開展空間天氣預報研究;提供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服務。
負責對衛星氣象遙感套用的技術指導。
受中國氣象局委託,對中國氣象衛星的研製、生產行使相關的業主管理職能。
中國是國際上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中國發射的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已成為世界對地觀測網的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內外服務的重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在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指導下,衛星氣象事業已從創建階段走向發展階段。由北京、廣州、烏魯木齊三個氣象衛星資料接收站和一個資料處理與服務中心組成的氣象衛星業務系統,擁有國際先進的計算機、大容量存儲設備和高速數據通訊網路,每天接收、處理十多顆國內外極軌、靜止氣象衛星資料,資料處理量超過300GB,初步形成了由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衛星組成的空間對地觀測業務體系。為了更好地發揮氣象衛星效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不斷加強衛星數據和產品的套用與服務,並致力於推動衛星數據的共享,以滿足用戶需求。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技術隊伍,圍繞氣象衛星工程建設和業務運行服務兩條主線,不斷增強自身科技實力和影響力,積極開展輻射傳輸機理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技術和算法研究、氣象衛星資料套用方法和拓展套用領域研究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等方面的研究。獨立開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氣象衛星運行控制和地面數據處理全套軟體,使中國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業務運行的可靠性和數據定量處理的精度穩步提高,部分算法受到國際同行好評,並被其它氣象衛星運行組織採用。自主研發和處理生成的大氣和地球表面環境監測多源氣象衛星圖像產品、定量產品和分析產品已達數十種,為氣象、海洋、農業、林業、水利、航空、航海、環境保護及軍事等部門提供了大量公益性和專業性服務,在防災減災的監測預警服務以及政府決策服務方面收效顯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將大力加強地面套用系統的規範化建設和一流人才隊伍建設,與衛星研製部門、國內外科研院所和各級氣象台站通力合作,力爭全面提升中國氣象衛星的觀測水平、業務運行可靠性和定量產品精度。

人員概況: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現有職工405人,其中研究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30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98人。
許健民董超華 蔡 斌 盧乃錳 黃 簽錢建梅 師春香 施進明 楊 軍 楊忠東張鳳英 張其松 趙立成 趙風生
許健民,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總設計師
1965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氣象科研、業務及衛星氣象的套用服務工作。他非常重視氣象事業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工作。
許健民院士在長期工作中,為了解決大量的氣象資料存儲難的問題,提出並實施完成了 “實時氣象資料庫”和“氣象專用程式庫”。為此,他撰寫出版了“用磁帶交換資料的技術”一書,對氣象人員使用國外資料起了積極作用;為適應我國遠程飛彈試驗的氣象保障任務,他提出在常規氣象資料十分匱乏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利用非常規資料進行天氣分析,並在中央氣象台創建了我國熱帶天氣分析業務系統;在1987年東北大興安嶺森林火災期間,他主持了森林火災實時監測服務,及時提出並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技術和服務措施,及時準確地為中央領導和公眾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火情信息,為滅火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國務院的表揚;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他提出了用氣象衛星資料客觀有效地監測洪澇,得出了87個縣淹沒情況和受災嚴重程度的比較表,為國務院和民政部提供了準確的水情信息,受到國家防洪指揮部表揚;在風雲一號極軌氣象衛星和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套用系統工程建設中,解決了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雲圖高精度定位的難題,使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圖像的定位精度達到了像元級,全面實現了實時、全自動、高精度,為風雲二號衛星觀測資料的套用做出了貢獻。在2001年10月召開的國際氣象衛星協調組織第29屆會議上,該項工作受到高度評價;他提出了衛星雲導風產品快速算法和雲高度指定中區分薄捲雲和低雲的新算法,分別受到了氣象衛星協調組織會議和國際雲導風會議的高度評價。
許健民院士被世界氣象組織聘任為衛星專家工作組成員,在促進氣象科技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我國衛星氣象工作在國際上的影響做出了貢獻。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8篇;國家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篇;在國內重要科技刊物上發表論文11篇;撰寫出版著作2本;翻譯出版和審核出版譯著5本。
研究方向:氣象衛星產品的套用
董超華 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總設計師。
1969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主任,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科技委主任。
主要從事衛星大氣探測遙感理論、反演方法和套用研究。曾主持國家衛星套用技術重點項目:雲對衛星原始資料質量的影響、國家“八五”颱風暴雨攻關和國家“863”項目有關遙感資料處理和套用等方面的課題。在科技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氣象衛星業務產品釋用手冊一本,譯文十多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2項,司局級自然科學獎一等1項和科技進步獎三等1項;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目前承擔的項目和課題:FY-3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工程建設技術負責;國防科工委民用航天重點科研項目“風雲三號(FY-3)衛星高光譜解析度紅外大氣探測儀性能指標和模擬試驗研究”等。
研究方向:氣象衛星遙感反演理論、反演方法和資料套用研究。
蔡斌,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風雲三號套用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1970年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自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我國衛星氣象的業務、科研技術工作。曾在北京大學、北京工學院進修,作為訪問學者曾赴美國NOAA工作。
70年代,氣象衛星、衛星遙感是國際前沿課題。急國家所需,廣泛調研,深入探索,為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衛星遙感儀器確定技術方案進行了開創性工作。提出、落實衛星技術要求,進行儀器機載飛行試驗,多次參加氣象衛星發射,提出地面系統總體方案,參加地面套用系統的總體設計和工程建設。
先後擔任極軌衛星總體室主任,FY-1衛星套用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2001年被中國氣象局任命為氣象衛星套用系統副總設計師。目前正從事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FY-3衛星及遙感儀器的需求分析與技術評估工作;紫外、可見、紅外、微波星載儀器的定標工作;FY-3套用系統的總體設計工作。
涉及的領域和專業包括衛星總體技術、衛星遙感、遙感儀器及定標、套用系統總體設計、衛星數據接收與地面系統運行控制。
曾參加過多次國際會議,發表科學技術論文十多篇,聯合撰寫出版著作二本。
盧乃錳,正研級高工,碩士生導師
南京氣象學院畢業,學士學位。1993-1994年在美國國家環境衛星資料和信息服務局工作,2001年被中國氣象局正研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氣象局沙塵暴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降水工作組(IPWG)成員。
獨立提出了“多通道協和降水反演”和“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藍通道植被指數”的概念。開發了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降水估計業務系統和靜止氣象衛星沙塵暴業務系統;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了“中國遙感衛星微波輻射校正場預先研究”、“利用微波和光學遙感數據共同反演雲系內部微物理結構和降水場參數”等一系列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和課題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研的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部專項“西部生態環境20年要素演變的衛星遙感研究”、國家973項目中“新型衛星遙感資料的紅外和微波降水估計方法研究”專題等。
研究方向:大氣參數反演,微波輻射校正
黃 簽 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1982年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同年進入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遙感所攻讀碩士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畢業,獲中科院理學碩士學位。1985-1994年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遙感研究室工作,現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任學科負責人。
曾主持完成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NOAA衛星中國小比例尺假彩色影像地圖的製圖試驗”課題成功研製完成了中國第一幅結合數字影像處理和地圖製圖學、符合國家地圖規範的中國小比例尺衛星影像地圖,作為國家地圖產品由測繪出版社發行。分別獲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最佳展示成果獎和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為該產品著作權人。1996年承擔科技部九五攻關重中之重項目(3S技術綜合套用)第一課題,負責“國家級基本資源環境與遙感動態服務體系”中極軌氣象衛星深加工產品運行子系統的研製和運行,提供以季度為周期的全國最低雲量影像數據基底和植被指數系列產品。1999年參加海洋863-818-11-02“大洋漁業遙感”項目,負責多種氣象衛星海表溫度反演產品系統的設計和建設。
主要代表性論著和作品有:“A Photomap of China with NOAA AVHRR Data”和“Small Scale Cartography from Space – Application of NOAA Satellite to map China”(英文、國際會議文獻)、“中國衛星影像地圖”(測繪出版社、著作權人)、《風雲縱覽 -- 風雲一號C星圖集》(氣象出版社、編委、圖像美工處理)、《神舟三號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影像圖》(北京科技周)等。
目前主要從事遙感圖像處理,製圖套用和環境遙感套用分析工作。現階段承擔的研究項目主要包括:國家十五863信息技術領域-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EOS/MODIS中國1/100萬影像地圖系列產品化”課題、國家十五863資源與環境領域-海洋監測主題“大洋漁場環境信息獲取和套用技術”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中國西部環境和生態科學,“西部生態環境20年要素演變衛星遙感研究”項目子課題。
錢建梅 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1978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一直從事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工程建設和套用軟體研發工作。先後參與多個氣象衛星地面系統的套用工程設計和實施,包括國家重點引進項目NOAA系列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國家重點工程風雲二號、風雲二號(02)批、風雲一號(02)批、風雲三號套用系統,主要負責數據存檔管理、實時業務調度與控制、數據分發、衛星高速數據接收與圖象處理等多個套用軟體系統的設計開發。在FY-1(02)批氣象衛星存檔管理系統建設中,在國內首次使用大型自動磁帶庫實現氣象衛星數據自動存檔和下載服務業務系統,並提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分層管理方法,提出以資料庫為紐帶,元數據為核心,從主機到存儲進行端到端數據管理的設計思路,解決此前衛星資料存取的老大難問題,大大提高了衛星數據的使用效率。
曾在國內重要科技刊物上發表論文7篇;主持編寫或參加編寫30多篇/冊氣象衛星套用系統項目建議書、工程設計技術報告。
研究方向:數據存檔與管理、系統集成。
師春香,研究員
1990年於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探測專業碩士畢業,之後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靜止和極軌衛星資料處理和套用相關的研究工作。主要成就和從事的領域包括: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中國之暴雨”項目中擔任子課題負責人;參加了GEWEX/GAME/ HUBEX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開發了FY-1C/D和FY-1C/1D全球SST、FY-2C大氣可降水業務產品、雲濕度廓線、高雲檢測業務產品。研究了衛星雲圖神經網路客觀雲分類方法、衛星雲圖雲系自動提取方法,衛星雲圖面降水估計神經網路方法等。利用衛星數據對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中小尺度系統進行了研究;對98年夏季長江流域中小尺度對流雲團活動規律進行了研究;對98年武漢特大暴雨進行了研究;用MODIS和GMS5雲分類數據分析2001年上海特大暴雨等。在FY3地面套用系統中任“產品質量檢驗系統主任設計師”,負責“套用示範系統”陸面數據同化系統的初步設計。參加了三部論著的翻譯和編寫,發表論文20餘篇。作為“暴雨系統的衛星遙感理論和方法”課題的主要參加人員獲得2005年中國氣象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施進明 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
現擔任全國氣象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委員,氣象電子學會委員,氣象百科全書分編委,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高科技企業星地通公司總經理。197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專業,同年分配到航天部17所,從事軟體研發工作。1985年因建設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的需要,調到中國氣象局衛星氣象中心至今。多年來擔任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地面套用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主任設計師,負責設計國家級遙感衛星地面套用計算機、網路和數據存儲系統,並主持軟體工程實施工作。
主要成就:主持完成“總裝備部衛星資料存檔與檢索”等多個科研課題,負責編寫《航天遙感數據編目檢索方法》國家軍用標準,擔任科技部國家MODIS共享平台建設技術組成員,目前負責嫦娥工程運行控制系統建設。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中國氣象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次,曾獲中國氣象局通令嘉獎、立功、全國氣象先進工作者多次。
論文論著:《氣象衛星資料處理軟體再工程的戰略規劃及實施》氣象通信與信息技術2004.09(第一作者);《氣象衛星資料處理業務中的並行計算技術》氣象通信與信息技術2005.09(獨著);《高可用業務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氣象儀器裝備2000.3(第一作者);《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微機接收處理系統-開發套用與發展》氣象儀器裝備2000.3(第一作者);《航天遙感數據編目檢索方法》總裝軍標出版社2002/4/24(主編著);《Internet氣象衛星資料服務中的套用》計算機科學2002Vol.29No.8 (第二作者)等。
工作領域:氣象通信與信息技術;構建大型計算機、網路和存儲系統。
楊軍 正研級高工,碩士生導師
1988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探測專業碩士生畢業,並獲碩士學位,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
從事氣象衛星資料的接收處理工作,在計算機軟、硬體開發、通訊、圖形圖象處理、遙感資料處理等方面有一定科研工作基礎。參加了我國FY-1、FY-2氣象衛星地面系統的科研及建設工作,任運行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參與日本GMS展寬資料微機處理系統研製、一體化氣象衛星數據攝入卡研製、靜止氣象衛星中規模利用站系統研製等工作。參與中國輻射校正場科研工作以及95重點攻關項目35課題。此外還參與多個業務系統開發研製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曾獲得省部級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二次及司局級一、二等獎多次。
國家高技術項目:“863-308-20-02星載對地觀測輕小型感測器及衛星數據處理技術”項目負責人之一。中國輻射校正場:“資料庫檢索與存檔系統研製”子專題負責人。
研究方向:衛星遙感信息處理技術。
楊忠東,研究員,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套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繫統發展室副主任。
從事氣象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和信息產品開發方面的科研和套用系統工程建設工作,曾參加和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科研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308-14-05”課題(1999年-2001年)“MODIS資料處理及其環境和災害套用技術研究”的負責人之一。財政部項目(Y0101)“西北地區土壤水分、沙塵暴監測預測研究”下屬專題(Y0101-01-03)(2001年-2003年)“利用新型遙感衛星資料監測西部地區地表參數和動態變化”負責人,項目專家組成員。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2001AA135060課題(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氣象衛星對地觀測數據綜合處理原型系統”負責人。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期間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空間科學工程中心下屬的氣象衛星合作研究所做訪問學者,從事MODIS數據處理與遙感信息產品開發研究工作。參加IMAPP軟體包開發研製工作,合作完成MODIS雲分類研究工作,獨立完成“套用小波變換方法剔除MODIS數據條帶噪聲”研究工作。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0餘篇科研論文,完成專著一本、工程技術報告3份。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地址:中關村南大街46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郵政編碼:100081
2011年10月8日, 北京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宣布將建立聯合實驗室,攜手研發基於雲計算平台的大數據、高性能並發處理技術,從而為全國各級氣象衛星機構和用戶提供更先進的衛星數據與產品套用和服務。
作為承擔國家級氣象衛星資料在天氣預報、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等套用的權威機構,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衛星中心一直致力於拓展氣象衛星數據的套用服務領域。通過建立“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微軟公司聯合實驗室“,微軟中國雲計算創新中心將協同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相關團隊與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攜手,共同在雲計算、大數據(Big Data)、高性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海量並行處理(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等前沿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為國家氣象衛星中心未來的技術方向、總體系統架構規劃和設計提供具有前瞻性、建設性的技術平台、解決方案及參考數據,為下一代衛星數據處理系統構建堅實的IT基礎架構。
“雲計算正在深刻改變所有行業。“執掌商用平台雲服務部門的微軟全球副總裁Tom Casey在其演講中表示,”隨著氣象衛星數據觀測技術的進步,海量衛星數據的處理、存儲與利用給IT帶來了全新需求與挑戰。與此同時,微軟一直在雲平台上對高性能並行處理及非結構化數據的管理套用進行重點投入,我們已為幫助中國氣象局建立未來的IT技術儲備做好準備。”
微軟和中國氣象局的合作肇始於2005年的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工程建設,雙方在海量空間資料庫套用、大規模並行運算等領域深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氣象衛星工程系統的技術水平和衛星套用效益。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表示:“中國正在成為全球雲計算、高性能計算的研發中心和重要新興市場,很高興看到我們與夥伴們共同致力於中國公共服務事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這也是我們多年來成長的重要動力。“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女士出席了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對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與微軟聯合打造戰略合作研發平台表示祝賀,”在過去的六年里,我們與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在研究海量數據存儲、並行處理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共建聯合實驗室,我們將共同推進氣象衛星大規模並行計算、海量數據管理、空間數據發布和服務等領域的先進IT架構和技術發展,使氣象衛星在國家氣象防災減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方面更好地發揮效益。 “
至此,微軟與中國政府在雲計算領域的協作已全面紮實地展開,其中包括:超過70%的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工程師參與全球雲計算產品、技術和服務開發;2010年9月在上海成立了助力中國政府、客戶和合作夥伴實現雲計算潛力的微軟雲計算創新中心;與上海、成都、無錫、濟南等地方政府和企業在雲計算領域緊密合作以提升信息化水平、實現產業升級;以及今天助力中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的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微軟公司聯合實驗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