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干預主義

國家干預主義

簡介

國家干預主義是西方國家公共管理職能發展的一個階段,主要是指反對自由放任,主張擴大政府機能,限制私人經濟,由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控制,並直接從事大量經濟活動的那樣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國家干預主義最初集中表現為歐洲封建社會晚期的重商主義,在當代則集中表現為凱恩斯主義

基本介紹

歷史背景,特點,凱恩斯主義,

歷史背景

在經歷過自由放任主義階段後,社會財富生產資料日益集中在少數壟斷組織和個人手中,這既使得市場無法依靠自身來實現自由運行,同時使得社會日益出現貧富分化勞資矛盾不斷激化。1929-1933年,整個西方世界陷入一場有史以來最猛烈、最嚴重、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危機。面對這場大危機,西方經濟學界要求政府調節經濟的呼聲開始升高,國家干預主義思潮逐漸增強。1933年3月,羅斯福就職,並宣布實行“新政”,從多方面推行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與此同時,福利主義凱恩斯主義等國家干預主義取代自由放任主義成為主流社會管理理論。相應地,西方各國公共管理職能體系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

特點

政府權能體系迅猛擴張,“行政國家”取代“守夜警察”,成為各國政府職能體系發展的主流趨勢。
各國公共部門政治職能總體上進一步得到加強。
在經濟與社會職能上,各國普遍採取了積極干預的職能模式。

凱恩斯主義

早在1926年就發表了《自由放任主義的終結》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羅斯福新政”背景下,於1936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系統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和政策,並立即在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通論》的出現被稱為“凱恩斯革命”。凱恩斯否定了傳統的國家不干預政策,力主擴大政府機能,通過政府干預來彌補有效需求的不足,實現充分就業
凱恩斯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成長。 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凱恩斯主義以需求管理為基礎建立了其社會保障經濟理論——有效需求理論。針對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1936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他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運用總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論以及相應的國家干預思想。凱恩斯的所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需求價格與總供給價格相等,即達到均衡狀態時的總需求,是一個國家的總需求或總購買力。總供給價格與總需求價格之間關係的變化,決定社會的總就業量。當總需求的價格大於總供給價格時,企業就要擴大生產,增加僱傭工人,社會總就業量就會增加;反之,當總需求價格小於總供給價格時,企業就要壓縮生產,裁減在崗工人。這種總的、合理的供求關係就是有效需求。凱恩斯就業理論的基礎正是有效需求原理,可用公式表示為:Y(社會有效需求)=C(居民有效需求即消費需求) I(資本有效需求即投資需求)。凱恩斯認為,社會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費需求不足和投資需求不足造成的,而後兩者的不足又是由三個心理法則所決定的。這三個心理法則是消費傾向法則(收入用於消費的比例)、資本邊際效率法則(預期利潤率)和流動偏好法則(貨幣形式保持收入和財富的願望強度)。消費傾向法則指消費增長落後於收入增長,從而引起消費需求不足;資本邊際效率法則和流動偏好法則指預期利潤率偏低的趨勢,而與利息率不相適應,因而引起投資需求不足。由於三個心理法則的作用,引起投資不足,從而使社會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願失業現象的存在。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凱恩斯主張確定經濟政策的目標時要刺激需求,才能使資本主義經濟實現充分就業。他認為,在經濟危機期間,資本家對未來喪失信心,而借貸投資又需支付利息,所以貨幣政策對刺激需求的作用不大。他提出,政府要積極干預經濟,推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支出,實行赤字財政,即政府的財政政策應從傳統的預算平衡思路中解放出來,走向主動的、積極的赤字預算,以刺激社會經濟活動,增加國民收入。還可以實行適當的通貨膨脹政策,即國家通過自己控制的中央銀行系統增發紙幣,擴大信貸,壓低利率。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企業家預期純利潤將增大,從而會加大投資的欲望;另一方面,紙幣流通量的增加造成物價上漲,這不僅壓低了工人的實際工資,相對地也提高了資本的邊際效率,加強了投資引誘,而且令人們考慮到保持更多的現金是不聰明的,於是阻礙投資引誘的“流動偏好”將會越來越小,投資需求便會高漲。除了通過稅收政策鼓勵資本家投資外,政府要直接興辦公共工程,擴大社會福利設施,增加消費傾向,達到足夠的總需求和充分就業,消除和緩解經濟危機。在凱恩斯的國家干預思想中,社會保障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主張通過累進稅和社會福利等辦法重新調節國民收入分配,還提出消除貧民窟,實行最低工資法,限制工時立法等主張。他倡導積極國家,反對自由主義的消極國家,強調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凱恩斯巨觀經濟理論占絕對主導地位,成為建立國家的重要思想基礎和資本主義各國制定公共政策的主要理論依據。人們把他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稱譽為經濟學中的“凱恩斯革命”,有人甚至把凱恩斯說成是“經濟學領域的哥白尼”。在社會保障制度理論方面,凱恩斯主義是一個新的里程碑,它直接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保障制度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建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