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門游觀

四門游觀

又作四門出遊,或簡稱四門。即釋迦牟尼未出家時,從迦毗羅城四門出遊,見生老病死四苦,深感人生無常,而決意出家之事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門游觀
  • 記載:《修行本起經》
  • 又稱:四門
  • 屬於:佛教
佛教典故
據《修行本起經》等所載,太子久居深宮,不知人間疾苦。一日,在侍衛扈從下出遊。出東門,見一身色衰老可哀之老翁,乃覺知世間的老苦。出南門,見一人病苦纏身、百節痛毒,乃感受到病苦可厭。出西門,見族類扶輿死人,並隨車步行啼哭,遂感到死苦之可厭。即轉轡出北門,見一著法服持缽的沙門步行安詳,乃決心舍宮逾城、出家修行。
記載四門出遊之北傳經典為數頗多,然所言略有不同。或僅記游觀之事,而未記載四門;或記述太子於宮中已感知無常而決心出家。至於巴利文的四尼柯耶未見載錄。不過《大本經》中記載毗婆屍菩薩出家前為太子,曾乘車出遊,見老、病、死者而有所感悟。
佛陀“四門游觀”的故事
有一個典故叫做“四門游觀”是從四個城門去遊覽觀光,這是佛陀出家因緣
喬達摩·悉達多從小就很愛靜坐,思惟、領悟宇宙人生的道理,不愛虛華熱鬧。由於喬達摩身為太子,他的父王因此非常擔心,就鼓勵他到外面走走看看。
東門遇老人:
首先從東門出去觀光。他遇到一個很瘦、很虛弱的老人,生命就像風中的蠟燭,隨時都會被吹熄。喬達摩一看就很悲愁,心想:“唉!人生總有一天會變成這樣。”
南門遇病人:
出南門的時候,看到一個生病的人,倒在地上哀叫,痛苦的情形看了令人驚嚇。喬達摩又想:“唉!人生總不免病苦,沒辦法永遠健康嗎?”
西門遇死人:
再從西門出去的時候,看到出殯的隊伍,送行的六親眷屬哭哭啼啼,釋迦牟尼佛覺得很哀傷,想到:啊!原來有生必有死,而生離死別是非常哀痛、悲慘的事情。
北門遇修行人:
等出了北門,看到有位出家人,舉止安詳、平靜,好像內心充滿了喜樂、自在,一看內心非常震動。
喬達摩因此思考──人為什麼會變老、會生病、會死亡?要怎樣才能不老、不病,甚至不會死亡?如何才能像這位修行者,這樣的安詳平靜,沒有憂愁苦惱?
這些就是喬達摩出家以前所看到的情景,就是促使喬達摩最後出家,領悟宇宙人生的道理,證悟佛性,達到成佛,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百千陀羅尼,而說法救度眾生緣起
生老病死是過程,在這個世間,無論富貴貧窮、智慧愚痴,無論是出生在天上、人間或三惡道,凡是生存的必定有死亡,跟死亡沒緣的眾生,一個也沒有。所以有首偈說:「元宰公侯,於今安在;妻財子祿,到此成空。」人若是到了眼睛一閉、手腳一伸的時候,不管身為皇帝,還是宰相、議長、部長,這些地位名望都成為過去,平生所擁有的包括丈夫、太太、子女,或是動產、不動產,都已經成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