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環境暴露

四氯乙烯經呼吸吸入和飲水攝入是可能性最大的兩種暴露途徑。皮膚上沾附的以及空氣中的四氯乙烯也可能有微量通過皮膚進入人體。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暴露途徑,毒性閾值,生物效應,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體內和體外效應,人體效應,人體健康防治措施,人體防護,工程控制,泄漏應急處理,處置方法,滅火方法,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美國1988年有1.46×107kg四氯乙烯排放到環境中,1993年減少到5.12×106kg,其中近99%進入了大氣。1997年之前,在美國的1430個NPL地點中有771個曾經檢測出了四氯乙烯。多個國家調查的數千個大氣樣品看到排放點的四氯乙烯濃度在31μl/m3以下,偏遠鄉村大氣中濃度在0~0.16μl/m3。雨水在0.82~150ng/L,污染的飲用水中可達1500μg/L,地下水中可達23000μg/L,河流和湖泊高值在180 000μg/L和473 000μg/L。土壤和底泥中為0~6mg/kg。在其他的一些蔬菜、肉奶、海產品、飲料、主食等中曾經檢出過0~230ng/g含量的四氯乙烯。
接觸四氯乙烯的工人暴露的風險較大。美國國立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OISH)1997年的統計顯示有65萬工人可能暴露於四氯乙烯。普通人群主要通過飲水暴露,據估計攝入劑量很少,僅為0.001~0.02mg/d。
呼吸吸入和飲水攝入是可能性最大的兩種暴露途徑。皮膚上沾附的以及空氣中的四氯乙烯也可能有微量通過皮膚進入人體。

暴露途徑

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毒性閾值

閾限值:25ml/L(時間加權平均值),100ml/L(短期接觸限值),A3(確認動物致癌物,但未知與人類相關性);公布生物暴露指數(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家會議,2004年)。最高容許濃度:皮膚吸收;致癌物類別:3B(德國,2004年)。
(1)急性毒性:大鼠經口半數致死劑量(LD50)3005mg/kg;大鼠吸入半數致死濃度(LC50)50427 mg/m34小時;人吸入13.6g/m3,數分鐘內輕度麻醉;人3h吸入的心血管系統NOAEL為87ml/L。0.7~0.8g/m3,喉部輕度刺激和乾燥感;人吸入0.5~0.54g/m3,輕度眼刺激和燒灼感,數分鐘適應;人吸入0.34g/m3,可嗅到氣味。
(2)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暴露於濃度為17g/m3的四氯乙烯中,暴露7h/d×5d/周,幾次暴露後即引起動物麻醉和死亡;暴露於濃度為10.9g/m3的四氯乙烯中,暴露7h/d×5d/周,在第二周出現嗜睡、流涎,明顯的平衡失調;暴露於濃度為1.5g/m3的四氯乙烯中,暴露8h/d×5d/周,共暴露7個月,動物生長和一般無異常,但經剖檢有肝腎病理改變。人吸入暴露1~30年的NOAEL為0.2~21mL/L,LOAEL為7.3~20mL/L。
(3)刺激性:家兔經眼:500mg(24小時),輕度刺激。家兔經皮:4mg,輕度刺激。
(4)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50ml/皿;微粒體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200ml/皿。
(5)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TCL0):1000mL/L(24小時,孕後1~22天用藥),有胚胎毒性。小鼠吸入最低中毒(TCL0):300mL/L(7小時,孕後6~15天用藥),有胚胎毒性。
(6)致癌性:四氯乙烯對人體的致癌作用尚不明確。美國健康和人類服務部認為有理由把四氯乙烯列為人類致癌劑。IARC也認為它可能是人類致癌劑。

生物效應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吸收/分布/排泄吸收
可經呼吸道吸收,經消化道吸收極微。
分布:本品水溶性小,主要分布於血液和其他組織中,特別是脂肪組織,在脂肪組織中的四氯乙烯可能存留數周的時間。
排泄:無論是吸入、飲水或食物攝入或透過皮膚進入身體的四氯乙烯大部分會通過呼吸排出體外。少量四氯乙烯經肝臟代謝後隨尿液排出。本品排出體外十分緩慢,吸入濃度為2.7mg/L的蒸氣3.5小時後,經過兩星期尚可測出,肺中平均滯留本品62%,濃度為1.3mg/L時,3小時後可達到平衡。
代謝及其產物
本品主要轉化為三氯乙酸,有時也存在2,2,2-三氯乙醇、S-(1,2,2-三氯乙烯基)-谷胱甘肽、S-(1,2,2-三氯乙烯基)-半胱氨酸、N-乙醯基-S-(1,2,2-三氯乙烯基)-L-半胱氨酸等代謝物,代謝物的毒性比四氯乙烯更強。代謝程度隨物種不同而異。
與藥物的互動作用
在體內四氯乙烯主要通過肝臟加單氧酶系統氧化代謝,四氯乙烯並沒有使乙醇或苯巴比妥處理的大鼠的肝毒性增加,而PCBs處理的大鼠尿中四氯乙烯的代謝物增多,肝毒性增強。四氯乙烯還降低了乙醇的肝毒性。同時暴露於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混合物比僅暴露於四氯乙烯的乾洗女工尿中代謝物濃度更低。四氯乙烯提高了心肌對其他藥物(如乙醇等)的敏感性。維生素E降低了四氯乙烯對肝臟和腎臟的氧化損傷。四氯乙烯、三氧化二砷及狄氏劑都不具有遺傳毒性,但是四氯乙烯和兩外兩者之一混合都會引起遺傳毒性。

體內和體外效應

大劑量的動物試驗顯示四氯乙烯對肝臟和腎臟有傷害,甚至引發肝腎癌變。懷孕的大鼠和小鼠暴露於極高劑量的四氯乙烯可導致胎兒中毒,出生後的幼仔行為異常。尚在腦發育階段的大鼠幼仔經口飼餵四氯乙烯,成年後表現為過度活躍。但是四氯乙烯對人類嬰兒腦發育的影響還不清楚。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致癌性評論:動物為可疑性反應。

人體效應

短期接觸該物質能刺激眼睛,皮膚和呼吸道。如果吞咽液體吸入肺中,可能發生化學性肺炎。長期或反覆接觸該物質可能引起皮炎。可能對肝和腎有影響。極高濃度的四氯乙烯蒸氣是一種強的神經抑制劑和腎上腺素促敏劑,曾經作為麻醉劑使用,可引起昏迷和心率不齊。在密閉或通風不良的地方高濃度暴露可能導致頭暈、頭痛、昏沉、意識模糊、嘔吐、言語障礙、步履蹣跚、神志不清甚至死亡。長時間或反覆暴露可能刺激皮膚。低濃度吸入或攝入暴露對人體的健康效應尚不確定。但是在通常的接觸濃度下即使有負面作用也是極其微弱的。嬰兒通過哺乳攝入的毒副作用也沒有明確的研究結果。有研究發現乾洗行業的女性從業人員暴露於高濃度的四氯乙烯的幾率較大,也表現出更多的精神疾病和自然流產,但是並不能確定這是四氯乙烯的效應。
四氯乙烯對人原代角質形成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體外培養條件下四氯乙烯溶劑可引起正常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normal human epidermis keratinocyte, NHEK)活力隨劑量增加而降低,毒性機理主要為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作用。該物質很可能是人類致癌物。

人體健康防治措施

人體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在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氧氣呼吸器。
(2)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3)身體防護:穿透氣型防毒服。
(4)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5)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工程控制

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處置方法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理。廢棄物和其他燃料混合焚燒,燃燒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氣。焚燒爐排出的鹵化氫通過酸洗滌器除去。此外,從廢料中回收四氯乙烯,再循環使用。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佩戴氧氣呼吸器。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採用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和砂土的方法滅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