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火獅燈

四合火獅燈

四合火獅燈,是獅舞的一種表現形式,獨創於晚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當地民俗文化活動的特色項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合火獅燈
  • 傳承地: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
  • 性質:非遺
簡介,傳說,特點,製作工藝,表演,現狀,

簡介

四合火獅燈,是獅舞的一種表現形式,獨創於晚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當地民俗文化活動的特色項目之一。
1962年,參加安徽省民間燈藝大賽,榮獲一等獎;
2010年4月,入選宣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2015年3月參加了由宣城市政府主辦的“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展演活動
四合火獅燈

傳說

相傳,在廣德縣四合鄉宏霞村有一片瑕松林,將一個村子分成上村和下村。上村人喜歡舞獅子,下村人喜歡玩龍燈,每逢節慶日,兩村的燈隊相遇,總會爆發矛盾,引發毆鬥。
後來,一位名叫吳伯相的老藝人將獅燈和龍燈的特點融於一體,獨具匠心地設計製作工藝和操作技巧,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燈,不帶任何偏見,每家每戶都喜歡,巧妙地化解了矛盾。村民將這種燈稱為“火獅”,諧音 “和事”, 喻意百姓生活和順、火紅。

特點

一是造型奇。獅燈頭、龍燈身、馬燈尾,胸前兩螯捧著紅繡球,燈下方撐以兩根木棍,兩根細線一根連燈頭,一根連燈尾,再和木棍相連,整個燈小巧玲瓏,招人喜愛;
二是玩法奇。表演時每人各持一盞火獅燈,在鑼鼓的伴奏下,表演者運用皮影戲的操縱技法嫻熟操縱木棍上的細繩,使火獅活靈活現,或騰越,或打鬥,或親昵,甚至其喜、其怒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表演熱烈壯觀。

製作工藝

四合宏霞火獅隊的萬先生是火獅燈的傳承人,火獅燈裡面的竹篾需要去掉篾青、篾黃,不然造型繃不出來,往往挑出好竹後還要經過人工慢慢剖,外面蒙的那層皮紙現在也買不到了,我們只好改成布的。不僅皮紙做了調整,獅子嘴裡掛繡球的線也換成了電話線,四個燈籠不再裝有蠟燭,而是換成了小燈泡,不過火獅子外形與過去相比並無太大改變,畢竟藝術的傳承還是需要保留原始面貌。
過去都是每家每戶出幾塊錢,集資來做火獅燈,村民們都很珍視這一民間藝術。現在外出表演基本都是翻新外層,保留整體支架,大概兩年左右需要換新一次呢。過去用蠟燭,火獅燈里的篾容易炕壞,因此整個火獅子會做得比較大,現在這個支架和外層都是新的,比過去稍微小一點、輕一點。這次僅僅做個翻新,兩個人都忙活了十多天,所以純手工製作起來特別費事,有些地方還需要用紙,因為布太軟了撐不起來。

表演

以前村子玩兩種燈,後來鬧了矛盾,就琢磨出這種火獅燈,上面村子能玩,下面村子也能玩,而且取名火獅,意同‘和事’,此後村民和好如初,一起玩燈。
每逢正月間,家裡也沒什麼事,就去幫幫忙,基本從初二就開始表演,村民有個說法叫“少村不少家”,即可以跳過整個村,但只要去了這個村,除去貼白對聯的,每家每戶都得去,平時沒事的時候,他們也會將火獅燈拿出來練練,經過多年曆練,如今的火獅燈表演者已從最初的參燈發展到可以獨立表演,老一輩接到表演任務,他們幾個年輕人也會跟著前往。四合火獅燈作為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與西塢馬燈共同代表廣德縣參加了由宣城市政府主辦的“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展演活動,他們就與老一輩民間藝術家共同走上了舞台。
一般情況下,表演時需四隻火獅子互相配合,同時需要大鑼、小鑼和鑔子等配套樂器,鼓起預備作用,鑼則為獅子的腳步,可以表演出很多精彩的故事情節,大多控制在十幾分鐘至半個小時之間。畢竟現在以老一輩表演者為主,他們年齡比較大,都六七十歲了,表演太久會吃不消,雖然火獅子看起來不大,而且空心,好像不太重的樣子,但實際上非常沉,雙手舉起十分吃力,力氣小了根本吃不消,無法翻轉和操作,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很少會有女性參與到表演中來,當然,年齡太小、耐性不足的也不行。

現狀

四合火獅燈早在多年以前就獲得過獎項,然而火獅燈的表演藝人現已為數不多,且都年事已高,這一悠久的民間藝術事實上也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危機。
真正會玩火獅燈的人非常少,往多了算也只有十幾人,但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對火獅燈感興趣,所以幫忙扎燈的人很多,傳承方面,目前有幾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一輩正在學習,估計應該不低於四人。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門應該重視和積極引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