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打開中國地圖,位於版圖正中央自西向東綿延的最高山脈,便是有著我國南北分水嶺之稱的秦嶺。古時候,勤勞智慧的商人在巍峨的秦嶺間開闢出一條蜿蜒險峻、連線東南和西北的重要貿易通道,史稱之為“商於古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於古道旅遊區
  • 漢語拼音:Shangwu Gudao lvyouqu
  • 別名:商於古道文化旅遊區
  • 地理位置:陝西省商洛市
  • 景區級別:陝西省十大重點文化旅遊景區
  • 景區範圍:商洛商州區-丹鳳縣-商南縣 
  • 著名景點:仙娥湖、棣花鎮、闖王寨陽城驛 
商於古道的前世今生,沿途主要驛站,兵家必爭之地,商貿交通要道,詩歌文化閃耀,陝西東南要道,搭載經濟快車,地圖信息,

商於古道的前世今生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填補了陝西省春秋戰國歷史文化景區的空白,是陝西旅遊線路的一個重要補充和延伸,對於提升大秦嶺生態旅遊的文化內涵,滿足遊客生態游、休閒遊、文博游等多元化旅遊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商於古道,是陝西東南要道,被譽為“秦楚咽喉”“秦唐樞紐”,是古代長安經藍田、商州通向南陽、鄧州、荊襄以至於江南和嶺南的一條交通要道。
據古遺蹟考,早在商末周初商於古道就成為居住在丹江、漢水流域之土著人與周人相互往來的道路。 戰國時期,秦孝公封衛鞅於商邑,史稱“商君”,賜商於之地十五邑,商於古道得到進一步開拓。 秦時曾是秦馳道的主幹道之一。 漢時已成為全國馳道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於古道是指戰國時期商邑與於邑之間的水陸通道,泛稱“商於之地六百里”。其西起古商州藍橋,東至河南省內鄉縣柒於鎮,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稱作“武關道”、“商於道”,唐代又稱為“商山道”或“商州路”。
自春秋戰國時起商於古道便是重要的軍事和商貿通道,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而今,我市“一體兩翼”宏偉的經濟藍圖描繪,商於古道被拂去厚重的歷史灰塵,新的時代里重新煥發其經濟文化勢不可擋的光彩和魅力。

沿途主要驛站

商於古道又是一條古驛站之路。 至於秦漢時期的亭、傳設定迄今已不可考。 據現有資料可知,到唐初商於道就置有驛站。到了盛唐時期,商州驛路更是館驛密布,車涌人擠,絡繹不絕,交通極為繁盛。
唐代時所設定的驛站, 除了主要為傳遞軍事訊息外,同時也是一條官道,接待傳遞公文的使者和奉召赴任的官員,並為其提供住宿條件。 唐代規定,每隔30里設一驛站,而商於古道因地勢險要,驛站間距里數一般多大於30里。據嚴耿望《唐藍田武關道驛程考》可知,由長安經商州、南陽、鄧州至襄陽共有233處驛站,來往於該路的行旅都要經過一個個驛站,並選擇歇息安頓。
唐代驛站的主要路線,是由京師都亭驛東行,出通化門, 經長樂驛、 灞橋驛折東南行即進入商於古道。據有關資料記載,唐時武關道陝西境內共有驛站19個。 現整理如下:
灞橋驛,距長安25里處。
藍田驛,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舊唐書》記,荊州刺史裴茂長流費州,宰相王搏貶崖州司馬,均賜死於藍田驛。
青泥驛,《長安志》曰在藍田縣郭下。 藍田縣亦名“嶢柳城”,《水經經注》曰: “泥水歷嶢柳城南,魏置青泥軍於城內,俗謂之青泥城。 ”此驛為出京後第一宿處。
出藍田縣南20里,有七盤嶺,七盤嶺位於藍田縣南的“縣南道”上。是商於古道第一險阻,路經此盤山而過。
韓公驛,在藍田縣南35里。《太平廣記》記:戶部侍郎楊炎貶道州司戶,自朝受責,馳驛出城,不得歸第,其夕次藍田。 縣尉崔清為經營行李家務甚周,後又送至韓公驛而別。
藍橋驛,在藍田縣東南40里。 自居易《藍橋驛見元九詩》、裴航《贈樊夫人》詩,均有藍橋驛的記載。
藍溪驛,在藍橋驛與藍田關之間。 張藉《使至藍溪驛寄太常王丞》詩,自居易《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即次藍溪驛而作。
藍田關,距長安170里處,是武關道上的第一關。此關在今商州區西境牧護關附近。
北川驛,距長安215里處。
安山驛,距長安245里處。
仙娥驛,距長安285里處.此驛附近風景秀麗,屢為詩人稱道。白居易《仙娥峰下作》云:“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無數峰,最愛仙娥好。 ”
商州,距長安300里。 商州是商於古道上最大的城市,位於三岔路口,為交通樞紐,軍事要地,當有驛站。 白居易《發商州詩》為證:“商州館裡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 ”
四皓驛,驛名與四皓墓有關。《太平寰宇記·商州上洛縣》條記:“四皓墓在縣西南四里廟後。”即墓、驛均在州城附近。
洛源驛,在商州會峪溝與丹江交匯處的洛源。
棣花驛,今丹鳳縣的棣花鎮。 白居易有《棣花驛見楊八題夢兄弟》,雍裕之有《宿棣華館聞雁》等。
《元一統志·商州·山川》有棣花山,“在州東七十里,以山多棣花得名”。
桃花驛,距長安430里。
桐樹館驛,距長安455里。
武關驛,在今丹鳳縣東南90里處、武關河畔,今321國道旁。
青雲驛,在今商南清油河,是武關外第一驛。距長安510里。雍陶《路中問程知欲達青雲驛》詩云:“蒼黃負譴走商顏,保得微躬出武關。 今夜青雲驛前月,伴吟應到落西山。 ”
層峰驛,在今商南縣皂角鋪(宋代改“驛”為“鋪”)。韓愈《題層峰驛梁》詩序云:“去歲貶潮州刺史, 乘驛赴任。 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山下。 蒙恩還朝,過其墓,留題驛梁。 ”
陽城驛,唐末改名富水驛,在今商南縣富水鎮。出富水驛即進入河南省境,其沿途亦設有諸多驛站, 它們分別是商於驛、臨湍驛、官軍驛、曲河驛和南陽驛。
宋、元、明、清時期,商於古道雖失去國家驛路地位,但仍是轉運物資、遞送官方文書的主要通道。
陽城驛陽城驛

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上,商於古道是先秦時期華夏、苗蠻、東夷三大族團交錯過渡地帶,是楚族、楚國、楚文化的發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經略南國的戰略通道,是戰國時期秦、楚反覆爭奪的戰略要地,是秦國扭轉乾坤,一統天下的戰略支點,是初唐、盛唐時期大唐帝國的第二條“國道”。
秦時,商於古道是秦馳道的主幹道之一。漢時已成為全國馳道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戰國及秦漢魏晉時期,商於古道的主要功能偏重於軍事方面,由於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秦孝公十一年,秦國控制了東進中原的函谷關和南下江漢平原的武關,並在武關以西“城商塞”,加封公孫鞅為“商君”,改名商鞅,“封之於、商十五邑”,為得是要商鞅為秦國守住商於古道這條重要的交通線。
史料中有記載,王陵在劉邦項羽之爭時屯兵於上洛南三十一里的古道旁襄王溝內建城號稱襄侯王,助劉邦往返商於成就大業。
明末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因屯兵商洛而養精蓄銳、恢復元氣,最終走出商洛後直取京城。
民國時期,商於古道成為陝西抗擊日寇東路軍侵略的軍需供給線,還是中國共產黨鄂豫陝和豫鄂陝革命根據地中心的區域以及解放軍中原突圍部隊北上的重要通道。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商貿交通要道

商於古道位於陝、豫、鄂三省交界處的“金三角”幾何中心,地控秦嶺之南的丹江孔道,是古代長安經藍田、商州、商南通向南陽、鄧州、荊襄以至於江南和嶺南的一條交通要道,是古代中國統一國家形成的奠基地和見證者。據史料記載,商於古道最初是秦國為運送戰爭所需物資而開闢的一條軍事通道,在歷史上的和平時期商於古道就成為古代中國交通運輸、經濟貿易的南北大通道。隨著歷史變遷、時事變化,商於古道在交通、商貿樞紐方面的功能越來越凸顯,逐漸成為關中通往河南南陽、湖北襄陽以及東南方的一條重要商道。
在唐代以前,商於古道是長安通往東南地區的一條重要幹道,聯繫著吳越、江淮、荊湘、黔中、交廣各郡、州、縣,影響幾乎達半箇中國。當時曾有人作詩曰:“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到明代中後期,隨著丹江流域流民的不斷增加和丹江航運的開通,商於古道上的商業運輸更是繁榮。東南地區生產的絲、茶、糖、瓷器等生活日用品經武關的陸路或走水路運至龍駒寨,再轉至長安等地。同時內陸的貨物也沿此線路運抵長江口岸重鎮漢口。商貿交通成就了丹鳳乃至商洛昔日的無限繁華。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詩歌文化閃耀

商於古道不僅是條軍事之路、商貿之路,也是一條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詩歌之路”,在古代中國南北文化交流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這條古道上,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為仕途奔走者發出了“往來悲歡萬里心,多從此路計浮沉”“山勢分開秦楚界,水聲流盡漢唐人”的無限感慨。這些文人騷客、達官顯貴、孜孜學子們或進京趕考,或職務調遷,或去各地視察,或赴京拜謁,或貶謫江南,“憧憧往來皆出是郡”。
有學者統計,僅唐一代,往來奔波於商於古道上的詩人約200餘人,有的還往返多次。白居易“七年三往復”,元稹“七度武關”等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是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這首詩中的名句,而這首詩的寫作之地,正是由關中進入商於古道的第一關隘。
歷史上的商於古道不僅成就了將相帝王、商旅貴胄,也無意中成就了一批詩人,成就了中國文學。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陝西東南要道

通觀商於古道的古今史, 我們不僅為它昔日曾有的輝煌而自豪, 同時也為今天舊貌換新顏的時代變遷而鼓舞! 商於古道幾千年的興衰變化, 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歷史的演進過程。透過漫長的歷史長河,這條古道曾見證了多少烽火硝煙和多少壯烈故事!
然而, 當歲月的年輪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崎嶇古共聞”的古道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1998年在古道上啟動了312國道二級公路改造工程, 同年1月21日牧護關隧道全線貫道,6月26日,藍(田)小(商塬)二級汽車專用公路建成通車。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2006年1月22日寧西鐵路建成通車(入陝第一站“商南站”)、2008年10月26日滬陝高速公路、2012年8月14日西商二線又相繼開通,寧西鐵路二線也即將建成,商於古道“天塹變通途”!如今已成為陝西省高速公路的密集區,陝西中西部交流的重要通道。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搭載經濟快車

今天的商於古道橫穿商洛東西,途徑商州、丹鳳、商南三縣區,大體走向與現今的312國道基本吻合,沿途古建築、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等人文資源密集、生態資源豐富,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地域特徵鮮明的諸多文化現象,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集中展現了商洛文化的精髓。牧戶關古鎮、商州古城、仙娥驛、夜村羅公砭、棣花驛老街、層峰驛、青雲驛、陽城驛、闖王寨等歷史古蹟都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節點。
搭載“一體兩翼”經濟開發的快車,商於古道項目開發也納入規劃藍圖。屆時,承載深厚歷史文化的商於古道的經濟價值得以激發,同時經濟作用於文化等領域,全面煥發商於古道的時代活力。據了解,商於古道項目初步規劃擬建文化景區重點項目30多個,開發內容為建設“一條古道”,開發“三條線路”,打造“三大核心景區”。整個項目預計2018年建成,預計每年可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商於古道的開發將彌補陝西省春秋戰國文化旅遊短板,也為商洛市旅遊文化的大發展增添一道靚麗風景。
商於古道文化景區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g312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