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鄉

商山鄉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城東南部,緊鄰黃山市府所在地,距民航黃山站僅5公里。境內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休(屯)婺公路、月瑤公路、在建的湯屯、黃塔(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行動電話、固定電話、寬頻網路覆蓋全鄉142個村民小組。新安江的重要支流—蘭水、率水兩大河系環抱全境,全鄉土地總面積9446公頃,轄19個行政村,2.3萬人口,是休寧縣第一大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山鄉
  • 省份:安徽省
  • 人口:2.3萬
  • 面積:9446公頃
基本概況,產業結構,特色產業,基層組織,財政狀況,自然環境,生態旅遊,歷史名人,人口數據,

基本概況

休寧縣商山鄉位於縣城東南部,與黃山市區相距8公里,境內區位優 越、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休(屯)婺公路、月瑤公路、在建的湯屯、黃(塔)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行動電話、固定電話、寬頻網路覆蓋全鄉,新安江重要支流——蘭水、率水兩大河系環抱全境,截止至2008年底全鄉所轄19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總面積9446公頃,擁有耕地21855畝,其中水田20160畝、茶園19600畝,是休寧縣第一大鄉,也是市第一產茶大鄉,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7935萬元,財政收入2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30元。
商山鄉地理位置商山鄉地理位置

產業結構

該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農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種 植業上,全鄉糧食播種面積38329畝,其中稻穀 32116畝,已在芳乾、下莊等六個村民小組建立了1300畝的優質米示範片和軟碟拋秧示範基地1000畝。傳統經濟作物(如生薑、芋頭、大蒜)種植具有一定規模,種植面積6018畝。
商山鄉商山鄉
工業:茶業是該鄉的主導產業,年產乾茶1.8萬擔,占全縣1/10,有茶葉初制廠178家,精製廠16家,年加工銷售眉茶10萬擔,占全縣的1/3,茶葉加工業年產值4162萬元,茶業產值占全鄉農業總產值的56%以上,農民人均茶葉經濟收入占總收入的39.5%。新辟了占地50畝的無公害茶葉精深加工基地,入戶企業2家。
養殖業上:全鄉有小(二)型水庫9座,當家塘200多座,水面養殖面積3000多畝。養殖業主要以生豬飼養為主,全鄉已有十餘戶家庭養豬場。全鄉年生豬飼養量2.8萬頭,戶均4頭以上,農業收入40%源於養殖業。

特色產業

生態旅遊業開發有新的進展。2003年溪洲被命名為首批市級生態村,2005 年,溪洲、黃村被縣列入鄉村旅遊福地示範村。結合生態旅遊業開發,已累計投入資金3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改善(如溪洲入口道路拓寬、廣告牌設立、還金亭修繕、停車場建設、觀音山景點開發等)及宣傳推介活動。編制了溪洲、黃村景區景點開發一系列宣傳材料,並與黃山某學院聯手共同打造“秀水靈山觀音山,綠色生態溪洲游”,專題宣傳推介促銷,已累計接待黃山市周邊區域乃至浙江、江西等地遊客1000多人次。徽商農莊生態旅遊建設一期工程已投入100餘萬元。
商山鄉商山鄉

基層組織

截止至2008年底該鄉有在編行政事業鄉幹部72名,其中行政人員35名,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31名,法律服務所人員6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8名。全鄉有黨員742名,其中今年發展的新黨員26名,女黨員有100名,占黨員總數的13.5%。村兩委成員共有126名,其中支委成員64名,村委會成員62名。全鄉設有4個黨總支,30個黨支部;掛職村第一書記有6名。
商山鄉商山鄉

財政狀況

該鄉嚴格執行“分類指導、核定收支、定額補助、超收返還”的鄉鎮財 政管理體制,積極挖掘財源,努力爭取外援,狠抓財政收入,做到大稅一分不少、小稅一分不跑,確保了全年財政收入的超額完成,2008年實際完成271萬元,比上年增長27.7%,在狠抓財政收入的同時,該鄉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採取多方位的招商引資方案,如建立廣告牌8處、創建招商網站、召開多批次多層次招商推介會議、發放招商引資宣傳畫冊和多種推介資料,全年共引資2764萬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引進縣外資金1826萬元,比上年增長近8倍,為該鄉今後的經濟發展和增加財政收入奠定了堅實基礎。
商山鄉商山鄉

自然環境

商山自然風光旖妮,地氣靈秀。境內人文自然景觀眾多,是居家旅遊、休閒、度假的絕佳之所。有市級生態村、鄉村旅遊福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溪洲、黃村。黃村為中美文化交流示範基地,一座“蔭餘堂”漂洋過海,架起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橋樑。另外,還有小齊雲之譽的秀水靈山——觀音山(石蓮山);以唱響徽文化為主旋律的徽商農莊。浮潭古渡則是眾多渡口中的一亮點,著名的浮潭“十景”大都有跡可尋。
商山物產豐富,獨具特色。為市級農業產業示範鄉鎮、全市第一產茶大鄉、皖南地區最大的眉茶生產加工集散地。境內有茶園1.96萬畝,茶葉初制廠200多家,精製廠16家,年加工銷售乾茶10萬擔,新辟了占地百畝的無公害茶葉加工園區,國家農業部948項目(清潔化茶葉流水生產線)落戶商山,並建成投產。板栗、生薑、大蒜等土產品特色鮮明,聞名遐邇;儲量超億噸的膨潤土礦,主礦脈就在商山,是加工緊俏漂白土的最佳原料。

生態旅遊

商山鄉溪洲自然村位於休婺省道和黃山市府屯溪至江西婺源公路交匯處,距市府8公里,距縣城15公里,交通地理優勢十分明顯。該村憑著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2003年被黃山市評為首批“市級生態村”。境內山環水繞,風光旖旎,秀麗異常,綿延十幾里的密植茶園和8萬餘株板栗林,鬱鬱蔥蔥,環繞整個村落,錯落有致,遠看綠樹成蔭,村落若隱若現,是近郊旅遊的理想場所。新屯五公路全線貫通後,交通、地理位置優勢更為凸顯,受到廣大旅遊愛好者的青睞。為實現生態旅遊經濟的新突破,加快融入黃山旅遊大格局,已編報了溪洲生態家園旅遊開發項目和溪洲生態村農家旅遊開發一期“四個一”工程項目書,2008年,正積極爭取立項和加大對外宣傳推介。

歷史名人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學者,“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字東原,休寧隆阜(今屯溪)人。戴震出身於貧寒之家,幼讀私塾,以過目不忘和善思好問著稱。傳說有一次,老師教授《大學章句》,愈聽愈覺得可疑,於是向老師發問:“此何以知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老師難以回答這個出乎意外的疑問,於是抬出朱熹這一權威,“這是朱文公說的”,意在告訴戴震不必再生疑問。不料,戴震仍發疑:“朱文公怎么知道如此呢?”老師聽後,無言以答,嘆曰:“此非常兒也!”
18歲時,戴震因家境困難輟學,隨父前往江西南豐,以販布為生,其間曾一度在邵武設館講學。20歲返鄉,拜婺源名儒江永為師研究學術,並往南京族人戴瀚處學習八股時文。28歲補縣學諸生。33歲避仇人而入京城,寄居徽州會館,在艱苦環境下鑽研。1762年考中舉人。其後六次參加進士考試,由於思想觀念與程朱理學不盡吻合,均未及第。51歲時,經《四庫全書》總編纂紀昀推薦,入《四庫全書》館為專職纂修官。53歲被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職務。不久,因為勞累過度而患病,又被庸醫誤診,不幸病逝於北京崇文門西的范氏穎園。靈柩由夫人率子運回故鄉,葬於休寧縣商山鄉幾山頭前。
戴震是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一代宗師,他學識淵博,天文、歷算、歷史、地理、音韻、訓詁。無不精通,當他初入京城時,在京著名學者紀昀、錢大昕、王鳴盛等人都為戴震學問的淵博而折服,“叩其學,聽其言,觀其書,莫不擊節嘆賞”,戴震的思想深度和學術水平無疑是中國十八世紀的高峰標誌。然而,一代宗師的一生卻是悲劇性的,直到晚年已經譽滿海內時,仍然一貧如洗,他的學生段玉裁感嘆道:“先生之才,而不公卿,禮樂黼黼,以光太平。”戴震逝世後,學者王昶撰《戴東源先生墓志銘》、錢大昕撰《戴震先生傳》、洪榜撰《戴東原先生行狀》、門生金壇、段玉裁編《戴東原先生年譜》,詳細地記述了戴震一生的坎坷和學業情況。戴震是“乾嘉樸學”的領袖,治學以訓詁名物入手,在精嚴考據的基礎上闡發義理,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比如,他以《廣韻》為底本,創立古韻九類二十五部學說和陽、陰、入對轉達理論。他將《永樂大典》中《九章》等七種算經加以整理,撰《迎日推策記》一卷,總結了歷代的數學成果。
戴震一生遵循“由聲音文字求訓,由訓詁以尋義理”的方法,對經書和其它古代經典作了創造性的疏證,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禮儀考正》、《中庸補註》、《方言疏證》、《古歷考》、《考工圖記》、《水地記》、《勾股割圜記》、《緒言》等50餘種。戴震還主持纂修了《汾州府志》,成為後代修志人員參考的範本。後人揖有《戴氏遺書》16種59卷。《清史稿·儒林傳》有傳。
1924年,戴震誕辰二百周年時,在戴震故居——搖碧樓設立戴氏東源圖書館,後改成戴震紀念館。屯溪戴震公園就也以戴震命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144

3647

3497
家庭戶戶數
2315
家庭戶總人口(總)
7144
家庭戶男
3647
家庭戶女
3497
0-14歲(總)
1555
0-14歲男
787
0-14歲女
768
15-64歲(總)
4911
15-64歲男
2549
15-64歲女
2362
65歲及以上(總)
678
65歲及以上男
311
65歲及以上女
36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8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