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邢台市隆堯縣的歷史名稱)

唐山(邢台市隆堯縣的歷史名稱)

唐山縣是邢台隆堯縣西部原堯山縣的曾用名,金大定中,因避金世宗完顏宗堯之諱,改堯山縣為唐山縣。傳說堯山是唐堯帝封授之山,堯帝曾親登其上,以觀洪水,後又是納舜之處,因此唐山也就是堯山。

唐山縣,古稱柏人縣、堯山縣,今稱隆堯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西漢建置柏人縣,金代更名唐山縣,屬邢州,元屬順德路,明清屬順德府,到了民國14年(1925年),政府欲升京東唐山鎮為唐山市,因邢台唐山縣與唐山鎮重名,故此又恢復堯山舊名,1947年堯山縣與隆平縣合併為隆堯縣,屬邢台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山縣
  • 外文名稱:Tangshan
  • 行政區類別:歷史地名、縣級政權
  • 所屬地區:邢州-順德府-邢台市
  • 下轄地區:6區,6縣,2市,6開發區
  • 電話區號:(+86)0319
  • 郵政區碼:055350
  • 地理位置:直隸省南部,順德府東北部
  • 面積:749平方公里
  • 人口:50萬
  • 方言:冀魯官話-邢衡小片
  • 著名景點:柏人城,唐山八景
  • 車牌代碼:冀E
縣城介紹,歷史沿革,唐山八景,行政區劃,名勝古蹟,

縣城介紹

唐山縣是邢台隆堯縣西部原堯山縣的曾用名,金大定中,因避金世宗完顏宗堯之諱,改堯山縣為唐山縣。傳說堯山是唐堯帝封授之山,堯帝曾親登其上,以觀洪水,後又是納舜之處,因此唐山也就是堯山。唐山縣金屬邢州,元屬順德路,明清屬順德府,歷經751年後,到了民國14年(1925年),政府欲升京東唐山鎮為唐山市,因邢台唐山縣與唐山鎮重名,故此又恢復堯山舊名,解放後堯山縣與隆平縣合併為隆堯縣,屬邢台市。
唐山

歷史沿革

唐山縣原名柏人縣,西周時期屬邢國,戰國屬趙,秦漢屬巨鹿郡,公元前206年,登上皇帝寶座的漢高祖國劉邦依秦制劃天下,於此地初置柏人城縣,隸冀州趙國,北魏改柏人為柏仁,隋朝時柏仁縣又屬邢州,621年屬趙州治,627年復為邢州轄。唐天寶元年(742年),因遭水患,城被水淹,縣治東遷堯城鎮,遂更名為堯山縣,隸邢州。宋熙寧六年省入內丘縣,元祐元年復置。入金後,堯山縣隸河北西路信德府(天會七年降為邢州),於大定中期堯山縣改名唐山縣。元代,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唐山縣曾省入內丘縣,不久即復設,初屬真定路邢州,後屬順德路(中統三年為府,世祖至元二年改路)。明代唐山縣隸順德府。清因之。民國初,堯山縣屬直隸省冀南道,三年(公元1913年)改屬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唐山縣復名堯山縣,直隸於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堯山縣劃歸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1945年邢台市成立,堯山縣屬之。1947年將隆平、堯山兩縣合併為隆堯縣,屬邢台地區,1993年,邢台市縣合併為邢台市,隆堯縣屬之。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柏仁城毀於水,縣治東遷於現堯城鎮。因去北有山,山以堯名,縣以山名,堯山縣名便由此而始。金大定中(1174年),改縣名為唐山縣。民國17年(1928年)復為堯山縣。
1947年8月,隆平縣、堯山縣合併為隆堯縣。1958年,隆堯縣與臨城、柏鄉、內丘合併為內丘縣,屬邯鄲地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隆堯、柏鄉由內丘縣劃出,統稱隆堯縣。1962年1月,柏鄉縣析出。隆堯縣屬邢台地區行政公署轄。1993年改為邢台市轄。從西漢王朝在縣域內置縣,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

唐山八景

唐山八景,又稱堯山八景,出自明清《堯山縣誌》和《順德府志》。
(1)堯山隱現
每春夏時,天初署,遠望若城堞、兵馬、旌蓋,圍聚山嶺,閃爍掩映,蔚為奇觀。
(2)泜水浮沉
其水流入地底,稍前複流出。是不一處,名曰“三蹬”。《山海經》云:“泜水出敦輿山之陰,自中丘經堯山流入漳。”
(3)乾言餞跡
《詩經·邶風》:“出宿於乾,飲餞於言。”堯山內邱兩縣地相接,而山岡自西南而東北,旋起旋伏,約二三十里,故兩縣均有乾言山也。
(4)聖井彪流
在堯山舊堯廟旁,深僅三尺,有水下注。昔傳,有賈胡持珍去水,遂涸。今珠穴痕猶存焉。
(5)孔岡遺文
《畿輔志》:唐山縣西北十里,一名孔岡,相傳孔子停車處。元許衡建書院於此,後有聖裔孔王番自曲阜徙居,因於其岡建奉聖祠,祭器多得於土中。
(6)神槐障岸
樹在泜河東岸。明,河堤數潰,民受其害。有神示夢於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憫若等久罹陽侯之難,今已植樹砥障矣。”厥明視之,岸畔果有槐焉。自是終明朝,無河決之患。茲神槐之所由名也。
(7)曲洞飛雲
宣務山坳,有洞名紫霞,或雲通內邱蓬鵲山。每陰雨,洞口雲生焉。
(8)香泉潤稻
在老僧橋下,泉自平地湧出,東流入隆平縣界。可以灌稻,其稻更勝他處。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隆堯縣下轄6個鎮、6個鄉、1個國營農場,276個村。隆堯縣行政區劃圖[9]

名勝古蹟

柏人城
柏人城位於隆堯縣雙碑鄉境內,為趙國軍事重鎮。城廓面積約4平方公里,原有9個城門,北鄰泜水,三面環崗,依山傍水,形勢險要。城牆系夯土建築,全長8017米,城牆平均厚度15.1米,最高處9.15米,城牆夯土層為10厘米左右,總土方堆積量達110多萬立方米。
宣務山石窟
宣務山石窟坐落於縣城西北7.5公里的宣務山之巔,曾有千佛殿、同聲谷石室、臥佛殿等建築。石窟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稱“沒影碑”;宋碑兩幢。千佛殿石室內外壁上刻有739龕摩崖造像,大部是一佛二菩薩,最大龕高0.8米,寬0.97米,造型優美,別具風格。還有“準提塔”、“妙法蓮華”經刻。文革後無存。
邢台地震紀念碑
邢台地震紀念碑[35]1966年3月8日凌晨5時29分,隆堯縣東部的白家寨一帶發生6.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9度,8000餘人遇難。為紀念邢台大地震,特於地震20周年之際建立邢台地震紀念碑。正前方為10米寬台階,第一段三級,第二段八級,象徵著發生地震的1966年3月8日。碑高19.66米,象徵1966年。碑座高1.4米,8.2米見方,正面刻有碑文,兩側和背面刻有《蒙難》、《救援》、《重建》三組線雕。邢台地震資料陳列館陳列館為地震紀念碑附屬建築,位於紀念碑以北,總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展出照片155幅,圖表29幅,字版面12塊,展出內容有邢台地震概況、地震災害、黨和政府的關懷、抗震救災、發展生產,重建家園、加強地震監測,探索地震規律6個部分。 隆堯碑刻群[37]堯碑刻群隆堯碑刻群位於隆堯城關東隅。1980年,縣文化局將分散於全縣各處可移動文物集中到文物保管所東院,建成了碑刻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刻群北半部分陳列歷代碑刻和墓志銘58件,以楊宣碑為代表;南半部分有石刻、造像、經幢總計127件,主要文物有天錄辟邪二獸浮雕、釋迦說法像、唐陵石獅等。
著名人物
郭威(904—954),即後周太祖,五代周王朝的建立者,951-954年在位。字文仲(一作字仲文),邢州堯山(今隆堯縣西部)人。少孤貧,為軍吏。後漢時拜樞密使乾祐元年(948年)受命督師討伐李守貞叛軍。後拜鄴都留守兼天雄軍節度使。乾祐三年(950年)起兵攻入開封,次年稱帝建周,都汴,史稱後周。[38] 柴榮(921—959),即後周世宗,954-959年在位。邢州堯山柴家莊 (一說邢州龍崗)人。郭威內侄、養子。登基後進行全面整頓改革,懲辦貪污,招撫流亡,獎勵生產,取消苛捐雜稅,整頓軍隊。後陸續攻占了南唐的江淮等地,為北宋的統一繁榮奠定了基礎。[39] 彥琮(557—610),隋代僧人,佛教翻譯家、編纂家,俗姓李,趙郡柏(今河北隆堯西南)人。曾於朝堂講玄學,並與楊廣講論佛經。專梵文,主要從事譯經、撰述、編纂,先後譯經計二十三部一百餘卷,著有《辯正論》《通極論》《辨教論》《通學論》等。[40] 樊騰鳳(1601—1664),字凌虛,明末唐山縣西良前村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音韻學家。自幼讀書,屢試不第。清兵入關後,擁戴大幹言村民趙二舍為帝,自封軍師以抗清。失敗後匿於地窖三年,撰《五方元音》流傳於世。[3] 任彥申(1945— ),河北隆堯人,先後任清華大學黨委委員、清華大學校團委書記、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著有《從清華園到未名湖》等書。[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