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禾

唐一禾

唐一禾(1905—1944.03.24),湖北武昌縣人。二十年代中葉,肄業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大革命時期回到武漢,在革命軍中從事政治宣傳工作。往後畢業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並留該校任教。1930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美術學院,從勞侖斯學習油畫。其素描當時頗受中外人士的推崇。1936年歸國後,一直在武昌藝專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並任教務主任兼西洋畫系主任。抗日戰爭初期,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宣傳活動,他繪製的抗戰宣傳畫當時收到很大的社會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一禾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武昌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44年3月24日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巴黎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窮人》,《村婦》,《廚工》,《田頭送茶》等
人生經歷,人物評價,個人畫展,生活故事,

人生經歷

1922年考入私立武昌美術專科學校。少年時,熱愛繪畫,是武昌藝專最早的八個學生之一。1924年就讀於北京美術專科學校,攻油畫。接受曾在美國學美術的、時任該校教務長的聞一多先生影響,是反帝反封建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受學校教務長聞一多的影響,為反對北洋軍閥政府屠殺愛國學生,創作了《鐵獅子胡同慘案圖》。參加“武卅運動”。
唐一禾唐一禾
1926年返回武昌參加國民革命軍,在第六軍政治部從事宣傳工作。
1927年中斷學業回武昌參加北伐軍,編入第六軍政治部,隨征戰部隊做宣傳鼓動工作。
1928年畢業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並留校任教。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他帶著學生把一幅幅巨大的宣傳畫貼滿三鎮,其中不少都是他的手筆,如《正義的戰爭》、《敵軍潰敗之醜態》、《剷除漢奸》等。
1931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師從勞倫斯學習油畫。由於家境清貧,只好半工半讀,每天除在校鑽研油畫外,晚間還要到二十里外參加夜畫會,抓緊練習速寫。其素描當時頗受中外人士的推崇。曾獲學院“羅馬”獎,赴羅馬學習、考察。作品參加法國春季沙龍展,與當時留學法國的常書鴻秦宣夫呂斯百曾竹韶王臨乙等人發起“旅法美術協會”。
1934年畢業於巴黎美術學院。回國後,一直在武昌藝專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並任教務主任兼西洋畫系主任。抗日戰爭初期,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宣傳活動,他繪製的抗戰宣傳畫當時收到很大的社會效果。當時武漢已成為抗戰的文化中心,各地的文藝家薈萃於此。此間,唐一禾畫了很多宣傳畫懸持於武漢街頭,如《還我河山》等。
唐一禾
1937年在南京舉辦的全國美展上,他的作品《武漢警備》引起了很大反響。
1938年武昌藝專遷到四川江津,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始終不懈地堅持教學,培育了不少美術人才,其作品具有一定的進步思想和藝術水平。
1940年至1944年,在動盪不定的環境中,創作了油畫《窮人》、《村婦》、《廚工》、《田頭送茶》、《女游擊隊員》、《七七的號角》、《勝利與和平》及素描《碼頭工人》、《祖孫》等作品。都表現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1944年赴重慶參加“中華全國美術會”會議並當選中華全國美術會常務理事,途中因江輪傾覆罹難,年僅39歲。
唐一禾他曾參加北伐征討封建軍閥,他曾在1931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他曾是青年藝術學子追隨的導師,他曾是滿懷激情與才華的熱血畫家,他只在這世上生活了39年,但他卻留給人們那么多的感動與懷念。

人物評價

一禾作為早期留學西方的學子,懷揣報效祖國的宏願,刻苦學習藝術。在唐一禾短暫的生命和藝術歷程中,無論是思想情感還是藝術創作都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在民眾的底層里負起了神聖偉大的使命”的崇高追求。在唐一禾出國學習和回國投身藝術教育期間,正是中國內憂外患、民族危亡面臨考驗的時刻,而唐一禾的藝術創作也始終緊密地聯繫著國家、民族、民眾命運這一主題。
唐一禾唐一禾
後人緬懷這位英年早逝的優秀藝術家,以激勵後學,有必要在教育界倡導學習唐一禾的為革命和藝術教育不懈奮鬥的精神。恰如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捐獻儀式上所說,“作為美術教育家的唐一禾,同樣為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帶著藝術和思想的銳氣,唐一禾在教學上探索的是藝術對於民族存亡與文化變遷所能起的作用,由此身體力行,發蒙後學,使教育內容和方法成為體現文化理想的一種方式。唐一禾在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上的作為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遺產,在今天仍然給予我們不盡的啟示和激勵”。

個人畫展

已故著名畫家唐一禾先生誕辰100周年,“唐一禾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
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唐一禾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
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唐一禾的兒子、省文聯主席唐小禾深情回顧了父親生平事跡。展覽舉辦之際,90高齡的唐一禾夫人熊明謙女士攜子女將唐一禾作品油畫4幅、素描59幅捐贈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加上中國美術館原藏油畫及部分素描等11幅作品,唐一禾在短暫的藝術歷程中創作的作品,除少數散失或送學生外,全部歸屬國家藝術寶庫。
“唐一禾的繪畫風格是一種合有時代藝術共性與個人藝術氣質的風格。他在領略歐洲古典到近代繪畫傳統的基礎上,以現實主義嚴謹造型為本,融入浪漫主義抒情筆調,同時攝取現代繪畫明亮的色彩表現。”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這些語言特徵,在他的全部作品中有機貫通,顯現出恢弘開闊的體格、硬朗大方的造型和舒展流暢的神韻。”
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七七的號角》、《女游擊隊員》等油畫作品,在風格上折射出整個民族救國圖存的急切悲憤與表現力量,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目前尚存的素描涵蓋了他留學時代所作的石膏像和人體,以及部分人物肖像、速寫,堅實的筆調和剛健的風骨無不真實地流露出藝術家的性格。

生活故事

唐小禾回憶中,模糊而高大的身影除了父親,還有伯父唐義精和姑姑唐義貞。唐義精在50年的生命里,以民族的藝術教育事業為畢生的追求,同時,唐義精以進步的思想和包容的心態讓武昌藝專成為革命者的庇護所。而唐義貞作為一名奇女子,以26年的短暫生命實現了對共產主義信念的追求,唐義貞的名字出現在索爾斯茲伯里《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一書里。唐義貞與陸定一是一對歷經生離死別的夫妻,而在唐義貞犧牲50年之後,陸定一終於找到他們的一雙兒女,為此鄧穎超專門寫信道賀,稱這是一件“悲苦的喜事”。
唐一禾唐一禾
早逝的英才,始終沒有被人們忘卻。1957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唐一禾畫集》,郭沫若題寫了書名,陸定一作序,熊明謙編寫了年譜。1984年,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和台北的藝專校友在兩唐遇難40周年之際舉行紀念會。湖北美術家協會編輯了紀念文集,匯集了他們的學生張執一、黃鋼、李家楨、楊立光、劉國樞劉一層等以及陸定一的紀念文章和關於唐一禾油畫藝術的論文。1991年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了《唐一禾畫集》,吳作人題詞:“為藝術辛勤探索,為教育忘我獻身——一禾學長才絕倫輩以畫集出版書以紀念。”而最能讓英才喜悅的事就是後輩又走上了他們的路。1971年,30歲的唐小禾以油畫《在大風大浪中前進》而名動全國,其後唐小禾作為坐鎮湖北武漢的畫壇名家以油畫和壁畫創作飲譽中外,今天唐小禾還擔任著省文聯主席、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之職。而唐小禾的孩子們也選擇以線條和色塊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受。也許在唐氏血脈里對藝術的狂熱是最具遺傳性的基因,唐一禾的生命顯然還在他的後人中延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