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姓

哥舒姓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突厥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古突厥族西突厥哥舒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 古西突厥,原是突厥汗國的西面可汗。突厥興起時,土門可汗之弟室點密西征,役屬西域鐵勒各部、葛邏祿、拔悉密等諸部。室點密先是聯合波斯消滅了白匈奴,以後又同拜占廷結盟,進攻波斯,擊敗了當時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東、西突厥因權利之爭而分裂,分裂為東、西二部,後分別稱為東突厥族和西突厥族。西突厥族主要活動在蔥嶺東西,控制了自漢朝時期建立起的絲綢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舒姓
  • 拼音:gé sū
  • 注音:ㄍㄜˊㄙㄨ
  • 類型:姓氏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歷史名人,家庭背景,從軍經歷,安史之亂,後人評價,

基本介紹

哥舒[哥舒,gé sū(ㄍㄜˊㄙㄨ),不可讀作gē shū(ㄍㄜㄕㄨ)]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突厥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古突厥族西突厥哥舒部,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西突厥,原是突厥汗國的西面可汗,在公元六世紀初期由達頭可汗統領。早在南北朝時期,突厥族就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到了公元六世紀初,突厥民族盛起於阿爾泰山南麓,建立了人數多達數十萬的軍隊,後在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二年(公元562年)開始遷徙南下,建立了汗國體制,稱突厥汗國。突厥興起時,土門可汗弟室點密西征,役屬西域鐵勒各部、葛邏祿、拔悉密等諸部。室點密先是聯合波斯消滅了白匈奴,以後又與拜占廷王朝結盟,進攻波斯帝國。在北周時期,突厥汗國內部已經開始出現分裂跡象,當時的達頭可汗對突厥的總首領沙略可汗的蠻橫十分不滿。
到了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沙略可汗命突厥之一部的阿波可汗領軍南侵,但隨即被隋軍擊敗。阿波可汗與達頭可汗關係很好,因此沙略可汗藉口阿波可汗在侵隋的戰爭中先行潰退,出兵襲擊了阿波可汗,阿波可汗被迫率部眾投奔西部的達頭可汗。於是,早已對沙略可汗不滿的達頭可汗聯合了阿波可汗與沙略可汗對立,雙方開始了窮兵黷武的相互攻擊,於是整個突厥民族開始分裂為東、西兩個突厥汗國。東突厥沙略可汗在隋朝北境一帶活動,而西突厥達頭可汗則在隋朝西北境一帶活動,從此西突厥在西域稱雄,以控制絲綢之路。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東、西突厥正式分裂,西突厥射匱可汗廣開疆土,東起金山西到西海諸國都在他的統治之下,汗庭建在龜茲北面的三彌山,其弟統葉護可汗後來則把汗庭遷到石國北面的千泉(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乾),派吐屯駐西域各國,收斂征賦。這個時期,是西突厥族最強盛的歷史時期。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初年(公元627年),統葉護可汗被其伯父所殺,西突厥內部變亂迭起,貴族們紛相爭立,西突厥部族中的“格蘇部”乘機在此期間迅速壯大起來,並被唐朝歷史文獻正式記為“哥舒”,從此出現了“哥舒氏”這一族稱以及姓氏。
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大將軍李靖出擊突厥,其屬下的前鋒大將蘇定方率軍擊敗了東突厥族的頡利可汗,從此東突厥族在中國境內消亡。到了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建牙帳在雙河(今新疆博樂、溫泉)和千泉,總領十姓部落,大體上控制了西域各國,並連連發動對大唐王朝的戰爭,不斷襲擾唐朝庭州諸地。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唐高宗派蔥山道大總管程知節開始征伐西突厥各部,前鋒將軍蘇定方率軍征討西域,蘇定方親自率精兵五百名,越山馳進西突厥主要部落之鼠尼施部於鷹莎川(今新疆開都河),賊眾大潑,蘇定方率軍斬殺千餘名敵軍,擊敗鼠尼施等部,山中到處是敵人丟下的車仗、牛馬和糧食先。後因副大總管王文度阻撓,此役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程知節、王文度等人因此皆被唐高宗下獄。到了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蘇定方晉升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西征,唐軍先後擊破破處木昆部,降嫩獨祿萬眾。阿史那·賀魯率兵車共十萬人迎戰,以為蘇定方兵少,分散兵力以左右兩翼同時進攻唐軍。蘇定方則利用敵人驕兵輕敵的弱點,令步兵在高地嚴陣防守,自己則率勁騎埋伏在外圍。當阿史那·賀魯軍連續三次突擊唐軍步兵方陣都沒能沖入而軍容混亂、士氣衰退之際,蘇定方抓住時機出勁騎衝殺,突厥兵本已勢衰,根本已經受不起唐朝生力軍騎兵的衝擊,結果唐軍“屠三十里,斬首數萬”,阿史那·賀魯軍大敗。第二天,蘇定方不以敵潰為勝,率軍繼續進擊,突厥軍不及喘息而紛紛投降,其首領阿史那·賀魯領其子、婿等率數百騎向西逃竄。蘇定方分兵兩路緊逼夾擊,死追阿史那·賀魯直至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塔什乾)西北的蘇咄城,城主伊涅達乾懼怕大唐軍威,遂將阿史那·賀魯父子誘捕,然後送往石國。石國王將阿史那·賀魯父子交給唐軍前鋒大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民族的主體滅亡,部眾大部歸降於大唐王朝,其中就有哥舒部。
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冬,已經歸降的西突厥鐵勒思結部首領俟斤·都曼,脅迫所部及疏勒、鐵勒等三部族叛離唐朝廷,自立汗城於蔥嶺以西的馬保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唐高宗詔令左驍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蘇定方為安撫大使,率兵征討。蘇定方選精卒一萬,勁騎三千,立即出發,晝夜兼程行三百里,迅速抵達俟斤·都曼之地,其中的“勁騎三千”主要就是哥舒氏族人組成的騎兵。蘇定方擅長的這種長途快速奔襲的戰術再次發揮奇效,俟斤·都曼根本就沒想到唐軍這樣快就到達,大驚失措,全軍亂成一團,大敗潰逃。蘇定方仍然採用跟蹤追擊戰術,把俟斤·都曼的殘餘團團包圍起來,俟斤·都曼只好投降。蘇定方俘獻於朝後,當時有司提出如法定斬,蘇定方向唐高宗請求說:“我已經向俟斤·都都曼傳喻了陛下您的旨意,自動投降可免死,現在不應再殺他了。”唐高宗因此說:“既然是這樣,該為你全信,不殺他了。”從此,中國西部的蔥嶺以西一帶地區悉定。在此後的有唐一朝,突厥哥舒部族人以其驍勇善戰著名,一直為大唐王朝所重用,並被賜予李姓。在唐王朝起用的諸多少數民族將領中,亦多有哥舒氏族人,例如著名的唐朝將領、重臣哥舒·翰。
自唐朝以後,大部分哥舒氏族人之間融合到漢族之中,多以李氏、舒氏、任氏為漢化姓氏,另有一部分哥舒氏族人則融入到了回紇民族中,成為今天維吾爾族的先民之一。

歷史名人

家庭背景

哥舒翰(公元704~757年待考),安西龜茲人(今新疆庫車)。著名唐朝將領、重臣。哥舒翰是西突厥族哥舒部落人,是大唐王朝起用的諸多少數民族將領中戰功最為卓著的名將之一。按突厥族的習慣,常常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哥舒翰的父親是哥舒部落的首領,叫做哥舒道元,曾經做過唐王朝安西大都護府的副大都護,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也生在安西大都護府的所在地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哥舒翰生在旺族,他家有權有勢,也很有錢財。他在青少年時代,講俠義,好縱酒,凡是別人有求於他,只要他答應了,就一定辦到。哥舒翰為人正直剛毅,辦事從容不迫,而且極守承諾。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偏愛賭博。一直混到四十歲,直到他父親哥舒道元去世,他守喪三年,這才慢慢改掉愛賭的毛病。

從軍經歷

後來唐王朝任命哥舒翰去做長安縣尉(縣公安局長,科級幹部),他嫌縣尉太小,無法施展才能,一氣之下,就跑到河西從軍去了。他到河西的首府涼州(今甘肅武威)後,就投在河西節度使的門下當一名軍官。不久,王忠嗣接替王侄擔任節度使,又把哥舒翰提拔為衙將。哥舒翰喜歡讀書,特別是對史籍《左氏春秋》、史籍《漢書》最感興趣。由於他疏財仗義,下級軍官和士卒們都很敬重他。於是王忠嗣就派他獨當一面,去擔任大斗軍副使。大斗軍駐防在大斗拔谷(今甘肅民樂扁都口),那裡是河西走廊通往青海的捷徑。因防守有功,哥舒翰被晉升為左衛郎將。後來吐蕃寇邊,哥舒翰命部下分三隊出擊,拒戰於苦拔海,他自己手持半段槍,身先士卒抵擋敵軍的鋒芒,一路衝殺所向披靡,從此威名遠揚。
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他擔任了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隴右,就是今天甘肅的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一帶。關西,就是今天的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的地段。在他到任以前,每到麥熟季節,吐蕃的酋長就率領部眾到積石軍來搶奪麥子,並且還狂妄地把積石軍稱做“吐蕃的麥莊”,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搶奪,卻從沒有人敢去阻擋。哥舒翰聽了十分氣憤,他派出兩名將領帶著軍隊去打埋伏,等吐蕃五千騎兵一來,他率領主力從城中賓士出擊,打得敵人丟盔棄甲,奪路而逃。伏兵四起,直殺得敵人匹馬不還。哥舒翰有個家奴,名叫左車,年齡只有十五,六歲,臂力過人。每次出戰,他就跟在哥舒翰身邊,每當哥舒翰追上敵人,常常以槍搭在敵人肩頭,一聲大喝,嚇得敵人趕忙回頭,哥舒翰趁他回頭,一槍刺中咽喉,挑起三、五尺高甩到地下,左車躍馬上前割下頭顱,敵軍見了,無不喪膽。這年冬天,宰相楊國忠一看王忠嗣許可權太大,對自己是個威脅,就唆使人告密誣陷王忠嗣,唐玄宗一怒之下,罷了王忠嗣的官。唐玄宗召見哥舒翰,拜他為鴻臚卿(專管少數民族事務的官職),並委他代行王忠嗣的隴右節度使的職權。哥舒翰全力保諫,營救王忠嗣,唐玄宗聽不進良言相勸,起身退朝後宮走去,哥舒翰竟然冒著觸犯皇上的罪名,追著求情,他言詞慷慨,聲淚俱下,使唐玄宗很受感動。於是對王忠嗣從寬發落,把削職為民改為貶官漢陽太守。朝中大臣們都誇讚哥舒翰是個忠義之人。
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哥舒翰在青海湖建立神威軍,不久被吐蕃人攻破,毀掉。他又在青海湖的龍駒島上修築應龍城,從那以後,吐蕃人害怕他的威力,再也不敢靠近青海湖了。於是吐蕃軍隊為了和唐王朝軍隊保持對峙的局面,就退守石堡城離唐王朝大軍的駐地,道又遠,路又險,攻打多次,總是拿不下來。
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唐玄宗命全朔方、河東的十萬少數民族的騎兵歸哥舒翰調遣,不到十天,就把石堡城攻破了。為了嘉獎他的功勞,唐玄宗拜哥舒翰為特進(文散官的第二階,相當於正二品)、攝御史大夫。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唐王朝時期為文散官第一階,相當於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即可以按照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的成例開府設官)。哥舒翰與安祿山的關係素來不和,兩個人一到一起就發生口角。唐玄宗把他倆視為國家棟樑,常常勸他們和解以兄弟相稱。唐天寶十一年冬天,兩個人同時來朝,唐玄宗讓宦官高力士在駙馬崔惠童府上的池亭里擺御宴特地款待他們兩人。哥舒翰的母親是于闐尉遲氏,安祿山在酒席宴上故意和他套近說:“我的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族人,你的母親是胡人,父親是突厥族人,咱們倆的血統一樣,應該親近些才是。”哥舒翰回答說:“古人曾說,山野中的狐狸對著洞窟而嚎,那是忘本的行為。”安祿山以為這是哥舒翰在諷刺他是胡人,大怒,指著哥舒翰罵道:“你這個突厥族野老竟敢如此無禮。”哥舒翰正要對罵,高力士急忙勸阻。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唐玄宗封哥舒翰為涼國公,食實封二百戶,並正式任命為河西節度使。不久又晉封為西平郡王。當時楊國忠和安祿山爭權,幾次秘密奏明皇上,說安祿山要謀反,因此他就想法擴大哥舒翰的職權,藉以和安祿山的勢力抗衡。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拜哥舒翰為太子太保兼御使大夫。哥舒翰好縱酒,姿情聲色。有一次,他到土門軍視察,去浴室洗澡,由於酒精中毒,又受了風寒,就暈倒了,好長時間才甦醒過來。因此,他只好回到長安,在家抱病不出。

安史之亂

後來,當安祿山起兵造反,封常清和高仙芝連連失敗,唐玄宗無奈,不得不求助於這位身患重病的老人了。唐玄宗拜哥舒翰為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要他統領二十萬大軍出征禦敵,去前線鎮守潼關。唐玄宗親自在勤政樓犒勞他,並且命滿朝文武百官到郊外為他餞行。
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任命哥舒翰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按唐王朝官制,皇帝之—下,中央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三省的長官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同為宰相。唐太宗之後,尚書省不設尚書令,僕射即是尚書省的長官。唐中宗以後,僕射、中書、門下省平章,政事者,不得為宰相,因此在哥舒翰的尚書左僕射的頭銜下,又加上了“同中書、門下平章”,就可以執行宰相的職權了。哥舒翰一到潼關,就有謀士勸他說:“現在安祿山造反,他打的旗號是以誅滅楊國忠為藉口,如果你留下三萬人馬駐守潼關,然後就帶領十七萬精兵去誅殺楊國忠,那么安祿山就是出師無名了,你以為如何?”哥舒翰心裡贊同,可是他並沒有去做。偏巧,這個機密卻被他身邊的人向楊國忠告發了。楊國忠一聽心裡非常害怕,於是他向唐玄宗奏了一本:“臣聞兵法最講究居安思危,眼下我們把兵力都集中到潼關去了,又沒有後繼兵源,萬一潼關失守,京城也就難保了。”經唐玄宗批准,又招募一萬人馬屯於霸上,楊國忠令其心腹杜乾運統領,名曰後衛,實際上是用來防止哥舒翰回兵京師誅滅他的。哥舒翰一看楊國忠先下手了,就上表奏明唐玄宗把杜乾運的兵馬讓他統管,唐玄宗準奏,哥舒翰就以到潼關議事為名,把杜乾運給斬了。從此哥舒翰心事忡仲,風濕症更重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己無法處理軍務,只好把軍事大權交給了行軍司馬田良丘。讓田良丘執掌兵權,好多將領不服,他們不聽調遣,各自為戰,把一個好端端的軍隊搞成個七零八散,失去了統一行動,戰鬥力大大減弱了。起先,當哥舒翰一出任討伐“安史之亂”的兵馬元帥時,他就向唐玄宗建議說:“陛下請不要擔心,別看安祿山占領了河朔一帶,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很不得人心,只要我們堅守城池,不讓他的勢力再得到發展,困上他一段時間,他們內部就會發生爭權奪利的矛盾,造成自相殘殺,等他們的力量減弱了,我們再出兵征討,是很容易打敗他們的。眼下他們鋒芒畢露,一致對外,我們就是付出重大傷亡,要想戰勝他們也是非常困難的。”唐玄宗求勝心切,不但不採納哥舒翰的計策,還強令哥舒翰馬上出兵。當時安祿山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崔乾裙的很有謀略,他把自己的精銳部隊隱蔽起來,卻裝成毫無戒備的樣子,唐玄宗卻信以為真,就讓哥舒翰先去打他。哥舒翰勸唐玄宗說:“安祿山是個久經沙場的人物,他怎會容許他的部下毫無戒備呢,這明明是個陰謀,我們千萬不能中他的圈套。況且賊兵從遠道而來,利在速戰速決。我們官軍原地未動,利在堅守,因此,我們是不能輕易出擊的,否則,就很容易上當。”楊國忠害怕哥舒翰誅滅他,就一味唆使唐玄宗出兵。唐玄宗由於久處太平,不懂軍務,也就聽信了楊國忠的話,派遣宦官邊令誠前去督戰,哥舒翰不得已,乃率軍出關迎敵。
唐天寶十五年(分元756年)農曆6月8日,哥舒翰率軍出靈寶縣西,與賊兵交戰,崔乾裙只有幾千人,他們且戰且走,直到把二十萬官軍引誘進一條死胡同,就去占據制高點。哥舒翰一見南面是峰巒陡峭的祁連山,北面是洶湧澎湃的黃河,前面又有賊兵居高臨下,控制著通道。官軍就象竹筒中裝滿的豆子一個挨一個前擠後擁的向前滾。哥舒翰明知中了賊人的奸計,想要擺脫困境已經來不及了。於是,他乘浮船在黃河中流指揮戰鬥。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衝破前面賊兵的堵截,他一看崔乾裙的兵馬少,就督促將士奮勇前進,將士們為了活命都奪路衝鋒,隊伍一下子全亂了套,指揮失靈。下午天氣驟變,颳起東風,崔乾裙一看時機到了,急忙命令部下把幾十輛裝滿乾草的大車點著,縱火焚燒,頓時烈焰騰空而起,濃煙瀰漫,嗆得官軍睜不開眼,看不清路,後軍見前軍一亂,以為吃了敗仗,互相排擠踐踏,好多人掉進河裡,死者數萬人,號叫之聲驚天動地。一些人無奈只得把器械,槍棒捆綁在一起做成筏子渡向北岸。活下來的十個人中也剩不下一兩個了。官軍慘敗已成定局,哥舒翰率領幾百名騎兵突圍,突圍後,在歸途中歇息的時候,哥舒翰被他的部將火拔歸仁捆綁起來,去向安祿山邀功領賞,安祿山一見哥舒翰,便狂放地大笑:“哈,哈,哈,你這個高傲的突厥族呀,今天還敢輕視我嗎?”哥舒翰挑戰式說道:“哎!安祿山,有種的,你就殺了我。”安祿山卻狡猾地說:“不,我要你活下來,對我面君稱臣,為我所用。”可是,哥舒翰並沒能使安祿山稱心如意。不久,安祿山不耐煩了,就叫他的心腹暗中將哥舒翰殺死了。

後人評價

在清朝初年的隱士蘅塘退士與妻子徐蘭英編選了《唐詩三百首》作為其私塾的課本,是古今唐詩讀本中,流傳最廣、最受大家喜愛的版本。其中就收進了一首題為史籍《哥舒歌》的五言絕句,詩中寫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首詩的內容充分地反映了唐王朝居住在隴右一帶的黎民百姓對哥舒翰的信賴和讚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