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

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

冬不拉彈奏的力度和速度變化多端,尤其適合表現快速的樂曲。 冬不拉適合男女彈奏。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冬不拉彈唱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演唱者自彈自唱,人們把即席作詞演唱歌者稱為“阿肯”,意即游唱詩人

2008年6月7日,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
  • 遺產級別:遺產級別
  •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Ⅱ-132
  • 申報地區: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代表作品,傳承意義,

歷史淵源

《新疆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由樂曲(冬布拉奎依)、彈唱音樂、民間舞蹈音樂、演奏方法與技巧、樂器與製作工藝五大部分組成。
哈薩克人把冬布拉樂曲稱之為“冬布拉奎依”,根據音樂結構和演奏技法的不同,分為“托克別奎依”(彈擊樂曲)和“切爾特別奎依”(撥奏樂曲)兩大類。“冬布拉奎依”的數量很多,據統計,在新疆哈薩克族民間流傳的冬布拉樂曲就達幾千首。
冬布拉彈唱是哈薩克族古老的藝術形式,體裁按民間傳統分類可分為:安(彈唱)、阿依特斯(對唱)、鐵爾麥、托勒傲、克薩、達斯坦六類,冬布拉音樂是這些藝術種類和藝術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特色

冬布拉是一種彈撥樂器,是哈薩克族人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雖音量不大,但音色卻很優美。演奏時以左手按弦,右手彈奏。既可以用於自彈自唱,也可以用於獨奏或樂器合奏。因它輕便,易於攜帶,非常適合於草原上遷徙不定的生活,深受哈薩克族牧民的喜愛。 冬布拉由或扁平或瓢形的木製音箱組成,琴桿細長,上嵌有八個或十個品位,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注重彈與挑,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曲調分為歌唱性和說唱性兩種,節奏多用混合拍子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卡拉角勒哈》、《摔跤舞》、《賽馬舞》、《圓月》、《鷹舞》、《熊舞》、《擀氈舞》、《繡花舞》和在薩滿教遺蹟的習俗中“巴克斯”在作法時的歌唱與舞蹈等等。

傳承意義

新疆哈薩克族冬布拉藝術是以哈薩克族最古老的民間樂器冬布拉為中心的古老樂種之一,它是在古代許多氏族、部落、部落聯逐步融合發展而形成的哈薩克族悠久歷史的過程中,產生、發展並歷代積澱而形成的多元藝術。關於冬布拉的起源,學界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認為其萌發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哈薩克人用冬布拉奎依(冬布拉樂曲)和冬布拉彈唱的方式記述著他們的歷史、文化、生活、信仰等諸多方面,並以口傳心授方式代代流傳,冬布拉藝術成為哈薩克人在民族、文化、思想與精神方面的重要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