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薩夫列尼地宮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是馬爾他著名古蹟,有“史前聖地”之稱。它位於馬爾他島上距首都瓦萊塔城南1公里的帕奧拉市中心附近。這座地下宮殿約建於公元前3200年到前2900年間,為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12米深處的岩石中挖鑿而成,起初似為神廟,後改為墓地。其獨特之處也正在於它是在地下鑿砌而成,而建築結構卻與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廟宇類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爾·薩夫列尼地宮
  • 外文名:Hal Saflieni Hypogeum
  • 國家:馬爾他
  • 批准時間:1980年
  • 最佳遊玩季節:屬於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1度。夏季7-9月高溫乾燥,平均30度;冬季12-2月多雨多風,平均氣溫為15度
  • 建議遊玩時長:2個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簡介,建築結構,建築特色,建造之謎,評價,“豆腐石頭”之說,

簡介

中文名稱:哈爾·薩夫列尼地宮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
英文名稱:Hal Saflieni Hypogeum
國家:馬爾他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
批准標準: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屆會議報告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地下宮殿),建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歐洲建築史上最早的石造建築。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地處馬爾他首都瓦萊塔南郊,是一處非常著名的歷史古蹟。它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的岩石中挖鑿而成的,深達12米,工程浩大,令人驚嘆不已。地宮記憶體的各式遺物,對考古研究具有寶貴的價值,更為地宮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座地宮面積達500平方米,包括38間石屋。一架轉盤樓梯從地宮前殿往下延伸,盡頭是一座具有拱形圓頂、橄欖形的地下岩石宮殿。宮殿洞穴很多,用途各不相同,設有儲糧室、儲水室、神諭室、殉葬室等。
這座地下宮殿為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地下深處的岩石中挖鑿而成,建築結構與地面上用巨石修造的廟宇類似。當時的人們以燧石和黑岩等堅硬的岩石為工具開鑿這座迷宮,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鑽孔,可見工程之艱巨。
古時進入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需穿過地面上的一座廟宇。現在該廟宇只留下幾塊石塊,埋在一座現代化建築的地基內。現在需要沿著一個現代的螺形樓梯進入這座橄欖形的、拱形圓頂的地下宮殿。地宮的頂部分散著一連串似是天然形成、用於祭祀活動的岩洞。下面兩層則由人工開鑿而成,如同石砌建築一般。

建築結構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由人工分三層挖掘的廳堂和走廊組成,最深一層距現在的地平面為10.6米。當時的人們以燧石和黑矅岩等堅硬的岩石為工具開鑿這座迷宮,又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鑽孔,可見工程之艱巨。 古時進入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需穿過地面上的一座廟宇。如今,該廟宇只留下幾塊石塊,埋在一座現代化建築的地基內。現在需要沿著一個現代的螺形樓梯進入這座橄欖形的、拱形圓頂的地下宮殿。
地宮的頂部分散著一連串似是天然形成、用於祭祀活動的岩洞。下面兩層則由人工開鑿而成,如同石砌建築一般。這些岩洞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儲糧、儲水、殉葬、神諭室等。神諭室因一個刻在牆壁上的壁龕而得名。如以男低音對著神龕壁洞講話,音響可傳及地下宮殿各洞穴並達地面洞口,十分奇特。最底層還有一排小廳,只有通過幾個不規則排列的台階才能進入這些小廳。建這種台階似乎是為了攔阻不速之客。在地下宮殿的洞頂和洞壁畫有螺旋形、曲形和圓形圖案,其淡褐色花紋相連不絕,象徵著生命的綿延萬代。在一面牆上有用木炭畫的人手輪廓,另一處岩石上還畫有一頭高3英尺、長4英尺的公牛。在另一處洞穴內發掘出兩個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個是“睡覺的胖女人”,她在馬爾他被崇拜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1902年地宮被發現時,還曾在殉葬的洞穴中移出遺骨7000具。人們據此斷定,史前時期此地曾被當做墓地。1980年,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建築特色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富有特色的是中央的禮拜室,用石灰岩築成,是沒有任何修飾的正方形房間。柱子和門梁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巧。禮拜室內有圓頂房間,越往裡去,房間就越來越窄,越來越暗。瓦萊塔博物館現陳列著從地宮中央遷出的兩尊小雕像,據稱可能是陪葬品。地宮的各個房間都是用石器鑿開石灰岩後建成的,牆壁是土黃色。洞壁和洞頂畫有螺旋形、圓形和曲形圖案,花紋呈淡褐色,連綿不絕,象徵著綿延萬代的生命。其中一面牆上的人手輪廓用木炭畫成,另一處岩石上還畫有一頭公牛,長4英尺,高3英尺。此外,在另一處洞穴內發掘出兩個小的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個是“睡覺的胖女人”,在馬爾他被視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非常受崇拜。另外,在埋葬人的洞穴中還發掘出7000餘具屍骨。神諭室內有一個刻在牆壁上的壁龕,據說是用來傳達聖諭的。如以男低音對著補龕壁洞講話,地下宮殿各洞穴和地面洞門處都可以聽到,堪稱世界一絕。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圖三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圖三

建造之謎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宮殿是一個巨大的地下建築,建於約公元前2,500年,是利用大型的傳動索運輸巨石和珊瑚石灰石建成。這座地下宮殿曾是避難所,但從史前時期起成為了大墓地。 馬爾他島上有很多工程浩大的古代建築,但是這處地宮卻是獨具特色地藏在地底深處。它的發現純屬偶然,因為它位於地面之下,內部有上下三層,石室一間接著一間,工程量非常巨大,當年開鑿它肯定相當耗時耗力。考古學家估計它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
在生產力落後的條件下,憑藉原始的生產工具,人們不明白島上的古代居民建造這座地底石宮的目的。人們相信它決不是一個普通的地下建築,這裡的環境陰森怪異、讓人生畏,氣氛也十分的詭秘,它的建造應該是為了某種宗教意義。印證這種猜測的是其中一間精心設計的石室。這個石室的一堵牆後藏著一個小壁龕,坐在那裡講話,聲音可以高保真地傳遍整個石室。考古學家推測這個石室應該是特意設計的,可能是用作祭司的傳諭所,這樣才能保證一種神秘性。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出入口哈爾·薩夫列尼地宮出入口

評價

哈爾·薩夫列尼地下建築其實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室,從中發掘出了用來支撐巨大珊瑚石的堆積著的巨石。這些珊瑚大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這幢地下建築,也許原本要建成一個神殿,但是從史前時期開始,卻一直被當作墓地使用。和這個地下結構一起被挖掘出來的還有大型的傳動索,它是約公元前2500年用來傳輸巨石和珊瑚石灰石的。這座曾被構想為避難所的地宮從史前時期起成為了大墓地。

“豆腐石頭”之說

在世界上很多民族還住在簡陋的茅草屋裡時,馬爾他就已經建起了很像樣的石頭建築。因為這裡有一種神奇的,被稱為“豆腐石頭”的石灰石。也正是這種“豆腐石頭”,馬爾他人直接在石灰岩上開鑿出了舉世無雙的地下宮殿——哈爾·薩夫列尼地宮。這裡的石頭是一種很特別的石灰岩,呈灰白或乳黃色,開採出來時非常軟,用指甲就能在石頭上刻出很深的劃痕,只用最普通的木工刨子,就能把一塊新石灰岩刨成光滑的圓柱或規則的方塊,所以被稱為“豆腐石頭”。最神奇的是,這種“豆腐石頭”在太陽底下曬一段時間,就會變得堅硬無比,即使用大錘去砸也很難砸開。其實,“豆腐石頭”由軟變硬的道理很簡單:馬爾他石灰岩中氫氧化鈣的含量極高,遇上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就會生成堅硬無比的碳酸鈣,“豆腐”就變成了堅不可摧的磐石。
充滿神秘的地宮充滿神秘的地宮
馬爾他曬著的石頭馬爾他曬著的石頭
這種奇特的石頭,在馬爾他多得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據考察,馬爾他62%的國土都由這種石灰岩構成。因此,這個島國幾乎所有的建築——從城堡、紀念碑到普通民居——都由這種奇特的石頭建造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