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姓

呼姓

呼姓,姓氏之一。該姓氏可能是起源於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中的部落因屬以部落名稱的漢化時而得此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姓
  • 發音:讀音作hū
  • 分類:姓氏
  • 詞性:名詞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第五個淵源,第六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輩份排行,呼家男將,呼家女將,呼姓名人,呼中漢,呼所義,呼玉田,呼振輝,呼俊哲,

基本介紹

呼 [呼、嘑,讀音作hū(ㄏㄨ)]
titletitle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匈奴族,出自古代匈奴族呼衍兒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國改為呼延氏”。在史籍《漢書》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族名稱為姓氏,稱呼衍兒氏,為古代匈奴族四大貴族姓氏之一,即呼延兒氏、卜氏、蘭氏、喬氏。從東漢末期及魏、晉、南北朝、唐、宋朝時期,呼衍部逐漸遷入中原,後隨漢族習慣,改為漢字複姓呼延氏,逐漸融入漢族。
後來,有一部分呼延氏族人因避封建王朝之禍難,逃遷到陝西地區(一說逃往北國投親避難),省文簡化為單姓呼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古代鮮卑族呼衍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漢書》的記載,呼延為古代鮮卑族姓氏之一,按唐朝學者顏師古的注釋,即今天所稱的呼延氏。後鮮卑呼延氏族人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呼氏者。
呼延氏有部分族人融於回回民族,故回族中亦有呼氏,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

第三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古代女真族呼倫覺羅部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①滿族呼倫覺羅氏,滿語為Hulegiolo Hala。呼倫,滿語為“十小斗糧”之意,是善於務農的覺羅。世居黑龍江、葉赫(今吉林梨樹)、輝發(今吉林輝南)等地,後改漢字單姓為呼氏、趙氏。
②滿族瑚呼氏,滿語為Huhu Hala,瑚呼滿語為“酒麴”之意,世居虎爾哈烏拉(今黑龍江牡丹江),後改漢字單姓為呼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達斡爾族,出自古代達斡爾族達呼哩部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達呼哩氏,世居黑龍江地區,後有滿族亦用其姓氏,後改漢字單姓為呼氏。

第五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記載:
①蒙古族呼吉雅氏,蒙語為“兒子的命運”之意,其漢姓有為呼氏者。
②蒙古族呼克蘇勒氏,蒙語為“祭祀司儀”之意,其漢姓有為呼氏、傅氏者。
③蒙古族呼勒都氏,蒙語為“凍”之意,據說是奧矣·毛都氏的一個分支,其漢姓有為呼氏、傅氏者。
④蒙古族呼和淖如得氏,蒙語為“青色的湖”之意,其漢姓有為呼氏、何氏、和氏者。
⑤蒙古族呼和紹布氏,蒙語為“青色的大鳥”之意,其漢姓有為呼氏、和氏、傅氏者。
⑥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蒙語為“冰雪中的雄鷹”之意,其漢姓有為呼氏、胡氏、董氏者。
⑦蒙古族呼熱特氏,亦稱呼熱圖氏,蒙語為“長壽”之意,其漢姓有為呼氏、袁氏者。

第六個淵源

源於傳說,出自遠古時代賢人呼子先,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在史籍《列仙傳》中記載:“有仙人呼子先。”在其後裔子孫以及門人弟子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呼子氏、子先氏,後呼子氏省文簡改為單姓呼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呼子先。

遷徙分布

呼氏原來是匈奴族人呼衍兒氏,在漢朝初期到中原,至今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至於誰是第一個改姓呼延氏的,則已經無從考證清楚的了。頭一位揚名於歷史記載的呼延姓人士是南北朝時期前趙國的呼延謨,後在宋朝時期亦有著名的大將軍呼延贊。南匈奴貴族改姓,並不止劉宣一族,似乎是普遍的現象。據史籍《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據史籍《漢書·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異姓呼衍氏、須卜氏、丘林氏、蘭氏四姓,為國中名族。”據史籍《晉書·北狄·匈奴傳》記載“其四姓,有呼延氏、卜氏、蘭氏、喬氏。”南匈奴貴姓“呼衍氏”改為“呼延氏”,“須卜氏”改為“卜氏”,“丘林氏”改為“喬氏”,大約都在魏晉時代。
南匈奴貴族呼延氏與屠各劉氏保持了密切的關係。據史籍《晉書·劉元海載記》有劉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龍門祈子的故事。說明至遲在曹魏齊王芳時,劉豹已同南匈奴貴姓呼延氏聯姻。不論劉豹是不是劉淵之父,也不論劉豹是南匈奴還是屠各,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南匈奴貴族呼延氏,加入了與屠各首領劉氏的聯盟。劉淵起兵之際,其部將大臣中多有呼延氏人物,就是有力的證明。據著名學者姚薇元(1905~1985年,安徽繁昌人)所著的《北朝胡姓考》一書記載,漢趙國呼延氏顯貴,除劉淵之妻呼延氏外,又有大司空呼延翼、宗正呼延攸、劉聰妻呼延氏、劉聰將呼延顥、呼延朗、大司空呼延宴、衛軍呼延瑜、輔威呼延清、劉曜鎮東將軍呼延謨、冠軍將軍呼延那雞等。
呼延複姓的族人多在山西,不過,其中有一支遷到陝西後改姓單字“呼”氏。呼氏有部分族人後來在元朝初期融於回回民族,故回族中亦有呼氏,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

郡望堂號

郡望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廢安定縣。十六國時期再置安定縣,並為郡治。東晉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隋、唐兩朝安定郡即涇州。唐朝後期曾改保定郡,縣亦名保定。大金國時期為甘肅省涇川縣,為涇州治所。另外,蒙古曾以陝西安定堡為安定縣,後為紀念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謝子長烈士,在1935年改子長縣,移治所到原縣東部的瓦窯堡。
新蔡郡:原為周朝時期呂國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帶。春秋時期蔡平侯從上蔡遷都到下蔡,故名,也稱為新蔡。漢朝設定新蔡縣。晉惠帝司馬衷(公元250~306年)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北齊時期改為廣寧郡。隋朝時期又改名為蔡州。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朝的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初名趙匡義,後改趙光義,即位後改趙炅)太平興國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

輩份排行

傳說中呼家將家族名單和輩分排名:

呼家男將

第一代:太保呼延晏(前趙名臣大將軍)、呼延謨(前趙名臣鎮東將軍)。
第二代:呼延謨之子:靠山侯呼延壽廷(呼延琮呼延鳳(後周時為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廷)、呼延鳳英(呼延蘭玉)(女)(評書戲文中《下河東》《河東刺駕》《斬呼延壽廷》《大戰白龍》《白龍關》《龍虎鬥》《下河東》《邊塞詩》呼延贊父親和姑姑)。
第三代:呼延壽廷之子:鐵鞭王靠山王呼延贊、呼延雲(呼延秀英)(女)(評書戲文中《白龍關》《龍虎鬥》《下河東》《邊塞詩》呼延贊之姐)、呼延蓉(女)(評書戲文中《真假八王》呼延贊之妹)。
第四代:鐵鞭王靠山王呼延贊之子:靠山王敬山王雙王呼延丕顯(呼必顯呼延顯)、呼延丕達(呼必達呼延達呼延丕嗼)、呼延赤金(女)。
第五代:靠山王敬山王雙王呼延丕顯之子: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
第六代:
⑴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之子:忠孝王呼延慶、鎮殿王呼延平、呼延登、呼延喚、呼延昭、呼延凱、呼延廣、呼延壽、呼延威(後宋慈雲走國全傳里呼驗慶的兒子)、呼延碧桃(女)、呼延梅仙(女)、呼延瑞珠(女)、呼延采鸞(女);
⑵忠勇王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子:仁義王呼延明、呼延亮、呼延豹、呼延龍、定疆侯呼延兆。
第七代:
⑴忠孝王呼延慶之子:呼延雲龍、震京虎呼延雲飛、呼延雲威;
⑵定疆侯呼延兆之子:金錘小將呼延雲靈。
第八代:震京虎呼延雲飛之子:忠孝王雙錘將呼延豹、呼延傕。
第九代:忠孝王雙錘將呼延豹之子:呼延飛龍。
第十代:
⑴呼延飛龍之子:呼延啟鵬;
呼延灼呼延綽)。
第十一代:呼延灼之子:呼延鈺、呼延玉英(女)。

呼家女將

第一代:
⑴呼延晏之妻:劉縷紅;
⑵呼延謨之妻:沈心玉。
第二代:
⑴呼延壽廷之妻:施蘭英(羅蘭英、劉蘭英、駱蘭英、劉蘭英)。
(2)其他:呼延鳳英。
第三代:
⑴雙鞭王靠山王呼延贊之妻:老陰五女之一安樂侯馬秀英(馬太君金頭馬氏);
⑵其他:呼延雲、呼延蓉。
(3)呼延灼: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并州太原(今屬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時,坐第八把交椅。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應“天威星”,為梁山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梁山受招安後,隨宋江征討遼國王慶田虎方臘,多建功勳。班師回朝後,呼延灼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後來率領大軍,打敗了金兀朮四太子,大軍一直殺至淮西,呼延灼陣亡。
第四代:
⑴靠山王敬山王雙王呼延丕顯之妻:楊延瓊;
⑵其他:呼延赤金。
第五代:
⑴忠孝侯呼延守用之妻:王金蓮、崔玉容、鐵葉梅、趙鳳奴、平西侯肖賽紅、馬花蕊(花花公主);
⑵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妻:齊美容、齊月娥、肖玉鏡。
第六代:
⑴忠孝王呼延慶之妻:蘆鳳英、祝素娟、劉定金、梁勝金、鮑賽金、張金定、花瑞蓮、柳迎煙、翠桃姐、苗鳳英、童鳳英;
⑵鎮殿王呼延平之妻:鄧玉紅;
⑶呼延壽之妻:仙山金龍;
⑷仁義王呼延明之妻:劉玉萍、鐵金娥;
⑸呼延豹之妻:仙山迎鳳;
⑹呼延龍之妻:趙文姬;
⑺定疆侯呼延兆之妻:儂賽花;
⑻其他:呼延碧桃、呼延梅仙、呼延瑞珠、呼延采鸞;
第七代:呼延雲飛之妻:魏金紅。
第八代:呼延灼之妻:薛恭茹。
第九代:其他:呼延玉英。

呼姓名人

呼中漢

呼中漢:(公元1936~今),河北大名人。著名民間文藝家。1954年畢業於大名師範學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O年後歷任邯鄲地區戲研室、劇本創作室、平調落子劇團編劇、群藝館股長。邯鄲市委黨史研究室副編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邯鄲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主編過《邯鄲文藝》、《邯鄲民間文學》等刊物,發表評論,演唱、故事、紀實文學、文藝史料等文章三百多篇百餘萬字。合編《邯鄲民間故事卷》、《趙諺》、《領袖蒞臨邯鄲紀實》等書。
1988年獲河北省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長城杯”二等獎等獎勵。

呼所義

呼所義:(公元1939~今),陝西延長人。著名地方會計師。1988年畢業於北京財貿金融函授學院。現任延長縣糧食經營結算中心主任。延安珠算協會理事。陝西省先進會計工作者。
1987年開始講授《珠算技術》課,先後培訓在職會計和在校學生近二百名;1990年編著《珠算速算技術》一書,兩次印刷,在全國發行七萬餘冊,1996年任《會計大辭海》百名作者之一。
1992~1996年為國家創收稅利一百五十萬元。1988年財政部頒發了榮譽證書;多次受到縣級獎勵。
1998年香港中國國際交流版社頒發了“中國優秀財務專家”榮譽證書。
1999年5月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世紀夢》首發式代表會議。國務院體改辦、中華全國農民報協會授予“走向新世紀百佳改革模範新聞人物,頒發了銅牌證書。主編《珠算速算技術》,參纂有《會計大辭海》。

呼玉田

呼玉田:(公元1943~今),河北秦皇島人。著名燒傷整形專家。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在燒傷整形專業三十年來,共發表論文三十七篇。其中國家級三篇,其年均為省級(大部分),市級五篇,國家級會議交流九篇,包括較早在國內使用國產W2-O2型高壓注射治療面頸部增生性疤痕,此為世界性治療難題及五瓣法與深筋膜皮瓣整形手術,套用異體皮覆蓋自體皮漿或微粒皮修復特大面積燒傷創面。呼玉田多次入選《中華名醫大辭典》等書籍。

呼振輝

呼振輝:(公元1945~今),陝西清澗人。著名中醫專家。陝西省清澗縣中醫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
1965年畢業於清澗縣中醫班,1980年又在榆林地區中醫提高班(大專班)脫產學習二年畢業,現任清澗縣中醫醫院院長、中醫副主任醫師,兼任清澗縣中醫學會副會長、陝西省中醫藥學會第一屆中醫醫院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文獻研究編輯委員會中醫典籍編輯部特約編輯。從事中醫工作三十多年來,一直在基層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重症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中醫藥治療經驗,特別擅長中醫婦科、男性病、中風病和小兒厭食症的治療,並對這些病的治療有一定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了婦科系列臨床驗方,有通乳消癰湯、清胎方、平逆降沖湯等六個驗方被收編入《陝西驗方新編》、陝西省中醫管理局發了獻方證書,為《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發揮》一書編委,並為該書撰寫了“熱入血室”一節,曾被輯入《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中國當代中西名醫大辭典》、《中華人物大典》、《各地名醫》陝西分冊等多種辭書。

呼俊哲

呼俊哲:陝西西安人(公元1941-今),中專畢業,通信工程師,1995年退休。著名《易經》愛好者。
1989年秋,他偶然得到一本由英國學者克里斯多夫·巴克特撰寫的《易經——第一號成功預測》,閱讀後他不僅為祖國傳統文化中的這隻瑰寶而感到驕傲,也為外國人涉足研究《易經》而感到驚奇!克里斯多夫說:“易經可以幫助你清醒頭腦,做出正確決策。”一個西方人,對《易經》都給予如此高的評價,而身為炎黃子孫的他對此一無所知,這讓他感到羞愧。
從此,他便迷上了《易經》。他利用業餘時間,如饑似渴地翻閱了《白話易經》、《河洛精蘊》、《卜筮正宗》、《易隱》、《增刪卜易》、《易冒》、《梅花易數》等一系列專著。通過自學,他在象數理占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他發現易經確實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經典,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更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多年來,他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原理,為周圍的親朋好友,排除了許多困惑和煩惱,幫助他們鼓足勇氣、增強信心,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易經》的神奇,成為易經的受益者。他為易經的傳承、運用和推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