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安

周黎安

周黎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套用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莫里斯經濟政策研究所(IEPR)副所長。

2016年4月22日,當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黎安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江西省高安
  • 出生日期:1966年
  • 祖籍:江西省黎川
  • 性別:男
職務職稱,學習經歷,職業經歷,研究領域,成功寄語,

職務職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套用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莫里斯經濟政策研究所(IEPR)副所長。
周黎安

學習經歷

周黎安
1984年以全省文科前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
1988年和1991年分別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2002年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

職業經歷

1991-1996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助教,講師
2002年-2005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套用經濟系,助理教授
2007年2月-8月 耶魯大學經濟成長中心,訪問學者
2005年-2010年8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套用經濟系,副教授
2010年8月至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套用經濟系,教授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主要涉及政治經濟學、產業組織、經濟轉型與發展。自2003年以來在國內外一流經濟學和管理學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2008年出版專著《轉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員激勵與治理》(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官員晉升激勵與行為、大饑荒的長期影響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周黎安老師周黎安老師

成功寄語

周黎安老師自2002年進入光華管理學院以來,已在光華教書10餘載,深受學生的愛戴和歡迎。每次上周老師的課,對學生們來說,都是一種享受。清晰的思路,嚴謹的邏輯,明確的框架,詼諧的語言,一切看似老生常談的東西,卻被周老師運用的淋漓盡致,相得益彰。那些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經過他的詮釋,都變得通俗易懂。也正因如此,周黎安老師於1993年和2007年兩次榮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並於2011年榮獲“厲以寧教學獎”。那么,究竟周老師與教學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周老師的身上,又發生著怎樣傳奇的故事?讓我們一同去尋找答案。
周黎安
明確的人生定位
聽周黎安老師講述他的人生經歷,令筆者最大的感觸就是周老師與經濟的相識、與教學的緣分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他了解自己的天賦所在、清楚自己的興趣為何,對人生的明確定位,使他能夠在很早的時候就與經濟學牽手、與教學相伴,並在不斷地思索中書寫生命的價值。
周黎安老師在高中的時候便對經濟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並以此為中心規劃他的未來世界。對於他來說,從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開始,學習、教學、研究……他的經濟學之旅從未中斷過。1988年完成本科學業後,周老師在北大經濟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師從胡代光先生和范家驤先生。1991年碩士畢業後,他在北大經濟系教過書,給進修班的老師上過課。他走出國門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繼續學習前沿的經濟學理論;他回到北大給光華的學生上課,傳播先進的知識與思想。周老師在經濟學上強烈的求知慾、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都源於他與經濟學之間固有的情感紐帶。周老師坦承,自己是幸運的,有很強烈的自我認知。他知道自己的“偏好”,從而可以做出人生的“最優選擇”。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生命的初期便形成如此清晰的自我認知,這不僅僅是運氣這么簡單,更為重要的是一顆善於思考、勤于思考的頭腦。
而說到經濟學的教學,周老師的講述更加證明了他的思考能力以及對教書的天賦和對教學本身的熱愛,他也把教師這個職業準確定位為他的人生事業來“經營”。自從周老師畢業留校給整個學院老師試講的第一個小時的課開始,無論是教授、進修老師、還是學生,聽課之人便好評不斷。這便是天賦的一種側面體現。教學需要老師換位思考自己的聽眾在想什麼,而這種能力是因人而異的。周老師早早地發現了自己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然後進行包裝,不斷挖掘和提高。這種教學導向在周黎安老師的人生經歷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史丹福大學讀博士期間,他從第二年開始,前後做了五年的助教。因為他深知,相比助研,自己更願意做助教,做助教給了他更多的機會站在講台上教課,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他不僅能夠提高和鍛鍊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還收穫了內心的滿足和愉悅。在史丹福大學經濟系第一次做助教就獲得了象徵著助教最高榮譽的Teaching Award,這是對周老師助教工作的肯定和激勵,而在另一方面,更向我們驗證了這樣的道理:成功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所以,周黎安老師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而是源自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長“藍海”。興趣為先,思想助航,他的人生與經濟和教學相伴,簡單而充實,只因明確的定位。
豐富的教學經驗
自1991年畢業至今,周黎安老師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一直以來,他的課都有很高的聲譽。長期的實踐,讓周老師對教學也有了自己的認識與理解。
首先,他認為講課一定要對講的內容很自信。據周老師回憶,1988年本科實習時,被銀行挑中去給職員上課,面對比自己年長的學生,準備的時候很緊張,但一站到講台上就忘卻緊張,因為他覺得即便年長,他們也都是自己的學生,他相信自己知識的儲備和講課的能力,便即刻進入了授課狀態。
其次,講課要有激情、很投入,把教學當做是分享自己愛不釋手的東西,靠自己的真心傳遞知識吸引別人,而不是一種任務。對於學生們而言,在周老師的課堂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對教學本身的熱愛,對知識的熱愛。在講課過程中,周老師總會將自己的熱愛激情、獨特態度和知識價值傳遞給學生們。
周黎安
而最為關鍵的則是自己要和學生交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怎么理解這些知識。周黎安老師說,北大學生不怕難,就怕講不清楚。備課的時候,周老師會想學生在這部分是怎么接受的,就像預想顧客對此種產品會有什麼體驗,然後決定講課方式。他提到,答疑不僅是學生解答心中疑惑的機會,更提供給老師一個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真實想法的渠道。每次同學問過問題,周老師都會總結出同學到底想聽什麼,自己上課的時候哪裡講得最不清楚。只要自己揣摩出學生的需求,理解他們,就可以自信地將知識按聽眾能理解的程度去傳遞,讓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然後成功激發學生的熱情。
周黎安老師教學時還有一個重要技巧:教課以學生為導向,就像企業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他會在講課前進行預判,把亮點難點預習一遍,精心的準備,讓學生覺得有意思,然後針對自己想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講解。周老師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會用不同的方法對知識進行包裝。人越年長越功利。對於年長的學生,他們有很多預先的知識和經驗,對知識有自己的人生體會,更關注知識的實際用途。所以聽課的價值於他們而言,在乎知識對工作生活的實用價值。周老師會選擇結合他們熟悉的現象來解釋知識,讓他們看得更加清楚。相反,對於本科生,他們對知識照單全收,相比於套用,更關心知識的體系和內在邏輯,所以這也就是周老師備課的重點。
實效的服務理念
周黎安老師無論是在處理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在平衡教學、行政與科研的關係上,都十分講究一點,那就是效率。實效的服務理念帶給他的生活健康而積極的氣息與活力。
這種對實效的追求早在周黎安老師的大學經歷中就已有所體現。據老師回憶,他1988年上半年考研的時候,北大圖書館的座位很緊張,圖書館6點鐘開,有人5點,甚至更早,就去排長隊,可是占座後就先回宿舍補覺了,睡到十一、二點。在周老師看來,這絕不是一種高效的做法。所以他從不占座,因為他知道反正總會有被占卻沒有人的空座,他便坐下學習,有人來了再換一個。
利用好時間,實現高效率,似乎是周老師的人生準則。他從不開夜車備課,他覺得這樣既不有利於身體健康,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對周黎安老師來說,每門課只要保證3個星期的提前量,再在講之前看一遍要講的東西,思考第二天講課的幾個亮點,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就能夠在上課的時候精準把握量的多少,實現效率最大化。
另一方面,教學、行政、或是科研都會占據大量的時間,他們之間看似矛盾的衝突關係,被周黎安老師“時間用在刀刃上”的行為原則輕鬆地化解了。周老師說,教得好不一定花很多時間,這是個效率的問題,行政、科研亦是如此。他的教學工作量一直高於學院的平均水平,備課很費功夫,但講舊課則不同,每次做些更新,課前回顧一下即可。保證教學的基本時間,充分利用,便可帶來良好的效果。況且,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一看就明白老師的講課態度。這個不是花在教學上的時間所決定的,而是你願意投入多少的態度,是不是用心在做這個事情,對學生負責。而對行政、研究,他同樣注重投入產出比。就是這樣,周老師從高效出發,實現了教學、行政、科研的平衡。
另外,同樣也因為實效的服務理念,讓周黎安老師有一個十分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一星期打兩三次桌球,靠運動保持體力。周老師晚上一般不工作,看些閒書,累了便休息。因為一旦工作使大腦進入興奮狀態,就很難入睡了。充滿活力的身體與良好充足的睡眠,都更好地保證了工作效率。
明確的人生定位、豐富的教學經驗、實效的服務理念,這三點便很好地回答了周黎安老師講授的課程為何如此深得人心。相信周黎安老師憑藉著自己積累的人生哲學,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做得更好,為光華管理學院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