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舟

周飛舟

周飛舟,男,1968年生,山東桓台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建國七十周年之際,北京大學邀請了七位不同時代的“北大新生”親手寫下書信,為本科新生表達祝福,講述他們的“北大情緣”,與全新改版的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出。1986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新生周飛舟教授是這七位傑出的“北大新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飛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桓台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香港科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學術代表作:《制度變遷和農村工業化
  • 發表論文數目:41篇(截至2019年7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期刊論文,科研成果,

人物經歷

1986-1990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法學學士學位。
1990-1993年,北京市安定醫院,心理技師。
1993-1996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法學碩士學位。
1996-2001年,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發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中國社會史
本科生教學:社會統計學、發展社會學、中國社會思想史
研究生教學:中國社會史研究

主要貢獻

期刊論文

(與孫秀林)“土地財政與分稅制:一個實證解釋”,《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
(with James K.S. Kung and Chengguang Xu) “From Industrialization toUrbanization: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Fiscal Incentives on LocalGovernments’ Behavior”, In David Kennedy and Joseph E. Stiglitz (eds.) Law and Economics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Instituions for Promoting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FirstCentu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回歸鄉土與現實:鄉鎮企業研究路徑的反思”,《社會》2013第3期。
“為人後者為之子”,見吳飛主編《婚與喪:傳統與現代的家庭禮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
《以利為利:財政關係與地方政府行為》,上海三聯書店,2012年2月。
“‘經術’與‘吏事’:中國古代的治理實踐——《官箴書》研究提綱”,見應星、李猛編《社會理論:現代化與本土理論》,三聯書店,2012年1月。
“財政資金的專項化及其問題——兼論‘項目治國’”,《社會》2012年第1期。
(與應星、渠敬東合編)《中國社會學文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
“大興土木:土地開發與地方政府行為”,《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第3期。
(with Camille Bourguigonon), “Land Reform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China” in Hans P. Binswanger-Mkhize, Camille Bourguignon, and Rogier van den Brink (Eds.) Agricultural Land Redistribution: Toward Greater Consensus.2009,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與渠敬東、應星)“從總體支配到技術治理:基於中國30年改革經驗的社會學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Creating Wealth: Land Seizure,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s”, in D. Davis and F. Wang eds, Creating Wealth and Pover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 200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地方政府‘公司化’的雙重效應”,《文化縱橫》,2009年第6期。
“錦標賽體制”,《社會學研究》 2009年第3期。
“生財有道:土地開發轉讓中的政府與農民”,《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1期。
“稅費改革對國家與農民關係的影響”,《新華文摘》2006年第14期。
“分稅制十年:制度及其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從汲取型政權到懸浮型政權:稅費改革對國家和農民關係之影響”,《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3期。又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編《中國社會學》第四輯。
“從博弈分析走向‘關係’分析:政府行為及中央——地方關係的社會學研究述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編《中國社會學年鑑》(2003-2006)。
《制度變遷和農村工業化:包買制在清末民初手工業發展中的歷史角色》,2006,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工業化地區的利益分配和財政關係”,蔣省三、韓俊編《土地資本化與農村工業化--南海發展模式與制度創新》,2005,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誰為農村教育買單?—‘以縣為主’和稅費改革的影響”,《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第3期。
(與田秀娟) “稅費改革與農民負擔:效果、分布和徵收方式“,《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第9期。
(與趙陽) “剖析農村公共財政:鄉鎮財政的困 境和成因”,《中國農村觀察》,2003年第4期。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國省級政府 對災荒的反應和救助研究”,《社會學研究》2003年第2期。
(與龔啟聖、趙陽) “地方經濟、財政和幹部行為:對農 民負擔的一個定量分析”,2003,《中國鄉村研究》第二輯,黃宗智主編,商務印書館。
(與李猛、李康)“單位:制度化組織的內部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總第12輯。又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編《中國社會學》第二輯(2003)。
(與趙陽、郭建軍)“農民負擔的特徵、趨勢和原因”、 “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陳錫文主編《中國縣鄉財政與農民增收問題研究》第五章、第六章,山西經濟出版社,2003年。
“商業化衝擊下的小農經濟:二十世紀初華北的手工業和僱傭關係的發展及其對小農經濟的影響”,第二屆北大論壇演講論文,見《走向未來的人類文明:多學科的考察;第二屆“北大論壇”論文 集》,200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制度變遷和工業化”,《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刊》第一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與趙陽) “農民負擔和財稅體制”,《香港社會科學》,2000年秋季卷。
(與龔啟聖) “當前中國農村土地調整制度個案的 分析”,《二十一世紀》十月號第五十五期。又見林毅夫主編《中國經濟學1999》,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研成果

2010 UNDP與中國國際扶貧中心項目“企業參與扶貧支持政策研究”主持人。
200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土資源戰略研究”課題組成員。
2009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脆弱性、減貧與中國扶貧開發”課題專家。
2006-2007 國家發改委與澳大利亞政府“縣鄉財政問題研究”項目財政專家。
2005 財政部“公共財政覆蓋農村”課題項目專家。
2005-2006 教育部留學基金委“哈佛大學博士後項目”訪問學者。
2004 財政部與世界銀行 “農村財政與公共品提供研究”課題組專家組成員。
2004 發改委與世界銀行“中國小城鎮研究“課題專家組成員。
200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農村稅費改革的社會學研究”課題負責人。
2004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我國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課題負責人。
2004 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土地制度與城市化”課題專家組成員。
2003 國家人事部“地方政府與中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商業組織”課題負責人。
200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福特基金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成員。
2002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增收”課題組成員。
199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合作的“農科教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成員,研究項目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我國農科教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該項目獲發展研究一等獎。
199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農村土地制度調查”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