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逢時

周逢時(1714——1786),名毓位,字欽祿,號宜亭,別號寄軒、篤之,是泗水聯橋東(臚崗四和村管轄)人。周逢時自幼精通“四書五經”,事親至孝,文武雙全,乾隆九年鄉試得中甲子科舉人,乾隆十年(1945)聯捷,高中乙丑科武進士。逢時以雙親年邁為念,希望能乞旨回鄉侍親,假若他日朝廷有用到之際,願意馳驅效勞。乾隆皇帝大為嘉賞逢時的忠孝兩全,特降旨讓其衣錦榮歸。逢時歸鄉後,熱心公益,族人尊稱“進士爺”,有一定的聲名威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逢時
  • 出生日期:1714
  • 逝世日期:1786
  • :欽祿
門第淵源,廢除“丁酒”宴,

門第淵源

周逢時是周氏17世,因其功績和聲望,在當地建有「進士第」,周振基博士的祖父周璧臣及父親周錦波就是在「進士第」出生的,周錦波年幼時隨父親移居香港。周振基博士是24世,其獨子周博軒是25世。

廢除“丁酒”宴

在農業社會,潮汕鄉村凡前年生過男孩和新婚的人家,在元宵夜要在祠堂設宴大請族親,以慶出丁,俗稱丁酒做丁桌
泗水周氏宗族十八鄉(今臚崗、峽山一帶姓周的18個鄉村)自明清以來,與其他各姓氏宗族一樣,大行“丁酒”宴的風俗。富裕家庭把“丁酒”宴看作一件好事,攀比心強,愛面子,凡生了男孩的都十分注重辦丁酒宴,認為花的是體面錢,並以辦得盛大而引以為榮。然而,對於貧苦人家,為了不失面子,四處借錢,造成負債累累,成為一件難以承擔的花費,但又無法擺脫這一風俗。有些窮苦人家為湊錢辦丁酒宴而不得不忍痛賣掉長童。舊時潮汕鄉村就有“生啊細,賣啊大”或“生阿弟,賣阿兄”的俗語了。
元宵佳節那夜,逢時準時往溪尾周村蓮溪祖祠內赴丁酒宴。酒過三巡,逢時語重心長的發言:今之喜酒,請各盡醉,不過止此一次了,眾人愕然,他又指賣兒者說:他賣長者為幼辦此丁酒宴,我們吃了能心安理得嗎?眾人開始如夢初醒,接著他又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賣子之舉,也是迫於無奈。他又歷數“丁酒”宴這一惡俗的危害,句句入理,最後眾族親一致同意由“進士爺”主持宣布廢除丁酒宴惡俗。又議定今後新婚者只在祖祠內掛一燈籠,父母喪事從簡,特別廢止以酒宴餉謝弔唁親友的陋俗等。他的各項倡議得到絕大多數族親的回響,特別是廢除丁酒宴這一惡俗。所以水周氏宗族從此沒有舉辦丁酒宴的習俗,後人每提及此事,總忘不了“進士爺”的功勞。
泗水周氏宗族正式宣布廢除丁酒宴,敢於衝破傳統局限和陋俗束縛,這在潮汕各姓宗族中是第一次,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年之多了。改革開放後,由於時代在前進,思想在進步,生活在提高,周氏宗族也有極少數人和個別村復古元宵夜丁酒宴,但多隨人意,豐儉由人,無人計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