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盪

周生盪,又名濟生盪,位於蘇州市震澤鎮北郊金星村與眾安橋村之間。周生盪面積為0.34平方公里,其中養殖面積為450畝。周生盪周圍共有9個自然村,盪東南是蓮子浜,南是箬帽港和小圩里,盪西南是網船潭,西是漾西灘和雄雞灣,盪北是楊浜頭,東北是謝家路,東為看鴨港。謝家路北側是名聲遠揚的十八里長漾(古稱牛娘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生盪
  • 地理位置:蘇州市震澤鎮北郊金星村與眾安橋村之間
  • 面積:0.34 km
  • 別名:濟生盪
為保護束婚擔水資源不被污染,保持碧波清水,盪中主要養殖鰱魚、鱅魚等水產品。周生盪流傳在民間有諸多故事,最古老的傳說當推周生盪底有三國時周瑜之墓一說,因震澤在三國時期屬吳國。1958年開展聲勢浩大的抽乾500畝周生盪的運動。當時抽水目的有兩個:一是積肥,二是尋找傳說中的周瑜之墓。盪周圍排起幾百部水車,日夜不停地乾,還調來了十幾隻無錫抽水機船。自1958年冬季到1959年春季,用幾個月時間,才勉強抽乾。第戒榜組煉一步挖河泥,接下來人們發現河泥下面是一層黑泥。黑泥挖起來曬乾竟能燃燒,農民紛紛拿回家做燃料。這就推動了70年代在長漾、麻漾等地轟轟烈烈的黑泥大開採運動。再挖下去,卻始終挖不到周瑜的墳墓,倒是周生盪北灘有一塊巨石只戲戶朵,重約幾噸,人們猜測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無法搬動它。此巨石至今仍留在盪底,周瑜墓是否會在這塊隕石下面,也是一個謎。
周生盪東北角是謝家路自然村,據史料記載,震澤地區在元末時屬張士誠地盤。張士誠反元後又降元,又與朱元璋作對。朱元璋在征平各路群雄後,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出動二十萬大軍對東吳張士誠兵分兩路形成強大攻少匙享勢。當時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負責攻打蘇州虎丘,行軍時途經震澤鎮北周生盪謝家路村時,天已將近黃昏,洪潤酷見這地方地理位置優越,村南是周生盪,村北就是長漾,有利於水軍駐紮和操練。於是部隊士兵紛紛脫下身上的盔甲(卸甲),準備在此宿營休息。在問及老百姓這裡是何處時,因當地百姓從未見過那么多兵進村,都嚇得膽戰心驚,不敢回答。常遇春脫口而出,就叫”卸甲路”(後人誤傳為”謝家路”)。常遇春的水陸兩軍在此休整幾天后,即開發北上,攻打蘇州。由於部下驍勇善戰,大獲全勝。1368年,朱元璋滅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年號為”洪武”。現在住在周生盪東北角”謝家路”自然村的村民,在講起這村名的來歷,至今還是津津有味,眉飛色舞。
周生盪東南蓮子浜潘家祖先潘見龍,字雲從,清順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中二甲二十七名進士。康熙十年(1671)授河南葉縣知縣,十九年授四川閬中知縣。三年後,擢浙江寧海知州,升刑部員外郎,晉郎中,遷曲靖知府。為官以廉潔清慎著稱,曾把江南水稻種植方法推廣到葉縣,因此被譽為”良牧第一”。潘見龍功成名就告老回鄉後,在家喜歡喝酒。因離鎮較遠,經常托當詢姜時的航船到鎮上去買酒,天天如此。一天,航船主忘了給他買酒,生怕回去不好交待,於是就在付譽臘周生盪南側小圩口舀了一些水,充當老酒,潘見龍喝得津津有味,別人暗地裡笑他,但他卻說這天買的酒最好。於是有人傳說周生盪的水下有一酒甏,存有上等老酒,但只有潘見龍喝得到。這恐怕與潘見龍歷仕廉能清慎有關,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嗎,“做人好,吃水也甜”。因此傳說周生盪又稱“酒省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