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視差

周年視差

周年視差(annual parallax),是地球繞太陽周年運動所產生的視差。當恆星與地球的連線垂直地球軌道半徑時,恆星對日地平均距離所張的角稱為恆星的周年視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年視差
  • 外文名:annual parallax
  • 屬於:天文學
  • 天文學家布拉德雷
  • 改進時期:19世紀早期
  • 計算方法三角視差法
定義,歷史發展,赫歇爾,貝塞爾,

定義

恆星與地球的連線垂直地球軌道半徑時,恆星對日地平均距離a所張的角(用π表示)稱為恆星的周年視差(如圖)。由於恆星的周年視差通常小於1°,所以(使用弧度制)sinθ≈θ。若用角秒表示恆星的周年視差的話,那么恆星的距離r=206265a/θ 。通常,天文學家把日-地距離a稱作一個天文單位(A.U.)。只要測量出恆星的周年視差,那么它們的距離也就確定了。周年視差不一定好測,受當時觀測條件的限制,第谷一輩子也沒有觀測到恆星的周年視差。天文單位其實是很小的距離,於是天文學家又提出了秒差距(pc)的概念。也就是說,如果恆星的周年視差是1″,那么它就距離我們1秒差距,1秒差距大約就是206265天文單位。 現代天文學使用三角視差法大約可以精確的測量幾百秒差距內的天體,再遠就無法測量了。
恆星的周年視差恆星的周年視差

歷史發展

布拉德雷對恆星距離的估算表明測量恆星周年視差是對望遠鏡製作技術的極大挑戰。一直要等到新一代儀器製造家出現、天文儀器的精度得到很大改進之後的19世紀早期。天文學家才成功地挑戰了測量恆星周年視差這個難題。但對於18世紀晚期的天文學家來說,這個難題一樣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赫歇爾

跟布拉德雷一樣,威廉·赫歇爾也試圖尋找恆星的周年視差。雖然同樣沒有成功,但也同樣取得了許多其他卓越的天文學成就。赫歇爾企圖用他的望遠鏡測出恆星周年視差。他構想: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存在著靠得很近而實際上離我們的距離相差很懸殊的兩顆星(光學雙星),那么由於地球的周年運動,近星相對於遠星會有周期性的位移,由此可以定出近星的視差。這種較差測量法是伽利略在《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中首先提出來的。

貝塞爾

在所有試圖尋找恆星周年視差的天文學家中。德國人貝塞爾首拔頭籌。貝塞爾用一架夫琅和費造的16厘米孔徑“太陽儀”,對準了天鵝座61。天鵝座61很暗,星等只有5等,但它的自行卻很大,每年達5.2”。1838年10月23日貝塞爾向時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主席的約翰·赫歇爾報告了天鵝座61的周年視差為0.3136″±0.0202″。赫歇爾對此表示了祝賀,並感嘆:“我們總算活著看到了探測恆星宇宙的測深索終於測到了它的底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