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窈

周婉窈

周婉窈,生於西元1956年。台灣歷史學者,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其夫為亦任教於台大歷史系的文學院院長陳弱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婉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6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人物經歷,學術專業,學位論文,學術專書,期刊論文,專書,編譯書,主編,學術獎助,

人物經歷

1981-1982,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博士班肄業;
1981,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1978,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2005.09-2006.08,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998-2005,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6-2006,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所兼任副教授;
1995-迄今,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1994-1998,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
1991-1993,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系講師(Lecturer,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0-1991,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學系講師(Lecturer,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周婉窈於1994年開始籌畫、後於1997年出版的《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以台灣為主體思考台灣歷史。她提倡由在地本土觀點所建構,以台灣島(台灣本島及其周邊諸島嶼,也就是大台灣)的山、海、平原等三個以人群活動為主的重要構成要素與空間舞台所承載經歷過的歷史來建構融合成的台灣歷史研究。她說,明朝陳第的〈東番記〉與〈舟師客問〉等文獻早已明白指出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但二戰後一直圈鎖住台灣人民頭殼的華夏論述等政治魔箍咒一直要到一九八○年代後期才開始鬆動。而曹永和“台灣島史”的概念,是戰後對台灣史研究可能開闢的新路徑講得最清楚明白的,他立下了一個清楚的界碑(landmark),標示了一個新方向、新天地。

學術專業

周婉窈是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講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她的研究專長為台灣史與東亞/東南亞海洋史,領域包括海洋台灣、日本殖民統治、霧社事件、台灣議會設定請願運動、台籍日本兵、台灣教育史等。
研究領域:台灣史、清代婦女史。

學位論文

1.1991,“The Kominka Movement: Taiwan under Wartime Japan, 1937-1945,” Yale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2.1981,〈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設定請願運動之研究(1921-1934)〉,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學術專書

1.2003,《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378頁。台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
2.1997,《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179頁。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此書之韓文版於2003年由漢城新丘文化社出版;日文版將由日本平凡社出版,編排中。)
3.1989,《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定請願運動》,265頁。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期刊論文

1.2005.06,周婉窈。〈想像的民族風──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台灣與中國〉,《台大歷史學報》,第35期,頁127-180。
2.2004.12,周婉窈。〈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台灣人形象〉,《台大歷史學報》,第34期,頁87-147。
3.2003.12, 周婉窈、許佩賢。〈台灣公學校制度、教科與教科書總說〉,《台灣風物》,53卷4期,頁119-145。
4.2003.06, 周婉窈。〈歷史的統合與建構──日本帝國圈內台灣、朝鮮和滿洲的「國史」教育〉,《台灣史研究》,10卷1期,頁33-83。
5.2003.04,周婉窈。〈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台灣西南地區的實地調查報告〉,《故宮文物月刊》,第241期(2003年4月),頁22-45。
6.2001.12,周婉窈。〈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台灣史研究》,8卷2期,頁1-63。
7.1997.12,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台灣史研究》,4卷2期,頁7-55。(1999.06出刊)
8.1996.12,周婉窈。〈綃山傳奇──賀雙卿研究之檢討與展望〉,《新史學》,7卷4期,頁159-197。收入邢義田、黃寬重、鄧小南總主編,《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頁265-291。
9.1995.06,周婉窈。〈日本在台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1937-1945)〉,《台灣史研究》,2卷1期,頁85-125。(1996年4月出刊)
10.1995.06 ,周婉窈。〈台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新史學》,6卷2期,頁113-161。
11.1994.06,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新史學》,5卷2期,頁117-158。
12.1993.10,周婉窈。〈清代桐城學者與婦女的極端道德行為〉,《大陸雜誌》,87卷4期,頁13-38。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 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頁185-251。

專書

1.2006 Chou, Wan-yao.“Between Heimat and Nation: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In The Dignity of Nations: Equality, Competition and Honour in East Asian Nationalism, edited by John P. Fitzgerald & Sechin Y.-S. Chie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1999 周婉窈。〈明清文獻中「台灣非明版圖」例證〉,收於《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頁267-293。台北:稻鄉出版社。
3.1997 周婉窈。〈鄉土台灣在日治時代公學校教科書中的地位(初探一)〉,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推廣輔導組編,《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5-152。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4.1997 周婉窈。〈曖昧的台灣人──日本殖民統治與近代民族國家認同〉,收於《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頁250-263。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5.1997 周婉窈。〈美與死──日本領台末期的戰爭語言〉,收於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編,《台灣史一百年──回顧與研究》,頁85-99。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1996 Chou, Wan-yao. “The Kominka Movement in Taiwan and Korea: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 In Peter Duus, Mark Peattie, and Ramon Myers, (eds.), The Japanese Wartime Empire, 1931-1945, pp. 40-68.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7.1993 Chou, Wan-yao.“Renaming Oneself a True Japanese: One Aspect of the Kominka Movement, 1940-1945.” 台灣大學歷史系編,《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5-212。台北:台灣大學。
會議論文:
1.2005.10.27-28 周婉窈。〈試說公學校修身書中的道德示範人物〉,發表於「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主辦。台中。
2.2005.07.14 周婉窈。〈「進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林獻堂與霧峰一新會〉,發表於「地方菁英與台灣農民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會台灣史研究所舉辦。台北。
3.2005.05.06 周婉窈。〈試論日治時期殖民地教育及其歷史作用〉,發表於第六屆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學術研討會「中華文化與台灣文化:延續與斷裂」,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台北。
4.2003.10..24 周婉窈。〈想像的台灣與中國的文化想像──江文也的文字作品初探〉,發表於「江文也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舉辦。台北。
5.2002.11.14-16 周婉窈。〈殖民統治與世代概念──試論日本統治下台灣的三個歷史世代〉,發表於漢城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主辦 ”Japanese Colonialism and East Asian Anthropology: The First Conference at Seoul”。韓國漢城。
6.2002.10.26-27 周婉窈。〈探索歷史敘述的可能性──以十七世紀的台灣為例〉,發表於日本中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第二回國際研討會:近代台灣與日本」。日本名古屋。
7.2002.03.01-02 周婉窈。〈歷史的統合與建構──日本帝國圈內台灣、朝鮮和滿洲國的「國史」教育〉,發表於「文化差異與社會學通則:紀念張光直先生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舉辦。台北。
8.2001.12.27-28 周婉窈。〈從「南方調查」到南方共榮圈──以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法屬中南半島的開發為例〉,發表於「台灣資本主義擴張及經濟發展之長期趨勢」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舉辦。台北。
9.2000.12.15-16 周婉窈。〈試論《田健治郎日記》的書寫方式〉,「日記資料與台灣史研究——以《田健治郎日記》為中心」研討會。台北。
10.1999.05.25-27 Chou, Wan-yao.“Coloni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Conference on Nationalism: The East Asian Experience, organized by Sun Yat-Sen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1.1997.04.25-26 周婉窈。〈鄉土台灣在日治時代公學校教科書中的地位〉,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
12.1996.09.13-14 周婉窈。〈曖昧的台灣人──日本殖民統治與近代民族國家認同〉,「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研討會。台北。
13.1992.07.15-17 Chou, Wan-yao.“Renaming Oneself a True Japanese: One Aspect of the Kominka Movement, 1940-1945,” 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14.1991.08 Chou, Wan-yao.“The Kominka Movement in Taiwan and Korea: Comparisons and Interpretations,” The Conference on Japanese Wartime Empire, 1931-1945, Stanford, USA.

編譯書

1.2006 擔任《台灣史研究》第十三卷一期執行編輯。
2.2003 主編,《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台北:南天書局。
3.2001 擔任《台灣史研究》第七卷一、二期執行編輯。
4.2000 主編《新史學》
5.1999.12-2004.02 主編《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研讀班通訊》第一期至第六期。
6.1998-2003 策劃重刊《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全五期60冊。
7.1998.11-1999.09 主編《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一期至第六期。
8.1997.06 周婉窈譯。後藤乾一著,〈日本之東南亞占領與「解放史觀」〉,《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2期,頁37-59。
9.1995.06 周婉窈譯。Choi Hyup著,〈海外韓僑及其適應模式〉,《韓國學報》,第13期,頁205-215。
10.1995 擔任《台灣史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11.1989 周婉窈譯。布洛克(Marc Bloch)著,《史家的技藝》,182頁,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主編

1.2003 周婉窈、吳文星等編著。《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239頁。台北:南天書局。
2.1997 周婉窈主編。《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並相關資料》,323頁。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3.1997 周婉窈、蔡宗憲合編。《「台灣時報」東南亞相關資料目錄(1909-1945)》,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計畫。
學術書評:
1.1997.06 周婉窈。〈評介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7期,頁271-276。
其他著作:
1.2005.03 周婉窈。〈對當前歷史研究與歷史教學的幾點看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7期(2005年3月)。頁247-254。
2.2005.03 周婉窈,若林正丈譯‧付記。〈二度の「國引き」と台灣──黑住‧木宮兩氏との對話〉,《Odysseus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紀要》,第9號(2004年;實際出刊2005年3月),頁103-116。
3.2003.11 周婉窈、許佩賢。〈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總解說──制度沿革、教科和教科書〉,收於周婉窈等編著,《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台北:南天書局,頁3-44。
4.2003.04 周婉窈。〈「世代」概念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史的研究〉,《當代》,第188期,頁64-77。

學術獎助

二○○四年二月至七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人
二○○三年四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日,英國國家學術院訪問學人(The British Academy, Visiting Scholarship)
二○○○年一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Columbia University, Visiting Scholarship)
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研究獎助
一九九七年十月至一九九八年三月,日本日台交流中心歷史研究者招聘 (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人)
行政院國家科學研究計畫獎助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六年;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獎助 一九九○年暑假
美國學術會聯合會(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海外研究獎助 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八年(赴日本暨回台灣收集博士論文材料)
美國耶魯大學Anders Award 一九八七年
美國耶魯大學獎學金 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
美國史丹福大學獎學金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