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古炮台

吳淞古炮台

吳淞古炮台是民族英雄陳化成率部抗擊英國侵略者的前沿陣地。1842年6月,英軍艦隊進犯吳淞口,陳化成在吳淞炮台率部迎頭猛擊,重創敵艦多艘,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淞古炮台
  • 又名西炮台
  • 建於:清順治十七年
  • 地位:是吳淞要塞的核心
概況簡介,歷史,其它相關,

概況簡介

吳淞古炮台是民族英雄陳化成率部抗擊英國侵略者的前沿陣地。1842年6月,英軍艦隊進犯吳淞口,陳化成在吳淞炮台率部迎頭猛擊,重創敵艦多艘,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現在吳淞古炮台還存有當年所用的“平夷將軍”大炮。當您站在古炮台上面對浩瀚的江水,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的英雄們英勇抗擊侵略者的悲壯場面。

歷史

吳淞炮台又名西炮台,建於清順治十七年(1660)。同治十三年 (1874)至光緒三年(1877)移建。吳淞炮台是吳淞要塞的核心。吳淞炮台築有東西南北4座,加上獅子林炮台,共5處,其中的西炮台建築最早。西炮台又叫老炮台,位於楊家嘴口,原為防備海盜之用,1660年由兩江總督郎廷佐督建,後歷經修葺。鴉片戰爭中,西炮台於黃浦江口西岸設大炮175門(一說154門),是抗擊英軍入侵的主陣地之一。守將陳化成等將士在這導殉難,炮台被英軍攻陷。同治十三年(1874),江蘇巡撫張樹聲因吳淞口是海防要塞,認為舊炮台距入海口較遠,不能外控洋面,所以將其移建至向北半里的石塘外灘,由吳淞統領會同江南製造局督辦仿照西洋式樣建築,光緒三年(1877)竣工。炮台三面圍築,外邊有土城,內設暗炮台11座、明炮台3座、彈藥總庫 2所、小庫11間,安裝大炮12門、小炮6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吳淞鎮被闢為商埠,有關方面認為西炮台有礙商埠市場,經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清廷同意,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將其炸毀。
吳淞炮台古炮吳淞炮台古炮
東炮台建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位於浦江東出海口附近,道光十二年(1832).增建營房,為吳淞口江防的輔助陣地,有大炮50門。東炮台在鴉片戰爭中被英軍攻陷,後成廢壘。
“北炮台修建於光緒十二年(1886),與西炮台互為犄角。北炮台放置有12寸口徑800磅炮彈的前膛炮4門。光緒十五年(1889) 增設8寸口徑後膛炮2門。此後陸續增設火炮,民國二十年(1931)有火炮 11門。
南炮台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初,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十九路軍所部據守炮台與侵滬日軍展開激烈炮戰,日軍登入後炸毀了南北兩座炮台。抗日戰爭勝利後,南北炮台和西炮台被拆除。
1990年,為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上海市寶山區和當地駐軍在西炮台廢址設定“陳化成殉職處”標誌碑。1992年6月,西炮台被公布為上海市紀念地點。

其它相關

景點級別:AAAA
自然景觀:保護區,珍稀植物
適合人群:家庭,個人,情侶,公司,朋友,小孩,老人
最佳時間:一月,二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出遊方式:自助,自駕,市內
景區類型:歷史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