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烷生物鹼

吡咯烷生物鹼

吡咯烷生物鹼是存在於多種植物中的一類結構相似的物質,這些植物包括許多可食用的植物(如千里光屬豬屎豆屬天芥菜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吡咯烷生物鹼
  • 外文名:Pyrrolidine alkaloid
  • 例子:半邊蓮
  • 存在:多種植物中
  • 溶解性:不溶或難溶於水,有機溶劑
  • 揮發性:無揮發性
簡介,特性,

簡介

吡咯烷生物鹼(pyrrolidine Alkaloids)和普遍具有肝毒性(以至致癌性的)的吡咯里西啶生物鹼(pyrrolizidine alkaloids)並非同一概念,兩者不可混淆,造成肝毒性的生物鹼的規範中文稱謂應為吡咯里西啶生物鹼或雙稠吡咯生物鹼,而不宜混用吡咯烷生物鹼這一概念。
吡咯烷生物鹼是存在於多種植物中的一類結構相似的物質.這些植物包括許多可食用的植物(如千里光屬, 豬屎豆屬,天芥菜屬).許多含吡咯烷生物鹼的植物也被用作草藥和藥用茶,例如日本居民常飲的雛菊茶中就富含吡咯烷生物鹼.目前,從各種植物中分離出的吡咯烷生物鹼有100多種.

特性

研究發現許多種吡咯烷生物鹼是致癌物.以含0.5%長莢千里光(Senecio longilobus)提取物的食物餵飼小鼠,結果存活下來的47隻小鼠中17隻患上腫瘤.在另一實驗中,將吡咯烷生物鹼以25mg/kg胃內給予小鼠,處理組的小鼠癌誘導發生率為25%.給小鼠每周皮下注射7.8mg/kg的毛足菊素(Lasiocarpine)1年,也可誘導出皮膚,骨,肝和其他組織的惡性腫瘤.目前吡咯烷生物鹼對人類的致癌性仍不清楚.
吡咯烷生物鹼的致癌性和誘變性取決於其形成最終致癌物的形式.吡咯烷核中的雙鍵是其致癌活性所必需的,該位置是形成致癌的環氧化物的關鍵.除環氧化物可發生親核反應外,在雙鍵位置上產生脫氫反應生成的吡咯環同樣也可發生親核反應,從而造成遺傳物質DNA的損傷和癌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