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蘭軟腐病

君子蘭軟腐病

君子蘭軟腐病,。這是多種細菌可致的一種君子蘭病害,是給予君子蘭毀滅性打擊的一種病害。該種病害是君子蘭最嚴重的葉片病害,該病害常會導致君子蘭葉片全葉腐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子蘭軟腐病
  • 別名: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
目錄,概述,分布與危害,病害症狀,病源,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目錄

概述
分布與危害
病源
發病規律
防治方法

概述

君子蘭軟腐病,即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這是多種細菌可致的一種君子蘭病害,是給予君子蘭毀滅性打擊的一種病害。

分布與危害

該種病害是君子蘭最嚴重的葉片病害,我國君子蘭栽培區均有分布。該病害常會導致君子蘭葉片全葉腐爛,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病害症狀

該病菌主要危害君子蘭葉片和假鱗莖,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水漬狀斑,並會迅速擴大,病組織腐爛,呈半透明狀,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圍,較寬,在溫度濕度適宜的情況下,病斑很快擴展,以至全葉腐爛解體呈濕腐狀,莖基發病也出現水漬狀斑點,後擴大成淡褐色病斑,病斑很快擴展,蔓延到整個假鱗莖,最後組織腐爛解體,有微酸味。發生在莖基的病斑也可以沿葉脈向葉片擴展,導致葉腐爛,從假鱗莖上脫落下來。

病源

病源細菌有兩種 ,同屬於細菌綱,真細菌目,歐氏桿菌屬,一種為菊歐文氏菌,(Dimock) 菌體桿狀,周生鞭毛,革蘭氏陰性菌,在PDA陪養基上,(PH6。5)生長3-5天,菌落為獨特的瘤狀,菌落邊緣為波浪狀或珊瑚狀,(油煎雞蛋狀)另一種為軟腐歐文氏菌黑莖病變種,[(HeIImers et Dowson) Dye] 菌體桿狀,周生鞭毛4-6根,在肉汁蛋白脈培養基上培養7天后,(培養溫度為28度)菌落淡灰白色,近圓形,稍隆起,菌落粘質狀。

發病規律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株殘體上或土壤內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幾個月,有雨水傳播,也可以通過病株或人員,工具傳播,由傷口侵入,潛育期短,2-3天即可發病。生長季節有多次侵染,一年中6-10月均可發病,6-7月為發病高峰,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莖心淋雨或澆水不慎灌入莖心,是該病發生的主要誘因。
君子蘭軟腐病菌常從傷口處侵入,病發時,葉片上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點,後擴大成規則病斑,使葉片變成褐色軟腐配物,病斑傷口處有菌液流出。

防治方法

1、保持潔淨、通風、透光的生長環境,適度澆水,勿澆帶病毒的污水。按不同季節,施不同比例含氮、磷、鉀追肥,努力培育健壯植株,以提高抗病能力。在花蕾期噴灑花朵壯蒂靈,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期延長。
2、一旦發現此病,應立即把病株分開,扒開植株周圍的培養土,使發病部位露出,用消毒刀颳去腐爛部分,日光適當照射,保持通風乾燥;如腐壞植株多,須切除全部罹病組織,用酌量高錳酸鉀新高脂膜水溶液浸泡1小時,以清水沖洗晾乾,在切口處塗抹愈傷防腐膜,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病菌入侵。另換新盆栽植,置於溫度不高的通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