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革命烈士)

向陽(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向陽(1921—1945) 本名張企衡,又名張禾,化名楊星如。1921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少年時隨父遷居南京,先後就讀於玄武國小和南京安徽中學,1937年冬日軍逼近南京,他毅然離家,隨安徽中學遷至皖南屯溪陽湖。1938年離開學校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皖南山區從事抗日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向陽
  • 別名:張企衡、張禾
  • 出生地:江蘇常州
  • 出生日期:1921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簡介,生平,

簡介

向陽(1921—1945) 本名張企衡,又名張禾,化名楊星如。

生平

1921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少年時隨父遷居南京,先後就讀於玄武國小和南京安徽中學。
1937年冬日軍逼近南京,他毅然離家,隨安徽中學遷至皖南屯溪陽湖。
1938年離開學校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皖南山區從事抗日活動。
1940年11月下旬,受中共皖南特委派遣,化名向陽來宣城孫埠開展革命工作,任中共宣城縣委宣傳部長。時值“皖南事變”前夕,鬥爭環境惡劣,在白色恐怖之下,他常以“僱工”,“船工”,“樵夫”等職業作掩護,宣傳黨的抗日方針,教育黨員和民眾堅定信念和革命必勝的信心。“皖南事變”發生後,鬥爭更加嚴酷,少數經不起考驗者叛變投敵。當時國民黨地方當局揚言“共產黨已被徹底消滅!”為了鼓舞民眾鬥志,戳穿敵人謠言,1942年春,向陽扮成一菜農,在國民黨桂峰鄉公所駐地,隻身闖入叛徒何其雄家中,厲聲斥道:“叛徒何其雄,我代表宣城縣委處你死刑!”手起槍響,何慘叫倒地。向陽機智地從容而去,晴天白日在國民黨鄉公所駐地“打狗”成功。此舉威震敵膽,粉碎敵謠,鼓舞民眾,壯我聲威。同年夏,根據縣委決定,由向陽負責在水東茶花嶺組建宣城縣委直接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山里游擊隊,向兼任隊長。他與戰友通過智取、強奪、襲擊,收繳等多種手段獲取日偽軍武器,不斷充實游擊隊裝備,被傳為傳奇式人物,日、偽、頑軍中流有“聽說向陽,心驚膽戰。兩腿篩糠,雙手繳槍”的謠諺。
1943年冬,山里游擊隊擴編為“新四軍皖南支隊宣城游擊大隊”,向陽任副大隊長,兼第三區隊長。1944年初,他率區隊戰士,在孫埠鎮河西親睦鄉(解放後改名“向陽鄉”)一帶開展活動。因時因地機智靈活地擊日寇、殲汪偽、打頑軍、殺土匪,連連獲勝,戰果纍纍。據1944年秋《宣三區半年工作總結》(1944年1—6月)載稱:“三區游擊隊在此期間,與敵、偽、頑武裝鬥爭達14次之多,其中12次系主動出擊。每次戰鬥都給敵以重創,使敵望我生畏”。不久,縣委在親睦鄉建立起抗日民主政府,使當地抗日活動蓬勃開展,成為全縣主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當地曾流傳一首歌謠:“想去年,這地方,有土匪、有漢奸,大路上硬要錢,老百姓真可憐,天天睡菜園。新四軍、游擊隊,幫助民眾解困難,殺土匪、打壞蛋,新立政府親睦鄉,地方得平安,百姓喜洋洋”。
1945年6月上旬,中共宣城縣委書記陳洪率部份同志來宣三區檢查工作,被敵探獲悉,日偽軍出動近300餘人槍合圍突襲,向陽率部迎面阻擊,在板橋與敵展開激戰,為掩護戰友脫險,他腿部和小腹部被敵彈射中,昏倒在地。當日軍瘋撲上來時,他緊閉雙眼、屏住呼吸、佯死迷敵。敵用腳踢、用刀戳,他強忍不動。待敵離去,時近2更,他咬緊牙關向附近一小村莊(茅墩)艱難地爬去,被當地農家鄭姓大嫂和歐姓大嬸冒險護救。縣委獲悉後,設法將他送往蘇浙軍區醫院治療。因途中無藥品,加之天熱,致使傷口發炎,潰爛生蛆,醫務人員視之淚下。傷口剛愈,他便要求出院,重返宣城工作。
1945年9月底,日寇投降。中共宣城縣委和游擊大隊奉命隨蘇北軍區北撤。向陽等行抵江蘇張渚,中共蘇浙區黨委研究決定,留下部份黨政軍幹部返回原地堅持工作。向陽、彭海濤奉命率一排人回師宣城。同年10月下旬,在宣、郎、寧交界處鴉山活動時,突遭國民黨145師襲擊。因敵眾我寡,一排人被打散。向、彭突圍後,決定各帶一兩人分別聯絡被打散的同志。11月初,向陽與另一同志來到宣東林家崗(距洪林橋鎮7華里),被當地國民黨情報員陳華章和當地保長探悉,密報駐防於洪林橋的國民黨新七師所部。次日下午,新七師與縣常備隊一部突然合圍了林家崗。向陽獲知後,為不使村內民眾遭殃,毅然隻身持槍衝出村莊,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於村頭。時年僅24歲。當地民眾含淚就地掩埋了他的遺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