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善堂(奉天慈善團體)

同善堂(奉天慈善團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慈善堂在中國有很多,除了作為一些藥店和醫療處所的名號外,更是一個具有慈善意義的名詞,最有名的同善堂慈善機構如:澳門同善堂、旅美中山同善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善堂
  • 外文名:With good fame 
  • 性質:慈善團體
  • 成立時間:清光緒八年(1882年)
  • 所屬區瀋陽
簡介,歷史,機構設定,

簡介

同善堂,是瀋陽最大、歷史比較悠久的慈善團體。清光緒八年(1882年),常駐奉天的愛國將領、盛京總兵左寶貴,鑒於太子河、渾河泛濫成災,貧民百姓流離失所,傳染病流行,先後在省城內創設了牛痘局、惜字局、義學館、棲留所、育嬰堂、施粥廠等慈善機構,是為“奉天同善堂”的雛形。
瀋陽奉天同善堂瀋陽奉天同善堂

歷史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即左寶貴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犧牲後二年,當時的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將左寶貴創辦的各慈善事業匯總,咨部立案,劃歸奉天督軍公署管轄,並取“萬善同歸”之意,定名為“同善堂”。堂址設於省城懷遠關外高台廟胡同(今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住院處)。從此,它依靠自有土地房屋、商號廟產、利用地租及軍界財團資助、民眾捐助,得以不斷地擴充和發展。
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瀋陽後,打著“親善”的幌子,企圖利用左寶貴的聲望來籠絡人心,確保他們的殖民統治,在日本金澤市鑄就一尊左寶貴銅像,於1940年派專人“涉海跨洋”運到奉天同善堂,並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式”。但事過不久,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又把他們親手豎起的銅像搬倒、熔化作了炮彈,徹底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
奉天同善堂救生門奉天同善堂救生門
1945年“九·三”勝利後,國民黨接收了同善堂(1947年9月改名為瀋陽市救濟院)。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後,“瀋陽市救濟院”出人民政府接管,於1949年初改為“瀋陽市生產教養院(隸屬市民政局)”。1957年,同善堂的主要部分由市衛生局接管,改為醫院,即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

機構設定

同善堂下設四部:第一部為貧民部,包括貧民棲留所、珠林寺、病丐療養所;第二部為孤苦部,包括孤兒院、濟良所、實業女學校;第三部為醫務部,包括紅十字醫院(施醫院)、牛痘局、醫學校、產科病院;第四部為工藝部,包括奉天官立教養工廠、貧民習藝、教養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