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中國傳統醫藥之一,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體現在“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價值觀,“炮炙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質量觀和“講信義,重人和”的經營理念,“童叟無欺,一視同仁”的職業道德,以及同仁堂的品牌和特有標記。

2006年5月20日,同仁堂中醫藥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編號Ⅸ-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Ⅸ-7
  • 價值觀:同修仁德,濟世養生
  • 遺產類別:傳統醫藥
歷史淵源,非遺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活動,榮譽獲獎,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 一、從鈴醫到金字招牌
明朝永樂年間,浙江郎中樂良才遷居北京,以鈴醫為業。其重孫樂顯揚,於1669年在北京立下“同仁堂”招牌一塊,上有“康熙己酉”字樣,同仁堂正式成立。
《同仁堂藥目》(許葉芬署檢)《同仁堂藥目》(許葉芬署檢)
1702年,樂顯揚之子樂鳳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開設同仁堂藥鋪,設店賣藥,同仁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後經發展,聲名日盛。
  • 二、御藥供奉史
由於同仁堂配售藥品療效顯著,聲譽與日俱增,博得了朝廷賞識。清雍正元年(1723年)欽命同仁堂供奉御藥,一直到1911年,歷經八代皇帝,時間長達188年。
與同仁堂相關的清宮御藥房檔案與同仁堂相關的清宮御藥房檔案
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同仁堂開始了典讓、租賃、合資的歷史,逐漸由樂氏獨資企業變為合股企業。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同仁堂回到樂氏第十代傳人樂平泉手中,再次成為樂氏獨資企業。樂平泉去世後,由其四子共管同仁堂,直至公私合營。
  • 三、近代風雲
1954年,同仁堂回響號召,率先實行公私合營。1979年,同仁堂廠、店牌號得以恢復。1992年,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組建成立,標誌著同仁堂進入現代化公司制管理階段,後改制為國有獨資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自1669年同仁堂創立截至2018年6月的三百多年間,歷經朝代更迭、世事變幻,同仁堂以其獨特的文化和堅強的信念,屹立於中國傳統醫藥界,成為行業典範和精神楷模。

非遺特徵

  • 一、“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價值觀
“同修仁德,濟世養生”,截至2018年6月已成為同仁堂人的價值觀;以義為上,義利共生,是同仁堂人的生存哲學。其內在的仁德、濟世精神,與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儒家仁術精神核心高度契合。
“同修仁德,濟世養生”匾額“同修仁德,濟世養生”匾額
  • 二、“炮炙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質量觀
“炮炙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是藥店的創辦者樂鳳鳴在《同仁堂藥目敘》中寫下的同仁堂人對中藥事業的千古承諾。同仁堂不管炮製何種藥材,該炒的必炒,該蒸的必蒸,該炙的必炙,該曬的必曬,該霜凍的必霜凍,絕不偷工減料。質量是同仁堂人世代堅守的行業道德。
對同仁堂而言,供奉御藥,需以身家性命擔保藥品質量。鑒於此,視質量如生命的意識,融入了歷代同仁堂人的骨髓,幾百年來不敢懈怠。質量優劣關乎生死,既然兢兢濟世,必然岌岌小心。
  • 三、“講信義,重人和”的經營理念和“童叟無欺,一視同仁”的職業道德
據同仁堂樂家第十三世樂崇熙先生回憶:“同仁堂丸散一向真材實料,遵古炮製,對每位患者都是一視同仁,對御藥房只是小心侍候……。至於御藥房所用之藥只是另室存放,而藥物本身與平民所用,並無區別。” 在幾百年的經營中,同仁堂始終堅持童叟無欺、達官貧民一視同仁,真正做到了醫者仁心。
民國十九年北平同仁堂樂家老藥鋪丸散膏丹價目表民國十九年北平同仁堂樂家老藥鋪丸散膏丹價目表
此外,同仁堂自清代時就定期公開價目表,做到價格公開透明,對所有患者公平售賣,避免價格混亂現象的發生,確保了店鋪信譽。
  • 四、製藥特色
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同仁堂能百載不衰,根本原因得益於其獨特的製藥方法和中藥炮製技藝。
康熙丙戌年(1706年),樂鳳鳴在宮廷秘方、民間驗方、祖傳配方基礎上總結前人製藥經驗,完成了《同仁堂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和《同仁堂虔修諸門應症丸散膏丹總目》,將同仁堂配方與清宮醫藥融合,形成其特有的品牌標記。“處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是對同仁堂製藥特色的精要概括。
1.處方獨特
同仁堂堅持以傳統配本製藥來確保藥品質量。《同仁堂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由樂家經營者嚴格保密,並不斷收集、整理、最佳化,製藥過程中的關鍵步驟由不同生產車間的不同工人分別操作。截至2018年6月,同仁堂生產的產品都已納入國家標準體系。
2.選料上乘
同仁堂藥店創建人樂鳳鳴於1706年在《同仁堂藥目敘》中提出的“遵肘後,辨產地”截至2018年6月是同仁堂的製藥古訓,也是中醫藥行挑選地道藥材的標準。按藥材的採收時間、種植產地進行採摘和選購,是同仁堂遵循和保持“選料上乘”這一優良傳統的獨特之處。
同仁堂選藥,遵循“不怕價高,只要貨好”的原則。購買藥材時,要貨量大,給價高,只選取質量最佳的。如買大黃要最瓷實的,不要發泡的;買天花粉要條粗有粉的,不要條細筋多的。優質的原料為藥品的療效提供了根本保障。
3.工藝精湛
同仁堂繼承了傳統中藥炮製技術,在中藥丸劑、散劑、藥酒和膏藥等傳統劑型的生產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其主要特點是“淨料投料”和“依法炮製”。
同仁堂製藥廠製劑車間包玻璃紙、包金生產現場同仁堂製藥廠製劑車間包玻璃紙、包金生產現場
中藥材要達到“淨料”要求,需去除雜質和非藥用部位,如去芯、去皮、去毛、去蘆、去核、去梗等,需採用洗、篩、簸、挑等10餘種方法,有20多個生產工序,含水制、水火制、制曲等52種加工方法。
同仁堂在不同質地中藥材粉碎的細度、研配的均勻度、合坨的溫度和時間、手工制丸技術、裹金技術、吊蠟皮技術等方面均獨具特色。
4.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進步,如虎骨、犀角等很多傳統中藥材因涉及瀕危野生動植物而被禁止使用,導致很多成方的丸散膏丹原材料缺乏,無法完成藥物配伍。面對此種情況,同仁堂積極開展瀕危野生動植物藥材的替代研究工作,採取人工規模化種植養殖方式,來滿足藥品生產需求。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傳承了三百餘年,既是中華中醫藥文化精華的濃縮,也蘊含了豐富的民族精神。

傳承人物

2007年6月,盧廣榮、田瑞華、金靄英、關慶維四人被評為“同仁堂中醫藥文化”項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們在藥學典籍研究、傳統中藥材鑑別和炮製技藝、傳統中藥飲片和成藥改革研究、中醫臨床診療,以及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傳承和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為同仁堂品牌和文化的傳承,乃至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推廣貢獻了力量。

保護措施

早在清鹹豐及同治年間,同仁堂就多次藉助政府力量來保護同仁堂字號,對假冒同仁堂招牌的案件予以懲治。同時,在家族內部執行“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家規。
建國後,同仁堂十分重視品牌保護,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發揮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使其醫藥文化深入人心。在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同仁堂堅持“市場未動,商標先行”的策略,牢固樹立商標保護意識,通過經濟、文化雙輪驅動,積極宣傳推廣中醫藥文化,提升品牌影響力。
截至2018年6月,同仁堂通過多種渠道和措施,為保護中醫藥傳統文化做著不懈努力。已建立並形成了國家、市、區、集團4級非遺傳承人梯隊,“北京同仁堂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暨中藥材炮製技藝傳承基地”亦在建設中。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115日上午,“北京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門展”啟動儀式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舉行,市商務委副主任李薇薇、市政府口岸辦主任王衛平、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姜俊賢等領導出席啟動儀式。
“北京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門展”由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和北京市政府口岸辦公室主辦,北京老字號協會承辦,活動持續一個月,至2012年1月15日結束,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在展會上被展示。

榮譽獲獎

在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2015年度“CSR中國文化獎”頒獎盛典上,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長久以來在傳統中藥及中藥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獲“CSR中國文化獎”最傑出貢獻獎。
同仁堂鋪面同仁堂鋪面

文化軼事

樂家世代從事中醫事業,樂顯揚自幼聰明,潛心鑽研中醫藥典籍,長大後做過鈴醫,當過太醫。後來,他見清廷腐敗,便辭官回家,開始為百姓治病。剛開始時,樂顯揚只為病家診脈、開藥方。經過一段時間後,樂顯揚感到應該有一個藥室,既能開處方,又能抓藥,會大大方便病人,也能使自己的配藥技術得到套用。於是,他便用多年辛苦所得開了間同仁堂藥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