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絲竹

吊絲竹

吊絲竹(學名:Dendrocalamus minor (McClure) Chia et H. L. Fung)是禾本科、牡竹屬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2米,梢端作弓形彎曲或下垂;節間圓筒形,竿環平坦;籜環稍隆起,枝多條,束生於每節,籜鞘早落性,革質,籜耳極小,易脫落;籜舌邊緣被細流蘇狀毛,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背面無毛,枝環顯著隆起,葉鞘起初疏生小刺毛,葉耳和鞘口繸毛均無;葉舌上緣有細齒裂;葉片呈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細長漸尖,兩表面均無毛,花枝細長,無葉,小穗體扁,卵狀長圓形,鮮時呈紫茄色,含小花,先端張開;穎寬卵形,外稃紙質或稍變硬,廣卵形或心形,內稃質薄,窄披針形,花葯黃色,子房卵形,花柱細長,柱頭捲曲,果實長圓狀卵形,果皮棕色,花期10-12月。

特產於中國廣東、廣西,貴州也有分布。

吊絲竹具有經濟和觀賞價值,是一種很好的造紙原料,吊絲竹地下根系發達交錯,有很好的固土效果,能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害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竿近直立,高6-12米(原記載為1.5-3米),直徑(3)6-8厘米,梢端作弓形彎曲或下垂;節間圓筒形,長30-45厘米,無毛,幼時密被白粉,尤以被籜鞘掩蓋部分為甚;竿壁厚5-5.6毫米;竿環平坦;籜環稍隆起,常留有殘存的籜鞘基部;分枝習性高,枝多條,束生於每節,主枝不很顯著。
吊絲竹吊絲竹
籜鞘早落性,革質,鮮時為草綠色,呈圓鏟狀,背面被貼生棕色小刺毛,在基部尤甚;籜耳極小,長3毫米,寬1毫米,易脫落;籜舌高3-8毫米,邊緣被細流蘇狀毛,其中以兩側的毛茸較長(為6-8毫米);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0厘米,背面無毛,腹面的基部及兩邊緣均生有細小刺毛。
末級分枝常單生,枝環顯著隆起,節間無毛而有光澤,枝上端具3-8葉;葉鞘起初疏生小刺毛,以後則無毛;葉耳和鞘口繸毛均無;葉舌高1毫米,上緣有細齒裂;葉片呈長圓狀披針形,一般長10-25厘米,寬1.5-3厘米(但大型的可長達35厘米,寬7厘米),基部圓,先端細長漸尖,兩表面均無毛,下表面近似有白粉,其色灰綠,次脈8-12對,小橫脈在葉片下表面清晰可見。
花枝細長,無葉,節間長2-3.5厘米,一側稍扁或具寬的縱溝槽,被有銹色柔毛,尤以扁平或溝槽處為密集,每節著生假小穗5-10枚,小穗體扁,卵狀長圓形,長約1.2厘米,寬4-7毫米,鮮時呈紫茄色,乾後變為棕黃色,含小花4或5朵,先端張開;穎通常2片,寬卵形,長6毫米,寬4毫米,無毛或近於無毛,邊緣生纖毛;外稃紙質或稍變硬,廣卵形或心形,長9-11毫米,寬5-6毫米,近於無毛(上部小花者疏生微毛),先端尖,具小尖頭及不明顯的多條縱脈,邊緣具纖毛;內稃質薄,窄披針形,長6-8毫米,寬2毫米,背面疏生細毛,邊緣及兩脊上均具纖毛,脊間有不明顯的3脈,先端銳尖;花葯黃色;長5-6毫米,藥隔向上伸出成為具毛的小尖頭,在小花成熟時,整個花葯能伸出花外;雌蕊除基部外遍體生細絨毛,子房卵形,花柱細長,柱頭單一,常捲曲,具帚刷狀毛茸。
吊絲竹吊絲竹
果實長圓狀卵形,長約5毫米,直徑3.5毫米,先端具喙,其上還生成小刺毛,其餘各處則無毛。果皮棕色,上半部質較硬,其色較淡而有光澤,下半部質薄,色深而晦暗並具腹溝。花期10-12月。

主要變種

花吊絲竹(植物分類學報)(變種)
吊絲竹吊絲竹
該變種的特徵在於竿較矮小(高5-8米,直徑4-6厘米),節間淺黃色,間以5-8條深綠色縱條紋,此外穎三片,內稃先端2裂,均足以與原變種相區別。
廣西南部丘陵地及石灰低山常見竹種。南寧市廣西林業科學研究所竹園已栽培。模式標本即采自該所。該變種竿有異色條紋,頗美麗,可作庭園觀賞竹,亦可劈篾編結竹蓆、籮筐等竹器。

生長環境

吊絲竹是熱帶、亞熱帶陽性竹種,喜愛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的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環境。其較耐旱、喜鈣、耐瘠薄,吊絲竹常見生長在石山腳、房前屋后土層深厚肥沃處,石山上坡也能頑強生長。吊絲竹在石灰岩地區常單獨栽培成純林,也可與任豆、香椿、菜豆樹等高大落葉石山樹種混生,構成第二林層,共同生長。

分布範圍

特產於中國廣東、廣西,現悉貴州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廣東樂昌。
吊絲竹吊絲竹

繁殖方法

選種:對於封育區大面積人工種植方式來說,吊絲竹的種竹有2種選擇,一種是選擇1年生的幼竹直接作為種竹;另一種是選擇1-2年內、成長情況良好、竹節竹葉均生長健康、無病蟲害、竹徑在2-4厘米範圍內的竹子作為封育種竹。栽種時機應該選在每年2-3月陰雨天或者小雨天,吊絲竹種植之前應該將種植區域進行合理的處理。

栽培技術

吊絲竹吊絲竹
整地:整地時要考慮水土流失與成本等問題,報據吊絲竹的習性,結合石山區的實際特點,因地制宜,採取相對集中、見縫插針的造林方式,不能強調整齊的株行距,符合造林標準即可。整地需要在定植前1個月完成,種植時每坎撒入適量化肥作為基肥,種植採用母竹帶蔸埋乾的方法。母竹竿留3-4節長約1米,砍去梢部,漿根,包紮好蔸部後運往造林地,將母竹平版或稍斜放在穴中,竹蔸切口向下緊貼土壤,覆土15厘米厚,使竹竿最上一節剛露出地面,踩實,覆蓋鬆土,最好能淋足定根水。
管理:除草鬆土,剛種植的竹子要定期除草鬆土及擴坎。幼林每年5-6月份和7-9月份苦除草1次成林在每年的6-7月份除草1次。
施肥:第1年要對新植的竹子施肥2次,1次在5-6月內對每株施尿素0.1-0.2千克或者複合肥0.25千克;另1次在8月1才每株施尿素0.1-0.3千克或者複合肥0.5千克。第2年同樣要施肥2次,1次在5-6月對每個開溝施尿素0.4千克或者複合肥0.5-1千克,另1次在11-12月,不同的是要對每個開溝施放有機肥料15千克,而在第3年施肥在5-6月選擇1千克複合肥,在11-12月選擇20千克有機肥。

病害防治

吊絲竹蟲害:食葉害蟲黃脊竹蝗青脊竹蝗等。
防治方法:①在小滿前,結合竹林冬耕鬆土挖除卵塊。②在跳蝻出土但未上竹前的防治措施有2種,一種方法是可以在清晨露水未乾前噴灑5%敵百蟲粉刑直接滅害;另一種方法是誘殺,使用15-20厘米長的稻草,將其浸泡在摻入合適比列50%敵百蟲的人尿液中,選擇晴天旱上在竹林區域內撒放數堆即可誘殺。
蛀筍害蟲竹橫錐大象等的防治方法:①秋冬鬆土撫育培土,既可促進竹林生長,又能破壞害蟲在土中的踴室,培塞外出通道,有利於降低害蟲密度。②成蟲出土後特別是出土盛期人工捕殺。③及時挖除被害筍,消滅幼蟲。
吊絲竹病害:吊絲竹的主要病害為竹叢枝病
防治方法:對竹林進行合理的撫育,按期採伐老竹,保持適當的密度進行壓土、施肥以促進新竹發生,對病枝及旱砍除老病株連根挖除;及時施藥防治;按病竹嚴重程度,先砍伐三級以上病株,然後進行竹腔注藥防治,用竹康乳油4-6時兌水3倍;注射入竹腔中起年3月上甸、5月下旬備打藥1次。在發病時期,也可以在每年4-6月內陸灑2-3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者15%三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即可有效防治。

主要價值

吊絲竹具有分枝高、林相整齊、枝葉茂密、適應性強、易種植、竹材纖維含量高、竹壁厚、篾性好等特點,是優良的造紙原料和篾用材料,這些優良性狀,使它成為區域竹業經營和資源發展的重要竹種之一,同時也是石山地區石漠化治理的優良樹種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