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東南部中朝邊界鴨綠江水繫上游,地處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中部、長白山南麓,地理位置為東經127°52′30″至128°02′51″、北緯41°24′45″至41°38′55″。吉林省人民政府於1996年批准建立省級冷水性魚類自然保護區,設立了管理機構。2003年1月14日,國務院以國辦發〔2003〕5號檔案批准晉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保護對象為冷水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區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中國 吉林省
簡介,功能區劃,生物資源,保護工作,

簡介

由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1996年建立冷水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晉升為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冷水魚類。保護區總面積2.0306平方千米,分為3個核心區、1個緩衝區和1個實驗區。核心區面積為0.88平方千米,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緩衝區面積為0.6806平方千米,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實驗區面積為0.47平方千米,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3%。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1℃,極端最高氣溫33.2℃,極端最低氣溫﹣36.3℃。年均降水量850毫米,年均蒸發量1107毫米。多年平均風速2.4米/秒,最大風速34米/秒。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443小時。

功能區劃

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西寬9.6公里,南北長32.9公里,總面積20306公頃。北與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接壤,南至中朝界河鴨綠江右岸,東與十六道溝河東的馬鹿溝鎮金華鄉相接,西鄰十五道溝河西十四道溝鎮
保護區包括鴨綠江上游一級支流十五道溝河、十六道溝河全部流域,其中有馬鹿溝鎮十四道溝鎮金華鄉的部分土地和村屯,兩個縣辦電廠。根據長白縣人民政府的決定,保護區內土地權屬保護區所有。
結合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和冷水性魚類及其棲息條件,按功能要求將保護區劃分為3個核心區、1個緩衝區和1個實驗區。核心區面積為88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緩衝區面積為6806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實驗區面積為47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3%。

生物資源

保護區植物區系以長白山植物區係為主。共有高等植物就有73科208屬305種。由各類植物組成不同的植被類型,其地帶性植被是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各植被類型隨著山地海拔高度的變化和氣候帶的影響,呈明顯的垂直分帶現象。保護區內共有高等動物147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25種,占總數的17%。保護區是全國主要冷水性魚類的天然物種種質資源庫,冷水性魚類物種豐富,共有魚類4目6科14種,其中冷水魚類有5種,分別為細鱗魚、石川氏哲羅魚、花羔紅點鮭、鴨綠江茴魚和東北七鰓鰻。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即細鱗魚;《中國東北地區珍稀瀕危動物志》收錄種4種,包括石川氏哲羅魚、花羔紅點鮭、鴨綠江茴魚和東北七鰓鰻。其中石川氏哲羅魚、鴨綠江茴魚是鴨綠江上游支流的特有魚種。另有兩棲類動物2目4科5種,瀕危種包括東北小鯢、中國林蛙;有鳥類37科96種,占長白山鳥類種數的35.8%,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有16種,包括黑鸛、中華秋沙鴨、黑琴雞和長尾林鴞等;有哺乳類6目14科27種,占長白山哺乳類動物種數的41.8%,其中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紫貂、東北棕熊、東北黑熊、水獺、原麝等。

保護工作

吉林省水利廳於2004年10月組建了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班子。11月,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開展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